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世界读书日——“八闽筝团”访福建闽清“文泉书院”

世界读书日,闽筝传承人陈茂锦老师携“八闽筝团”成员走进了福建闽清的一座书院,“八闽筝团”是我国唯一专门演奏传统古典筝曲的筝团,与书院形成礼乐文化的交融体。而这座书院始建于1783年,距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有的定居海外,有的已是国内知名企业家,也有的在各个文化行业传播着书院的精神文脉。这座书院便是位于“小小闽清县,大大六都洋”之六柯峰(柯洋山)脚下的“文泉书院”。



文泉书院办学历史悠久,自崇文学堂至文泉书院,再到现在的文泉中学,虽历尽沧桑变革, 却依然保存它古朴庄严的文脉传承。



车辆爬坡驶入,已可见红墙黛瓦的建筑,是那样的儒雅静谧。建筑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 始建的崇文学堂,下部分则是后期的文泉书院。文泉中学谢友辉副书记带领大家来到“文泉 书院记”的刻碑前,讲述为何建造书院以及乡野的支持,后因汩汩清泉得名“文泉”的来历。



出了碑阁,视野瞬间开阔起来,院落里的树木林草红绿相间,一股春日的生机盎然迎面扑来。在这最美人间四月天的时节,遇到悦耳的朗朗书声,由外及内,由自然走入心田。


院中挺拔的白玉兰树已有 120 多年树龄,见证了多少学子的寒窗之夜与嬉笑打闹,相信也曾为夫子的严苛而恪守规矩;为学子的奋进而彻夜陪伴。



岁月失语,树不能言,我们已无法亲耳倾听、亲眼所见。但当伫立在院落中央时,仿佛曾经的一切都环绕在身旁,自己俨然已是其中一员,手捧经卷,头摇声传。


陈茂锦老师


校长带领我们拾阶而上,那台阶也是百年前的样子,磨损严重、步履艰难。踩踏着学子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奔跑路径,甚至担心自己被青青子衿,撞个满怀。



楼上纯木质结构,踩踏地板会有嘎吱嘎吱的声响,一路走声响一路跟随,似有夫子传道授业的步伐陪伴。在文昌帝君像前端身参拜,祈求获得知识,开启智慧;见到孔老夫子拱手作揖,感恩夫子为人类带来思想的光明,引领民众走出万古长夜。泱泱华夏几千年,孔老夫子删诗书,定礼乐,开创了后世的礼乐文明,而书院则是传承的重要场所。



登楼眺望,文泉中学一览无余,我们身处古学之地,但目之所及却是新的学问传播场域。这 一代代的传承、更迭,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看到了后辈奋发的热血精神。这是中国的风尚,是新时代的昂扬,是未来的奋发。


我们从原路返回,好似重走来时路,忆往昔峥嵘岁月,不忘自己的初心,无论多少轮回,走 的多远,那颗心依然是来时的样子,干净清澈。就像文泉书院那股涌出的清泉,经久不竭,泽被后世。


文泉书院与书册


临行时谢友辉副书记赠送我们“文泉书院”出的书册,并握着茂锦老师的手说,我们相约两年后再见,因为上次见面是两年前,分别时也说了同样的话,这次实现了,想要拥有同样美好的期待。此时的谢书记就好像那颗白玉兰树一样,在四时更迭中等待着故人归来……


作者:翁晓帅


评论1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