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四川筝会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杨娜专访


如果没有见过更大的舞台,又怎么能想象到自己能走入什么样的光芒之中?——杨娜


(本文原载于四川筝会《四川筝人》专访系列)


记者:杨老师您好!欢迎做客我们四川筝会的四川筝人栏目,新学期伊始,又要进入到繁琐的工作当中了,希望杨老师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假期,元气满满喔~那么现在,我们就正式进入到采访吧!


杨娜:


四川筝会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杨娜。



记者:在为采访做准备之前呢,我专门去了解了一下您所在的绵阳市三台县,这个县城里人口基数还不少,教育资源也相对不错。那么您作为一名三台县文化馆音乐辅导干部,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古筝的普及在这里进行的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


杨娜:


我们三台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县,有三十三个乡镇,地域非常广袤。古筝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乐器,从小就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得到言传身教,有得天独厚的这种普及的基础条件。在三台呢,这种普及的沉淀还是比较欠缺的,但是我们推广普及古筝这种民族乐器,首先还得从认知到感知,从喜爱到热爱。也就是说,只有认识了古筝音色的独特表现力,被它感染被它吸引,才会去接触它,才会学习和演奏。再由喜欢的层面提升到热爱,由业余爱好发展到专业。我想这是发展民族乐器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作为一名音乐人,作为一名古筝民族乐器的推广传播人,责任是最重要的,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乐器、演奏技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号称“中国钢琴”的古筝就是我们要传承的使命和任务,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停止和懈怠。三台作为一个县城,现目前古筝的普及情况在我们当地还是比较好的。



记者:那么在三台县学习乐器的孩子还是比较多的,古筝在当地是不是最受欢迎的民族器乐之一呢?


杨娜:


是的。古筝的音域宽广、音色动听,演奏技术丰富,表现力强,被称为“众乐之王”。所以在三台,以古筝为主要演奏乐器的音乐会次数最多。在本地的歌曲创作和音乐活动中,古筝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乐器。


记者:那么您认为古筝普及在当地是比较顺利还是说不太容易呢?您认为这当中最不容易的点是什么?您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问题的呢?


杨娜:


确实不太容易,在大概二十年前,我们三台学习古筝的人非常少,当时大家的心里普遍都更喜欢西洋乐器一些,比如钢琴、电子琴、萨克斯等等,所以古筝的发展在当时比较缓慢。因我对古筝的热爱,我的重点和主要心血都在古筝上面,为了更好地推广传播古筝,让大家了解、热爱古筝。


我除了在县城内开展常态性教学和演出以外,也经常跟随县委宣传部送文艺下乡的队伍走进田间地头、乡村小学,另外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古筝专场音乐会。将古筝的声音化为春风送到三台的每一个角落,希望能给更多的人留下古筝梦。就这样慢慢地一些了解到古筝、有古筝梦想的孩子被吸引住了,开始了古筝的学习。经历了十多年的传播,现目前我们三台县学习古筝的人数慢慢多了起来。每年我们的音乐考级,古筝的参与人数仅次于钢琴科目,在所有民乐类的考级科目里是人数最多的。



记者:杨老师您在三台县古筝的普及工作上是下了很多的功夫的。我了解到您于2016年成立了三台县梓州艺术团筝乐团,请问您创立这个筝乐团的初衷是什么?


杨娜:


一是为了传承,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筝、爱上古筝,给更多喜欢古筝这个乐器的人搭建一个学习、交流、演出的平台。二是我的梦想,梓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强大的民族包容性。


在二零零零年以前,我们这里的器乐教学主要就是西洋乐器,民族乐器比较少。当然我的梦想是能够看到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齐名,能够创造出新的文化历史。作为一名演奏以及教学二十年的古筝老师,在我的教学初期,考级是我的主要教学目标,但现实情况是十级以后,学生的琴技普遍停滞不前,甚至有的学生证书高挂,琴的技术就放下了,而对于我自己来说,古筝也就变成了一种生存道具,失去了艺术的真谛。由此我在思考,怎样让教学变成不是追求功利心的工具,而去培养真正的音乐土壤,怎样让学员得到更加正规、专业的学习和演奏,让他们的非专业艺术演出向准专业艺术演出转化,怎样让他们在艺术之路上一路向前。



