古筝曲
弦·谈第一百一十一期《风雨》
艺术家:未知
编辑于:2017-08-31
很多人度假时会选择去海边,沉静的大海总是给人带来莫名的力量。日本作曲家三木稔先生也热衷于此。他曾经为巴厘岛的风情创作了一首《萨努鲁的舞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首作品灵感则来自夏威夷海滩徐徐的海风,叫做《白色风的下面》,它很短小,通常和《雨潇潇》连奏,《雨潇潇》的灵感则来自东京暴风雨的街头,两首合二为一称作《风雨》。 三木稔先生热衷于对自然界风物的描写,借景抒情。《筝谭诗集》中大部分作品都是描写的自然界,《风雨》便是他《筝谭诗集》的子集“夏”中的两首,是作者“自然”和“性情”的流露。 或许和日本人的性格有关,他们更喜欢含蓄表达眼中的事物。虽然日本是四面临海的岛国,但他们好像不善于像西方人一样把自己暴露在日光下,而是更喜欢躲在玻璃窗后,喝着茶远远注视大海。这首作品虽是描写夏威夷海滩,但它不是热情洋溢的风格,而是平和、淡泊的,相对纯粹的音乐游荡在寂静的氛围里,从而使听众在静谧中展开想象。提到自己的作品时,三木稔首先讲到了“浪漫”,但这种浪漫并非华丽的,富有激情的,而是平淡中见真情。 作家叶渭渠先生在他的《物哀与幽玄》中将日本人的审美传统分为四个性格特征:调和的中庸;敏感纤细;简约淡泊;含蓄暧昧。这几样性格也适用于《风雨》中,除了上面提到的风格特征,在《雨潇潇》中,主题非常短小,但全曲都是围绕主题进行变奏、发展的。每次新材料进入,也都要对主题进行强调和重复,这体现日本民族“以小见大”的特质,也符合他们“敏感纤细”的性格。而日本不少地区常年笼罩在细雨绵绵中,这造就了“朦胧”的氛围,也造就了日本民族“含蓄暧昧的性格”,在《风雨》中同样可以寻到这样的痕迹。 三木稔先生以简约素雅的音乐旋律,将日本民族的音韵隐藏在最简约的表层之下,这种美外表寂静,内里含着无穷的能量,这正是先生的座右铭:冷静的激情,最好的印证。
很多人度假时会选择去海边,沉静的大海总是给人带来莫名的力量。日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