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潮筝韵论》是辜玉斌老师在长期的演奏、教学和研究中写下的关于潮筝做韵、音调的文章,此文最初被发表于《中国民乐》时,只有“五论”,发表于“中国潮筝”时,增为六论,本次重发又增加了一论现为七论,这是辜玉斌老师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研究的理论总结。
《潮筝韵论》(增论版)
跟许多相关学科一样,潮筝作韵的道与法,传承着中国古老哲学的基因,那是一种儒与道的有机结合,以道的手段,去成全儒的精神,在动态中获得平衡,在对立中求得统一。潮筝之韵,是指狭义上的韵,主要是指左手按揉后而得到的游移的乐音(广义的韵味不限于滑音,正如扬琴不滑,我们不能说它没韵)。
潮筝作法手法,千变万化,但归根到底,就是左手一按一提,所谓大道至简,但对其法度的把握,却大有文章可言,一按一提之间,完成的是阴阳、刚柔、收放、强弱、虚实、疏密、平仄、破立等等一对对逻辑关系的交换,大至整首曲子,小至每一个音符,都必需处理好这种逻辑关系。
所谓道无所不在,正是如此。中国古老的哲学逻辑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里,如语言、诗词、歌唱、书法等等,无所不在。所以,我们不妨通过对这些相关学科理论的探讨,去感悟潮筝作韵与之圆通一气的境界。
一、八韵论
音乐来源于语言,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潮州话自成语境,也造就了潮州音乐的乐境。潮筝所演奏的载体是潮州弦诗乐,潮州弦诗是潮州人的音乐,当然,潮州话的音调就是潮筝音韵形成的土壤。所以,研究潮筝作韵,首先要研究潮州话。
潮州八音,即八个声调,保留了“平、上、去、入”的古老四声音调,其中二平六仄,从调值分析,形成八种形态的滑动趋向,即为八个韵法,从而形成了潮筝的八个基本韵。(值得注意的是,从其调值分析,一、五两个平音虽没有上下的滑动,但从调值分析,仍然有其韵法可言)。
八韵的应用,是潮筝比中原四声音调作韵细腻的语言基础。正如入声调的合理应用,比重虽不多,但却能增强潮筝的流派色别,因为这个入声,中原地区语言体系中,早已消失了。所以,在一首曲子中,能合理配置八个音韵,成为衡量演奏家本土化水平的高低。很难想象八韵不全的曲子,能有完美的“潮味”。
二、空间论
近代潮筝乐谱,绝大多数是在已经形成听觉习惯的弦诗谱基础上进行修订。弦诗谱的形成经历了从二四谱到工尺谱乃至演奏谱的进化过程,期间旋律不断得以优化和补充,但不经意之间,也把潮筝作韵的空间挤满了。这常常令筝家们感到束手无策。如何获得更宽阔的作韵空间呢?这是历代潮州筝家不断探索的课题。
修养深厚的筝家就懂得如何向二四谱借取作韵空间。具体做法是“减字补韵”,参考二四谱,将乐音减少到最佳字数,同时通过左手作韵,将旋律线条用韵填补。从而真正达到大音希声的境界。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正是这种道法的体现,让潮筝的作韵空间最大限度的扩大,让演奏家可以自由翱翔其中。
已故潮筝大师高哲睿老先生,早有“以韵补声”的理论,“空间论”从另外角度诠释了高老的“以韵补声”。聆听已故潮筝名家陈玛原老师一曲《寒鸦戏水》,确实是减少乐音,最大程度向二四谱接近,而获得了另一种鲜为人知的韵味。
三、诗性论
一般的音乐追求诗意,潮筝却更深层次地讲究诗性。诗意是追求诗的意境,那是臆想化的靠拢,诗性则是深入骨髓的同质,正如说两个朋友长相相似,与两个兄弟的相像,那是质的不同。
潮州音乐称为弦诗,那就是诗,而不是像一首诗,不管像与不像,它从一开始就是诗,它用写诗的方式来演绎音乐。古筝大家陈安华老师说过,“造句、做字、作韵”要像写诗一样严格,精练,惜字如金。什么是诗词,那就是格律,那就是平仄、押韵与对仗等具体规范。潮州音乐,从原始的二四谱到现在的弦诗谱,就已经是一个诗词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按格律填词作诗的过程。
而潮筝滑音的运用,强化了潮州音乐的平仄与韵律。明显滑动的乐音为仄声韵,余者是平声韵(润滑性和装饰性的按颤归属平声韵)。平声韵与仄声韵的合理交替,正是诗词平仄相间的规律,仄声韵过多则“拗”,平声韵过多则乏味;而类同韵法有规律的再现,正是诗词协韵(押韵)的体现;相邻两句之间用类同的韵法,则形成对仗。诗词格律的不同程度应用,体现演奏家的审美倾向,也能反映出演奏家文学涵养的深浅。
