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赵玉斋先生心中的三位才女 ——纪念赵玉斋先生100周年诞辰系列活动之十

恰逢赵玉斋先生百年诞辰,为更好地纪念他及其教学生涯的重要贡献,本篇文章围绕赵玉斋的三位优秀女弟子所展开,由高亮教授主导,沈阳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研究生收集资料整理而成。


赵玉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他以“不遗余力,贯彻始终”的奋斗精神带动了中国古筝艺术的蓬勃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演奏家和教育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众多弟子中有三位杰出的女性演奏者,是赵玉斋先生亲自认证的三位筝业乐坛中的才女、门下之高才生,也是本篇文章重点介绍的筝家,她们分别是叶申龙、何成育和丁伯苓。


(一) 叶申龙

 

(图为叶申龙)


叶申龙是广东新会人,1938年出生于香港。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沈阳市音协理事、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理事、北国筝会副会长。叶申龙曾师从古筝演奏大师曹正、赵玉斋以及潮乐大师苏文贤,博采众长,精益求精,成为国内著名演奏家,多次获得奖励。她的演奏技巧纯熟,音色明亮、华美,对乐曲内涵理解深刻,处理手法严谨,形式完整,意蕴无穷。叶申龙曾先后出访过日本、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巴基斯坦等国。1993年及1994年,她应邀赴港台演出演示,她弹奏的《春天》《四季调》等古筝曲受到热烈好评,风靡海内外。


叶申龙的出世就是不寻常的。她被母亲孕育在上海,却因抗战爆发而“跟随”父母去了香港,最终诞生在九龙,因此得了“叶申龙”这个有点儿像男孩儿的名字。似乎她不平凡的出生就预示了她今后人生的不寻常。叶申龙自小喜爱唱歌,在香港参加过三次歌唱比赛,都获得了金奖,人送雅号“三代歌王”。11岁那年,她和兄弟姐妹被父母送回了大陆,在辽宁省大连市读书。初中的一位音乐老师很喜欢她,常教她唱歌。也是这位老师推荐她去报考东北音专。天资聪颖的叶申龙顺利地考取了。


1953年考入东北音专附中,1956年升入沈阳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叶申龙有幸一下子师从两位筝界泰斗——曹正先生和赵玉斋先生,两位老师使她从理论、演奏各方面全面拓展。再加上她的天资过人,刻苦勤奋,在同学眼中,她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好学生。


(图为叶申龙)


1960年,辽宁歌剧院成立,正在搜罗优秀演员,她自然被剧院领导给相中了,提前一年从沈阳音乐学院(东北音专于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毕业。


1962年,一次演出中,叶申龙刚奏了个开头,啪,琴弦断了。只见她不动声色,拿其他弦代替了这个音,顺利完成了演奏。她的表现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也令辽宁歌舞团的同仁眼前一亮,演出后随即要求将其调到歌舞团工作。歌舞团的工作要求很高,既要扎实深厚的手上功夫,也要快速准确的视奏能力,还要随机动听的即兴演奏。但这都难不倒叶申龙,她不但出色完成本职工作,还和团里的作曲家合作创作了好些古筝曲子,如《阿里山歌》《四季调》等,都成为筝界耳熟能详的曲目,并被列入各地考级曲集中。另外,她还锐意创新,用最新研制的踏板转调筝演奏频繁转调的筝曲,其中还有高难度的同名大小调互转。如《春天》就是这样一首杰出的作品。


自1958年在校时起,叶申龙先后为北京、上海的唱片公司录制唱片《闹元宵》《渔歌》《浔阳夜月》《阿里山歌》等;1975年以来,叶申龙随团出访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日本等国,受到国际友人热烈欢迎。1985年出版个人盒带专辑《春天》和CD专辑《庆丰年》。1986年,叶申龙被国家评为首批“国家一级演奏员”;1993年、1994年先后应邀赴香港、台湾举行专场音乐会和古筝讲座。2000年被沈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沈阳市百位文艺名家”,被市文联选为“十佳音乐家”光荣称号;2003年被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优秀艺术家”称号;2007年被辽宁省民管学会授予“优秀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二) 何成育


(图为何成育)


