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一场题为“富春音谷”的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厅上演。这一晚,听众们泛舟于“千峰倒影落其间”的长川之上,流淌在富春山江的诗歌被看见,化作清风明月、蝉嘶蛙鸣,随那一江春水向东流。
《富春音谷——张昕新作品专场音乐会》是青年作曲家、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张昕作为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培养(编创人才)的结项音乐会,也是浙江音乐学院创表项目的资助成果。音乐会由“春夏”“秋风”“冬去”“歌来”四个篇章组成,包含9首不同编配的乐队作品,由《城嚣》而起,在《听风》中结束。传递作曲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激以及对艺术的炙热追求。在“一体化”观念创作的指引与个性化艺术语言的感染中,音响的品格如抽丝剥茧般袒露。三分朦胧三分影似穹顶的布景下生长出不动声色的诗意,既有学院派的理性,又有无数个跳脱的瞬间神采飞扬。
为笙、琵琶、古筝和打击乐而作的《秋池》作为一部民族室内乐作品,描绘出独属于民族乐器的声色气韵,催生出来的意象仿佛一场石破天惊,空山凝云的池溪幻境。
为双钢琴和打击乐而作的《幻石I》由三管交响乐队作品改编而来。全曲源于昆曲素材,乐声感物之深,延续了对富春山江的可见可感;物象与情思一体,中国文人对自然山水的依恋与向往在此诉说。听众与音乐一同诗意地栖居在光怪陆离、温凉如丝,一场化被动为主动的昏暗里。
《牧歌II》建立在对音色结构的思考,为打击乐组和长笛而作。这首作品改编自张昕的民族室内乐作品(曾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器乐作品奖)。整部作品以一个核心音贯穿全曲,简音促节,演奏家们对节奏与力度的精确把控,让音乐消弭在最后一刻的余音绕梁,念念不忘。
视听交互的音乐展演形式是本场音乐会匠心独运之处,音响引领光影又被其承托,交错辉映之间,化合出一条穿越古今的“富春音谷”。兼作导演的张昕将这场音乐会诠释为“氛围沉浸式剧场音乐会“,她联合一批浙音杰出青年演奏家,携手她的视觉艺术家朋友们,通过舞美灯光和多媒体的创作与设计,达到以音乐听觉艺术为主体、融入多维视觉艺术的跨界交互舞台艺术形式,带给观众视、听、动三觉立体式的“沉浸式氛围剧场”音乐会新体验,演绎出中国当代音乐舞台艺术的唯美与深邃,力图实现音乐厅中舞台艺术的跨界融合。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自2013年的《西北偏北》,经2018年的《移动的风景》,再到如今的《富春音谷》,张昕一直致力于实现当代音乐在音乐厅剧场的视听多维体验,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已经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走了近十载。
这一场富春音谷的邂逅让听者与作曲家时空对话的融洽无间中悠然,心中的答案被音画绮宴的桂酒椒浆浸染,绿尽疏阴落尽红,忘返于富春声景那一抹时光。(文 / 丁祺煜 来源:华音网)
评论1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