思虑良久,我萌生了组建团队的想法。并于2016年成立了三台县梓州艺术团筝乐团,希望能够通过团里的学习、交流、展演来解决以上问题,实现我的音乐梦想。这个团也是县委宣传部直属团队,现如今我们的古筝团员在三台遍地开花。今年,青年古筝演奏家吴健老师为我们筝团创作了一首古筝三重奏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杜甫在三台写的诗歌,我们就借这首作品当做诗圣对家乡的献礼。



记者:您作为团长以及艺术总监,需要负责筝团的组织和维护工作,我看到成员有来自各个年龄段的习筝人,甚至还有成人和退休人群,他们无论从年龄、智力、时间安排、学习程度上都有着各自的特殊性,请问杨老师是如何平衡好这些问题的呢?


杨娜:


的确是有这种情况。面对这种爱好古筝的复杂群体,我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员划分教学时间:学生利用周末、上班族利用下班时间、退休人员利用工作日。再者就是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各自的智力、音乐感觉、音乐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更重要的一点是注重他们的基本功训练,使团员的技术达到统一水平。


说实话,面对这么复杂的群体教学,困难肯定是比较多的,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树立了信心,看到成就,困难一定能克服。


记者:您认为这里面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杨娜:


主要还是每个团员的个人情况不同,入团时候的水平也不一样。我们三台县本地的演出一般都是综合类的节目居多,专业的音乐会他们接触得比较少,一些小朋友的家长对古筝的眼界和认知也不一致,有一定的局限性。


很多家长对于古筝学习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考级上,对于小朋友古筝学习的规划大部分都是类似于一年要考几级才行。家长们对于小朋友的节奏感、手上的技巧都不太重视。但是对于筝团来说,学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驾驭更专业的曲子,比如重奏、协奏、合奏等等。所以我必须要对家长和学员不断地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在团员平时的练习中要着重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我认为这个点是比较难的。


三台县2021新年音乐会《弥渡山歌》

指导教师:杨娜


记者:对于筝团来说,参加过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演出是哪一场?


杨娜:


每一年我们筝团都会举办一次汇报展演,每一年县文化馆的主题也不一样。我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去年(2022年)老年团队的一个演出。这些成员都是退休之后才跟着我学习古筝,这也是这些阿姨的音乐梦想,刚入团的时候有的学员没有音乐基础,有的学员能演奏一些小曲目,但整体的水平都比较浅,所以我必须从零开始给她们训练。


这些阿姨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要克服心理的障碍,她们以前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工作能力也很强,退休之后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适应。在以前的光环之下,她们还要学习新的技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学员坚持不下来,甚至出现了想要卖掉古筝的情况,退团的也有一部分。在我平时不断的沟通和鼓励之下,还是有很多成员都坚持下来了。去年是她们跟团七年的时间节点,所以我们对此做了一个汇报演出,演出的形式也很多。


她们从入团时糟糕的状况到2022年的专场音乐会里面有了很大进步,她们参与了重奏、合奏、协奏等等的表演形式,非常不容易。对此我的成就感也更饱满,对这些阿姨的坚持和努力也非常的感动。这些老年成员对我的教学和鼓励也非常的感恩,表演结束之后她们都抱着我激动不已,很多阿姨都哭了,她们都认为自己在古筝表演中完成了年轻时候的音乐梦想。我特别的感动。



记者:我了解到您也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那么您认为学员参与比赛对学习古筝演奏来说,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杨娜:


我经常鼓励我的学员参加各类古筝比赛,听古筝的专场音乐会。每次我都会组织他们提前几个小时坐大巴车到成都听音乐会,当天晚上又要返回三台,基本上到家都是凌晨了。作为带队老师,要承担他们的责任,也要帮助他们开拓自己的眼界,虽然很辛苦,但我坚持了很久。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比赛就是考试,检验他们的基本功够不够扎实,以及心理素质够不够硬。通过比赛也让学员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扬长避短,对于学习古筝演奏来说,多参加比赛、多听古筝专业人士的专场音乐会,是不断完善、提高技艺的一种途径,想让他们去交流学习,收获音乐自由,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给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如果没有见过更大的舞台,又怎么能想象到自己能走入什么样的光芒之中呢?



记者:在去年中国音乐小金钟古筝展演四川赛区的选拔中,我记得您有一个徒儿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您本人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我们知道当时这个比赛的参赛人员非常多,需要经历激烈的角逐才能脱颖而出。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同学的情况吗?