女,汉族,生于1942年12月,四川南充人。古筝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


1957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两年钢琴后,1959年开始学习古筝,师从古筝演奏家田耕时(曹正先生夫人),成为四川第一个攻读古筝专业的学生。1960年升入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适逢曹东扶先生由中央音乐学院调到川音任教。1963年9月何成育在曹东扶先生的推荐引荐下作为四川音乐学院重点生派往沈阳音乐学院深造,先后师从于赵玉斋、曹正等教授。 


1964年毕业后分配至四川省曲艺团工作。1985年担任四川省曲艺团业务副团长;1987年担任团长、书记;1996年调任四川省舞蹈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院长。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八届九届政协委员、东方古筝研究会理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等。曾兼任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第三、四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等职。一直坚持古筝演奏与教学。


创作并演奏了古筝独奏、二重奏、三重奏、古筝与管弦乐队等形式的曲目。主要作品有:二胡、古筝二重奏《剑门春意浓》《千里川江》《绣金匾》;古筝独奏曲《春风又绿阿佤山》;古筝与管弦乐队《漓江行》等。先后出访法国、德国、匈牙利、荷兰、比利时、日本、埃及、南非等国家;多次代表四川参加国家重大庆典演出。创作并演奏的古筝协奏曲《漓江行》曾获四川“蓉城之秋”音乐会创作和演奏奖;筝独奏《春风又绿阿佤山》获四川省器乐作品优秀奖。撰写并发表了《从(漓江行)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王建墓石雕筝伎研究》等论文。参加多届全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并被聘为学术委员,被推选为东方古筝研究会理事,担任中国古筝学会常务理事。受聘任文化部举办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化艺术院校奖器乐比赛2002年、2005年、2008年三届评委。2007年被推选为四川省老教授协会理事、文艺专委会副主任。多次荣获“园丁奖《人民日报》《四川日报》《浙江日报》《天津日报》《人民音乐》等报刊多次专题介绍与评价其演奏技艺。


(三) 丁伯苓

 

(丁伯苓演出照)


筝家丁伯苓的祖籍为“大调曲子”曲艺弹唱的故里——河南南阳邓县(今邓州市)。丁家是当地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毕业于河南大学经济系,并曾赴英国伦敦大学经济科学院深造,母亲精通琴棋书画,11岁考入开封北仓女中,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酷爱古典文学、美术的丁伯苓,曾先后学习过古筝、古琴及钢琴,在许多人眼里是一位有才华且家学深厚的筝乐艺术家。



(从左至右:曹东扶、丁伯苓、曹正1950年代合影)


丁伯苓的筝艺启蒙离不开邓州当地曹东扶与王省吾等先生的教导,1950年代初期丁伯苓考入开封艺术学校正式随曹东扶习筝,195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北音专(沈阳音乐学院)随曹正和赵玉斋两位老师继续学习,1961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调至湖北艺术学院任教。1959年,代表沈阳音乐学院赴中央音乐学院演出,古筝演奏《打雁》《庆丰年》。同年本科三年级的丁伯苓曾在辽宁省音乐舞蹈汇演中,将河南传统筝曲《打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改编,将原曲“猎人在沙滩上发现雁群,击中并收获一只大雁”的情景,改为由“平沙落雁”“伤雁哀鸣”“群雁远飞”“孤雁失群”等四个段落,将第一人称的曲情表达及演奏技法的深化相结合,谷音老师就该曲的改编于1959年12月在《人民音乐》发表了“漫谈古筝曲‘打雁’的改编”一文,是目前知网上能找到最早的一篇筝乐评论文章,不论是汇演的舞台还是文章的评论,都使得丁伯苓在1950年代末就得到了全国筝界前辈及爱乐者的广泛关注。创作代表筝曲有《清江放排》《欢腾的草原》等。1979年以来中国唱片公司邀请丁伯苓在武汉录制多张唱片,曲目有《平沙落雁》《高山流水》《清江放排》《思乡》《渔舟唱晚》《汉宫秋月》等共计14首。


本次活动是高亮教授纪念赵玉斋先生100周年诞辰系列活动的又一延续。通过采访、搜集整理,向大家展示赵玉斋先生的三位新中国初期培养的杰出古筝演奏家、才华横溢的女弟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赵玉斋先生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无数筝人。通过三位优秀的筝坛名家,也从新的视角让我辈筝人清晰赵玉斋先生优秀品质与卓越成就。作为沈音学子感到无比自豪与钦佩,同时要秉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为古筝事业共创辉煌!


(撰稿人:李涵、康梦琦)


评论4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