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聆听《高山流水》 感谓知己之恩

  7月4日,“聆听中国音乐”讲座在香格里拉大饭店举行。这是由武汉市委宣传部国际交流传播中心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的第三场。系列讲座以在汉工作、学习的外籍友人为对象,帮助他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的公益性活动。主讲人、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以《高山流水》为例,讲述了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八音”的知识,分别介绍了古筝、古琴、编钟等传统乐器,现场的演奏者分别用古筝和古琴奏出《高山流水》,让听众们体会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

  传说“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武汉蔡甸的龟山月湖旁的古琴台,一曲《高山流水》,伴随着“知音”的千古佳话,让百余位外国友人们深深着迷。《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琴曲,意之所到,子期听音便能心之所会。高山流水,无不极尽。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后人遂以“伯牙绝弦” 等谓感知己之恩;用“伯牙鼓琴、伯牙弦、钟期耳、高山流水”等指代琴或琴曲的高妙,以及听尽其趣;亦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心心相印。晋国大夫、一代琴师楚人俞伯牙的琴曲代表作是《水仙操》、《高山流水》。2000年前的一个中秋月夜,俞伯牙在月湖侧畔鼓琴,一曲未终,在柳荫深处、芦苇丛中的樵夫——钟子期大声叫好。钟子期精通乐律,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由于二老在世“不远游”,拒绝高官厚禄,以打柴为生,奉养父母。这时,他听到琴声不俗,就认真听起来。当琴声渐入佳境,他不由得失声叫好。俞伯牙见此人仪态风雅,就问他适才所听何曲?钟子期回答乃《孔子叹颜回之曲》。伯牙大喜,乘兴又鼓一曲,钟子期赞道:“美哉,巍巍乎意在高山。”俞伯牙不语,又鼓一曲,钟子期又赞道:“汤汤乎意在流水”,即《高山流水》。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高山流水为古筝代表曲目。但现今最普遍的有三个版本,一个是山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之所以是三个版本,是因为曲调完全不同,而不仅仅是演奏技法的不同。“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派在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并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中州古调”、“郑卫之音”的河南筝派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地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演奏风格上,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

  “武林逸韵”的浙江筝派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中所没有的,因为在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 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曲调优美,在最开始右手跨三个八度同时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曲中部右手如水般流畅,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后半部则用花指不断划奏出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急,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巍巍乎意在高山,汤汤乎意在流水

巍巍乎意在高山,汤汤乎意在流水


  人生遇合的美妙以及人生不遇的缺憾,都通过琴声幽幽地诉说了出来。人生似海上的一叶孤舟,一任在汹涌波涛中沉浮、在蛟龙怒吼中逃生、在狼奔豕突中惊惶失措,而此身正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中奋力前行,一如这流水,经过山崖巨石的阻击,冰山暗礁的磨砺,来到了这段平缓的河床,轻轻地徜徉,偶尔激石会赐予几朵小小的漂亮的浪花,叮叮咚咚的清唱之音越加明丽。可这却是一种“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的悲咏叹息。一位外籍友人提出疑问,古筝、洞箫这些传统乐器的音色是否可以由电脑合成制作出来,它们会不会被电脑取代?李幼平教授回答,武汉音乐学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用电脑翻译古曲谱,但“演奏家的心态不同,乐曲表现的意境也会发生变化,这是电脑无法呈现的”。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