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
弦·谈第一百一十九期《四段锦》
艺术家:赵玉斋
编辑于:2017-11-02
上期节目简要的给大家介绍了山东筝派非常重要的传人之一,赵玉斋先生。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作品。说起山东筝曲,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四段锦》,我们现在演奏的版本便是经赵玉斋先生改编、记谱后流传下来的。 我们知道,风格性筝乐作品很大一部分来自当地的民间乐种。山东筝曲主要构成就是由山东琴曲、山东琴书唱腔曲牌和民间小调这三种体裁形式演变而来。而后,在筝曲中又分为两种形式:大板曲和小板曲。其中,大板曲主要是由山东琴曲构成的,它遵循了“六十八板”结构。一小节一板,也就是说,大板曲的板式基本为六十八小节,即六十八板,这在其它流派音乐中也提到过。 《四段锦》就属于大板曲。它由四首山东大板筝曲联缀成套曲,每首小曲都有紧扣主题的小标题,分别是《清风弄竹》、《山鸣谷应》、《小溪流水》、《普天同庆》,四首小曲合称作《四段锦》,意为:四段精华之作。山东筝曲中的“八板体”乐曲有种分类方式,它将乐曲按演奏速度分类,由慢至快,分为:大板第一、大板第二、大板第三、大板第四,共四种类型。《四段锦》中的四首小曲都属于较快的大板第四这一类。但赵玉斋先生在改编时,分别将四段小曲的速度做了不同处理,按照乐曲的发展趋势安排为慢板、中板、快板和急板。全曲如一组写意的山水画,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各种期盼和向往。 《四段锦》中容纳了许多山东筝曲中典型的技法和特征,通过这首作品可以将山东筝曲的气质领略一二。曹正先生曾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并且必然要反映到本地区的音乐之中。”正如山东方言起伏大、对比性强,山东人耿直质朴的性格一般,山东筝曲的音乐韵律鲜明,硬朗却不失儒雅。其中几个关键技法格外突出这些特质。 首当其冲的便是劈托,它快速演奏时的效果相当于遥指。山东筝乐中的劈托强调小关节的爆发力,它比同为北派筝曲的河南筝更加轻巧,这是演奏山东筝曲首应具备的基本功。另一个在这里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的技法则是花指。花指在古筝中,是极富代表性的技法,它经常以装饰的效果出现,而作为旋律的主体出现时较少。 在《四段锦》中,花指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成为了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普天同庆》这一段中。它变化多样,以不同的长短、速度在拍子的不同位置出现,有时出现在正拍,有时在弱拍,因为灵活多变,这一部分像个调皮热闹的小孩。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节奏,再者对控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才能精准的表达这些复杂的花指。 作为区别各个流派的重要特征,左手做韵更是关键。首先我们说说滑音,在山东筝曲中,上滑音的频率远远高过下滑音,同时,滑音的速度也较快,这与山东筝曲欢快活泼的作品较多可能有关。在《四段锦》中,我们听到了各式各样的滑音,但大多比较精致,幅度不会过大,这里区别与河南筝曲的滑音。左手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颤音。山东筝曲的颤音大多为密颤,在此基础上,对密颤的幅度以及音高做出了区别。《四段锦》一开头的几个不稳定音“2”,便是通过幅度较大的密颤,将音高上升,从而凸显出山东筝曲的风格性。而在稳定音时,比如“1、5”,颤音则要平稳,不可以改变音高。 由于篇幅有限,以上只是山东筝曲中一部分较为显著的特征,而《四段锦》对于古筝来说,不仅仅是山东筝曲的代表作,赵玉斋先生在改编的过程中,大胆采用了钢琴的和音、和弦技法,充分发挥了古筝的表现力。从此也结束了演奏古筝左手只能揉、滑等传统技巧的历史,为山东筝,乃至现代筝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上期节目简要的给大家介绍了山东筝派非常重要的传人之一,赵玉斋先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