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为杨礼桐先生在第一届“中国潮筝”全国传统古筝学术交流会之潮州筝派近现代先贤传承音乐会上,代表萧韵阁先生的传承演奏。
跨进萧韵阁先生的客厅,一副醒目的鹤顶对联立即跳入你的眼帘:“韵缀五音扫流辟,阁藏六律正世风”。这是萧先生的自励,也是先生的座右铭:是他七十多年来在艺术上孜孜以求的宗旨。冠首二字正是先生的艺名。萧先生原名棣萼,但从学艺开始即取名韵阁。可见他对音乐声韵的热爱。
萧先生是广东省潮阳县棉城人。1900年出生于天津市,他是潮州音乐的著名演奏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毕业于广东大学(现在的中山大学)但从小嗜爱音乐,且又生长在古典音乐之乡的棉城,得到传统音乐的薰陶,虽入数学之科门,却恋潮乐之艺路,终成音乐名家。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萧先生在广州读书时,就经常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学业之余,陶醉于音律。他组织了“潮汕同学音乐研究会”,曾与林永之等人组成潮州音乐小组,汇同吕文成带领的粤乐小组参加“岭南大学音乐会”,在同台演出交流艺术中初露头角。
三十年代,萧先生回家乡棉城,是潮阳县棉城一年一度“赏仙会”的积极活动者。在此期间,他遍访艺家,广集资料,汲取艺英,学习了不少古典宫庭音乐,继承了“五声调“、 “潮阳笛套”等富有研究价值的一批稀有古谱,艺事日臻完善。
四十年代,萧先生东游上海,即被上海的“韩江丝竹”聘为音乐指导,同时还参加上海市“雼雿国乐社”。萧先生在上海独奏古筝,潮乐名曲《粉红莲》和重六《柳青娘》(加采花牌)是他的保留曲目。由于他对乐曲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独特的演奏技艺,一时被誉为“南国筝王”。他的洞箫独奏也受到洞箫名家孙裕德先生的青睐,成为艺坛挚友。
萧先生是第一个把北派琵琶的指法和大套谱带到汕头传播的音乐家,他为沟通南北派琵琶的技艺,为丰富潮州琵琶演奏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六十年代是萧先生音乐创作的旺盛时期。他创作了著名的独奏《汩罗江》,筝独奏曲《蕉声四调》。打破了潮州筝曲一味弹奏“弦诗”的习俗,使潮筝从原来传统的十几个指法发展到几十个指法,从技巧上丰富了潮州筝的表现力。
他创作的唢呐曲《华山畿》一面世便不胫而走,成为优秀的唢呐独奏曲。他精心发掘、整理、订指法的《南胡笳十八拍》已成来潮州琵琶的代表作。
1961年萧先生应邀到潮阳县搜集整理古曲,撰写了专著《潮阳笛套古乐》和《说五声调》,还搜集整理了上百首宫庭古乐。同年被大埔县汉剧团(后改为广东省汉剧院)聘请为音乐顾问。这期间,他结识了罗琏、罗九香、罗璇等汉乐名家,一同为发掘、整理和发扬汉调音乐做了大量工作。
1963年,萧先生被聘出任广东汕头戏校音乐顾问,培养了一批专业和业余的琵琶、古筝人才。
1979年,萧先生被聘请到星海音乐学院,负责对民乐系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辅导。他溶化了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和研究成果,先后写下近万字的《音乐什俎》。其中计有《潮州筝的几个定弦》、《问声知情》、《辨音知义》、《二四谱说》等。《音乐什俎》是萧先生一生的艺术结晶。
上世纪80年代初,赵玉斋先生到访汕头,留下了筝界南北交流的珍贵印记。之后,他再次被汕头戏校聘为音乐顾问,辅导中青年教师。这期间又整理了别出一格的软线曲《月儿高》、稀有古谱《柏舟操》、《秋胡》,根据聂耳的器乐曲《昭君和番》改编成三弦、琵琶、筝合奏曲《昭君出塞》等。其中《昭君出塞》在1981年全省中专艺术学校汇演中成为优秀艺术节目。
萧韵阁、赵玉斋和林毛根(从左至右)三位先生的合影
在几十年的艺术道路上,萧先生总是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路,从不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在艺术上从不存任何门户之见。从善如流既是他做人从艺的准则,也是他教诲弟子门生的懿训。作者:杨礼桐(转载后文字略有改动)
萧韵阁
男,原名棣萼,生于1901年,卒于1997年,潮阳棉城人。潮乐理论研究名家、潮乐演奏家,中国琵琶研究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自幼聪慧,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1946-1948年间负责上海电台潮州音乐演播,后被上海韩江丝竹社聘为艺术指导,同时参加上海国乐社,常以古筝演奏潮州弦诗,有南国筝王之称。
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到汕头对潮州音乐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1964年和1981年先后任汕头戏曲学校艺术顾问。1979年任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中青年教师辅导老师。1981年其改编的《昭君出塞》获广东省中等艺术专业文艺会演“优秀节目”奖。
萧韵阁讲求“阁藏六律,韵扫流僻”,主张音乐声韵互补、阴阳相济,一生致力于记录和整理流传于潮阳地区不同时期的笛套音乐以及软硬套古谱等,部分手稿见陈天国《潮阳笛套古乐》。撰写的文章主要有《潮阳笛套》《说五声调》等。他的古筝演奏谱《日月交辉》套曲和《倒垂莲》等被收入《潮州筝曲选》。他较早把外江琵琶演奏手法及弦索指谱引进潮州音乐,进一步厘清了南北琵琶演奏特质异同,从而丰富了潮州音乐演奏手法。
评论1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