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回望70年”江苏古筝艺术发展学术论坛隆重举行!

2019年8月22日上午九时,“回望70年”江苏古筝艺术发展学术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举行。此次参会对嘉宾有:阎爱华、戈泓、周煜国、庄曜、李庆丰、林东坡、俞晓冬、傅明鉴、刘艳、赵兴、马欢(排名不分先后)。


论坛现场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由任洁老师宣布论坛正式开始,并且介绍了各位参会的专家。随后由阎爱华老师主持论坛。


阎爱华老师


首先是由戈泓老师主讲的内容:《不忘初心,理性传承——从当前传统筝曲回归的现象说起》。戈泓老师以其40余年关注研究古筝音乐等民族音乐的经验,向我们深刻的阐述了古筝音乐创作中的一些问题,并且着重强调了:从事民族音乐的创作必须要了解中国的古筝、古琴以及戏曲等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他还指出,古筝在国乐中是最普及,最广泛的。因此我们古筝从业者要坚持“古筝音乐应当为最广大的群众所关注”这一初心。并且由此指出,在传统筝乐的传承过程中,应当允许演奏者“乐由心生”的理解发挥,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才是理性的传承,也是我们当代每一个筝人应当效仿的“理性之路”。


戈泓老师


紧接着,俞晓冬老师介绍了其历时数年的“田野调查”,并且通过“田野调查”的实地调研,向我们佐证了音乐巨大的力量。在她动情讲述“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围绕人、环境、情感三个方面揭示了音乐的力量。同时她强调,音乐作为一门人文艺术学科,其不可能脱离人而存在。因此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针对每一个人或者每种不同的环境进行安排,例如其在田野调查期间的音乐教学,需和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或者当地的民俗文化相结合。最后,俞老师动情给大家朗读了一封其学生写给她的信,这封信也充分证明了俞老师观点的正确性以及可行性。


俞晓冬老师


林东坡老师对国乐美学的思考,更是以古筝音乐纵横三千年的维度来向我们阐述了国乐之美。并且以音色,调式等角度理性的阐述了何为国乐之美,通过论述我国的五声音阶等音乐要素阐述了为何此为国乐之美。他还指出,当代研究国乐都是以西方的话语体系进行论述的,例如力度、速度等。但西方的话语体系却不能用来描述所有的国乐现象,例如国乐在描写速度时会使用“急,徐,驰,速”等词。使用国乐的传统话语体系,会给人对音乐无尽的想象力。这也呼应了戈泓老师所提到“理性传承”的观点。这种音乐的感性则给予了传承者无尽的思考空间。


林东坡老师


傅明鉴老师对筝文化的传承以及在其过程中“筝自信”的建立有着自己的一番独到的见解。虽然“筝文化”被贴上了“草根”的标签,但并不代表它“俗”。在傅明鉴老师跨越3000年古筝历史的讲述中,以古筝艺术在人文、艺术、宗教等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学筝之人要了解古筝理论文化,要以古筝理论文化背景为支撑,建立筝学自信。


傅明鉴老师


虽然各位名家分享心得,阐述经验的过程只有短短几小时,但其中蕴含的知识与经验却是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换来的。各位名家高屋建瓴地对未来国乐发展的憧憬,正是我们当代国乐从业者努力的目标。也正是因为有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无私付出,才使得我们当代的国乐事业蒸蒸日上。愿国乐发展之路一帆风顺!



(新闻来源:中国古筝网驻地记者郑嘉祥)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