细听历代筝家演奏录音,其过程无非是围绕一个平仄、协(押)韵、对仗的合理配置,在不断地推敲,有意无意之间,是朝着与诗词格律契合的方向调整。
四、琴书论
书法论中,章法与笔法是两大永恒的主题。潮筝之旋法,如章法,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慢速时大音希声,快速时,如暴风骤雨,急催猛煞。
潮州音乐曲速三变,本身就是一个章法布局,局部细节的处理也遵循此原则,音的大小、疏密、疾徐、必需错落有致;慢板行句舒缓、稳健,像写大楷书,但音大韵长,委婉粘连似行草;快板和催奏则反之,要求落字清晰、工整有序,像小楷,虽小而不含糊,音色如珠玉罗盘,晶莹剔透,然演奏时,却要意如行草,点画连贯,一气呵成。
作韵手法似笔法之按、转、折、顿、挫的讲究,通过吟、揉、按、滑中去完成音韵的起、行、收、放;书法中用锋有藏、露、顺、回等讲究,韵法也有类似的藏锋起韵、露锋起韵、顺锋带韵、回锋收韵等诸多韵法组合;如此能得音韵饱满隽永。
聆听筝界大家之作品,犹如目睹书法大家泼墨挥毫的过程,一气呵成,时空流淌间,墨韵与乐韵灵动交融,天人合一。所以说,琴书一味,确有其事。古琴界,早在明朝,就有琴书论一说。
五、声腔论
已故二胡大师闵惠芬老师通过对二胡的研究,提出了器乐演奏声腔化的理论。其实,声腔化在中国音乐中,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古人学乐,必先学唱,在不断的吟唱当中,获得感觉后,才动手操琴。传统学潮州音乐的人,也是从唱二四谱入手的。可见,乐器的声腔化不是一件新鲜的事儿。
通过不断的吟唱,去模拟性回原乐曲的语感,因为有了语感就能触摸到词的位置,词的位置摸清楚了,语境与乐境随之产生,平仄、强弱、刚柔、收放等等就更容易处理;
通过吟唱,除了能感受到显而易见的地方声腔特色,还能能获得很难直接从琴弦上感知到的气息变化,而这种气息的变化与控制,直接产生了地方声腔的韵味。这些,是无法在谱面上体现的东西;通过吟唱,也能反过来检验音韵的正确性,如遇拗口,必须救拗;通过吟唱,让音韵达到最贴近自然的境界,这就是“道法自然”。
其实,声腔化的内容很广泛,上述提到的八韵论、诗性论,还有潮州话在联读时的各种规范,潮州话声母、介音、韵母的音节的构成情况,都影响潮筝音韵的声腔感。
六、组合论
完美的韵,通常不仅由一个独立的滑音就完成的,它多以组合韵的形式存在。语言学中,全韵包含韵首、韵腹、韵尾。韵腹即主韵,韵首与韵尾是辅韵。
古筝作韵亦然。组合韵中包含主韵和辅韵,主韵会在谱子上有明确标记,通常是明显的按滑音,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个主韵存在。辅韵较少有标记,它以辅助主韵为目的。辅韵有前辅韵和后辅韵,前辅韵对主韵起到“起韵”或“铺垫”的功能,后辅韵对主韵起到“延伸”或“收韵”的功能。
辅韵同时也起到粘连的作用,是韵与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一种粘连,让作韵更加柔顺,不突兀。主、辅关系要处理恰当,切忌主、辅颠倒。遵上,才能真正做到所谓“韵起有根,韵收有源”。这也是很多学生面对谱子照字读经,却弹不出老师那种味道的原因。那是因为老师在主韵的前后做了很多细腻的辅韵,这是长期浸淫的结果,非一日之功。当然,并非每个韵都一定要做到组合韵的形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组合论,与上面所说的八韵论、空间论、诗性论、琴书论、声腔论等五论,兼容并存,相得益彰,很大程度上,也是上述五论的执行载体。
七、律制论
大家熟悉的成语“千篇一律”,通俗易懂,都知道是个贬义词,但从时下中国筝界看,“千篇一律”的现象非常严重,十二平均律快成为了大一统。其实,任何一个地方的音乐,都有属于自己的音律。哪怕是西洋的乐队,都经常是几种律制的并存。中国的民族律制尤为复杂。
