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小巧而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竹木金瓜小桶、小竹罐、各式手提竹木箱、竹面具、木梳;音质音色非同寻常,且气派十足的古筝、小提琴、大提琴、大倍司(倍低音大提琴);土色土香并极富民族特色的芦笙、琵琶、牛腿琴、倍低音牛腿琴;古色古香又大气磅礴的旧式花窗、侗族吊脚楼、仿古建筑楼房——这风马牛不相及的几大类产品,特别是乐器类高技术产品,实难想象它们的制造者竟是同一人,而且仅有小学文化。
这位多才多艺的民间“怪才”,就是被贵州省人事厅授予“高级工艺师”职称的廖群金。
廖群金家住榕江县城古州老街,这里地处三江汇合处。明清以来水运发达,商繁物殷,江南八省都在城内建有会馆,南京等地在此建有酒楼。此外戏楼、烟馆也比比皆是。从两广溯都柳江而上的数里帆船们,每天浩浩荡荡驶进古州,傍晚,全停在三江河口。入夜,京剧越剧,曲艺小调,江南丝竹,筝琴琵琶等,在多家戏楼同时登台。江畔古城与三江渔火交相辉映,吴侬软调与曼舞轻歌相得益彰,古州城里热闹非凡,客商戏称为“小秦淮”、“小南京”。古州同时又是苗侗祖源文化集散地。廖群金自幼耳濡目染江南、两广、苗侗等多元文化,加上天生一副宽厚洪亮的歌喉和特有的悟性,对歌唱艺术、戏剧和各种乐器爱得入迷。
他在小学就辍学,成年后,出于兴趣,也是为了谋生,就试着制造自己喜爱的乐器。榕江木材品种丰富,他用多种木料试制、比较,虚心听取各种意见,从中找出音质最佳木料。没机会和条件进乐器厂参观,无师傅指教,就将现成的乐器拿来观察、试音,凭天生悟性探索“玄机”。艺术都可触类旁通,他举一反三,制一件成一件。大凡乐器,特别是需登“大雅之堂”的高级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大倍司、古筝之类,不仅要求外观漂亮,而且音质要求特严,这两点,他都做到了。他所制乐器,都受到买家和行家的高度赞赏。
小提琴表现力异常丰富,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也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其制作本身就是一门精致的工艺技术。古筝在战国时代就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唐宋时十三弦,清代十二弦,近代为十六弦,改革后的有十八弦、二十一弦。廖群金制作的古筝二十一弦,可以任意变调。古筝的制作技巧更非同小可,在一般人想象中,苗村侗寨的凡夫俗子,不可能制造出如此高级的乐器,所以他经常遇到一些趣事:有次,他委托朋友请位专家来给自己刚完工的古筝试音。专家边看边拨弄,两眼放光,忽然间,他疑惑地问:“这架古筝,你在哪里买的?”另有一次,是一位演奏家的小提琴出了点毛病,听说他能修理,便找上门来,看到他的古筝,也问:“这古筝是在哪里买的,这么漂亮?”
在乐器制造过程中,廖群金不仅善集前人经验之大成,而且善于推陈出新。仅以牛腿琴为例:原来的民间牛腿琴音量小,音质差,音域仅一个八度,且不能换把位,适应范围窄。他仔细研究了原牛腿琴的各种弱点后,大胆地将琴头的长方形改为牛蹄形,弦轴柄端增加牛角装饰,便于调弦。音孔由圆形改为牛尾形,以突出“牛”的特征。又将原来的一把位改成可以换把,在底部设一灵巧机关,可以固定在腰际,便于边走边拉边唱。可以五度、四度或小三度定弦,也可以双弦奏出五度和弦。改良后的牛腿琴音质改善,音域扩展,音量提高,拓宽了使用范围,不仅深受民间喜爱,更受到了各级艺术团体、艺术院校的广泛欢迎。
廖群金还长于设计和建造古典建筑,贵阳红枫湖景区苗寨工程便是他的杰作之一。专事生产乐器后,湖南怀化地区群众艺术馆、桂林歌舞团、黔东南州歌舞团、贵州省民族歌舞团以及广州、深圳等地的艺术团体或艺术院校,都有他制作的乐器,目前主要(在凯里)生产古筝。他本人多次获省、州包括“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贵州名创’”之类的奖励,经常有订货者登门,但他不敢接订单。原因是仅他一人生产,实在忙不过来。虽有过徒弟,由于制作乐器是一门精致技术,且非“一日之寒”,徒弟都耐不住寂寞而作罢。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