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1日上午10:30,百家筝坛深圳站现场,由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樊艺凤老师为我们带来《以秦桑曲为例讲解陕西筝曲的情感和表达的方式》。
本场讲座分为两个部分:1、陕西筝派介绍2、陕西筝曲《秦桑曲》详解。
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樊艺凤老师
首先,樊老师运用精心制作的课件为我们讲述了陕西筝派的历史。她说:筝在陕西由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早记载于《史记》中《李斯列传·谏逐客书》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在陕西筝派的风格特征方面,樊老师介绍了两点:
1、陕西筝乐的依附性:即陕西筝派来源于其地方民间音乐秦腔、迷胡、碗碗腔、同州梆子、弦板腔、道情之中,以《香山射鼓》《云裳诉》《望秦川》等古筝的经典曲目为例,都来源于特色的陕西地方民间音乐;
2、调式音阶的运用(以4、7音为重),陕西筝乐和其他传统音乐一样,注重4、7音的变化,并根据此二音的变化可分为不同的音阶和情绪,通常情况下欢音音阶用来表现热闹、欢悦的情绪,苦音音阶用来表现苦闷、阴郁的情绪。樊老师指出,本节课的重点曲目《秦桑曲》就是典型的欢音与苦音交替的例子,其引子采用欢音音阶,而随后的慢板和快板则采用了苦音音阶,实现了情绪的转变。
介绍完陕西筝乐风格后,樊老师正式开始为我们带来陕西经典筝曲《秦桑曲》的详解,此曲由周延甲先生创作于1979年,取唐朝诗圣李白的作品《春思》中的“秦桑”之意,并加入了陕西地方戏曲唱腔,刻画了古代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她强调了本曲的重难点在于慢板情绪和技巧的把控,因此用了大的篇幅强调这一难点并做了示范,并带领学员一起进行了仔细的练习。
(新闻来源:中国古筝网驻地记者黄若昕)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