杨娜:


他叫蒋慕涵,今年十五岁,从七岁就开始跟我学习古筝。这个孩子当时观看了我一名优秀学生的演出之后,对古筝产生了兴趣,就主动要求学习古筝。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也特别重视,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古筝给他树立自信。



这个孩子的悟性很高,回家之后也能坚持练习,在学习过程中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惊喜。他最宝贵的一点就是单纯、专注、知行合一,他的学习也很好,在文化课和古筝之间安排得很好,兴趣爱好和学习两者兼顾,能做到这一点非常的棒。后来他被四川音乐学院天籁少儿筝乐团选中,每周都要到成都参加排练,单程两个半小时,来回需要半天时间,过程非常艰辛。但每次看到他在舞台上的风采璀璨耀眼,让我特别的感动和欣慰。


记者:您在指导这位学员的过程中,更侧重哪方面的培养?您平时对他未来的学习和目标有没有什么规划呢?


杨娜:


这个孩子的优点就是专一、精益求精,但是他也有小缺点,主要在表现力上面有些欠缺。这个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没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所以他在肢体语言上面相对薄弱。我在这方面着重对他进行一些训练和熏陶,让他多看、多听、多练,去提升自己。


他是一个男孩子,在学习古筝的人群里面,男孩子的比例很少,那么我作为老师,对他的关注比较多,对他学习上的要求也比对其他学生更高。在他学琴初期,我对他的基本功要求非常严格,每天都要求他必须要练习一到两个小时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的过程是非常枯燥的。我发自内心希望他能够多多锻炼自己的自信心,希望他有更高的梦想,希望他走上专业之路,拿好传承中国传统乐器的接力棒,希望他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古筝事业做出贡献。


记者:感觉得到这个孩子很喜欢古筝。但是很多孩子难免会遇到没有学习欲望的时候,我们俗称“瓶颈期”。在这种情况下,您是如何监督或者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筝的呢?


杨娜:


对于这种情况来说,我一般都是通过比赛和表演来鞭策他们。有了这样的目标,学生在无形之中就会有一些小压力,会想要主动克服瓶颈。很多学习当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比赛和演出,让自己正视它、克服它,我在教学当中给学生很多锻炼的平台和机会,学生们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攀登的欲望。比赛结束后通常学生也会得到一个成绩,这也会给他们鼓励,鞭策他们一直不断地往前。


记者:刚刚您提到了,参加比赛和表演能够作为学生提升自己能力的方法之一,很多学生参加比赛都会免不了紧张,通常您是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上台的紧张情绪,确保发挥出好的水平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跟筝友们分享一下?


杨娜:


我认为紧张的情绪来源于自身的技术技巧不够娴熟。只要技术足够熟练,基本功足够扎实,这种紧张的情绪就会减少,你准备得更充分,就更有信心去面对舞台、面对比赛。在上台的前几天我就不会给他们纠正技巧上的问题了,更多的是鼓励他们,给他们心理建设。


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自身的形象、技术的水平都有自己的特色。我经常告诉他们,你们就是最好的,只要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个状态就可以了,要享受在舞台上聚光灯之下璀璨的感觉,不要太注重结果,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好,将这份美好用心表现出来,要摈弃功利的心理。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孩子们一般都不会有太多的心理负担,达到的效果往往比他们自己和我预期的更好。


记者:非常感谢杨老师的回答,采访的最后您还有什么话或者建议要对我们四川筝会说吗?


杨娜:


非常感谢四川筝会的采访,感谢四川筝会对梓州古筝事业的关注,让更多人知道了在这方土地上有一行人在用古筝追逐梦想、陶冶情操。我们也欢迎大家能够常来看看独属于我们三台的古筝风景,更加感谢各位对古筝器乐文化的关注,谢谢!


本期嘉宾:


杨娜


毕业于绵阳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陆晶教授和国家二级古筝演奏员文采。


绵阳市文采筝乐团成员,三台县梓州艺术团筝乐团团长,悠扬古筝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长期活跃于艺术实践舞台,致力于古筝演奏及教学研究, 多次举办师生古筝专场音乐会,所教学生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为各大院校和专业团队输送多名优秀人才,获得多个全国、省古筝优秀教师名誉。


评论1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