潮乐的律制有我们民族律制的共性,也受到了地方律制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七不平均律”,尽管律学界对此颇有争论,在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听觉习惯,沉淀成文化,与上述六论一样,是构成潮韵潮味的重要因素。地方律制的淡化,无疑也是地方音乐特色的淡化,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
“七不平均律”形成过程很复杂,根据各个时期的测试,七声音阶中的各个音程关系一直在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有明显向十二平均律靠近的现象。不论多靠近,或即使潮汕各地的律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具备了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五度偏窄,小三度较宽,3~4、7~1偏宽,大二度偏窄。所以在演奏潮筝之前,就要把筝的律调成上述的特点,不然的话,用十二平均律来弹潮乐,可能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潮乐的律制,在演奏轻、重、活、反等不同调时,都存在不同,甚至是同一首曲子演奏中,律的感觉也是有变化的,修养深厚的筝家,就能通过左手的按滑来临时调整音律,以满足不同调、不同乐曲对律的需求。
结束语:
中国古筝发展过程中,由雅入俗,不像古琴等宫廷乐器,能一脉相承,古筝的理论文献十分贫乏,近百年,虽有些积累,但基本集中在技术层面上,理论层面还无暇顾及。潮筝亦然,右手技巧讲得多,左手具体操作也有了符号表达,但理论层面的论述真如凤毛麟角,除了宝贵的“以韵补声”和“弹按尾随”,真再找不出什么掷地有声的立论。
其实,很多演奏家,都积累了不少韵法感受和经验,但由于精力的限制,或保守之见,一直未能成文付梓。本文斗胆发表,意在抛砖引玉,虽定位为潮筝韵论,相信也能引发其他筝派,以及现代古筝的理论思考,获得共鸣。本文提出韵论七则,希望以后会发展到十则,乃至更多。
辜玉斌
潮州筝学会 副会长
广东省古筝学会 副会长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委员会 理事
二四谱挖掘整理项目省级负责人
广东省优秀音乐家
辜玉斌幼承家学,受祖父辜长波、父亲辜质发的启蒙,学习潮乐和潮州筝,后跟随陈安华教授深造,颇得南派古筝之精华。近二十年来,专注于潮州筝的研究,创建潮州筝学会、创建中国潮筝网和中国潮筝公众平台,力促传统筝派的发展,为潮州筝的传承做出突出贡献。辜玉斌名字简介以及其创立的“潮筝快速催奏法”作为古筝辞条收入浙江音乐学院出版的《中国古筝知识览要》。名字被百度收为词条,同时被收录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汇编的《当代民族音乐家名典》。
个人作品
一、广州中唱出版CD(潮乐、潮筝专辑):《大音希声》《和而不同》《淡定清商》《潮筝大乐》《红楼潮韵》
二、原创作曲作品《红楼潮韵》一部,共12首:《问菊》——黛玉(重六)、《乞梅》——妙玉(轻六)、《游园》——元春(潮州汉调)、《雪簪》——宝钗(轻六转活五)、《花笺》——探春(轻三重六)、《禅独》——惜春(禅和板)、《醉卧》——史湘云(反线)、《余庆》——巧姐(轻六转重六)、《穿花》——迎春(轻六)、《寡欢》——李纨(活五)、《先声》——凤姐(潮州汉调)、《春睡》——秦可卿(重六)
三、出版专著一部: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弦诗古谱》(辜质发 、辜玉斌主编),该书为广东社科联十三五规划文化项目之一。
主要学术成就与文论:
1、首创“潮筝快速催奏法”,其学术论文《论潮筝快速催奏法的原理及运用》。文论发表于《中国民乐报》与《秦筝》杂志;
2、整理、创建潮州筝作韵理论与操作方法,撰写中国筝史的第一篇韵论:《潮筝韵论》。文论发表于《中国民乐报》与《秦筝》杂志;
3、整理、创立潮州筝律制与音准体系,撰写论文《潮州筝律制流变整理与剖析》,文论发表于核心刊物武汉音乐学院《黄钟》学报;
4、首创潮州筝教学“音准量化法”与“三谱叠加法”;
5、《潮州音乐音阶流变与梳理》发表于国家核心刊期《中国音乐学》。
评论3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