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18岁的袁珍妮每天一早都要背着超过身高的古筝,和几个从沭阳赶来艺考的同学一起,从珠江路的宾馆赶到南师大随园校区作备考训练,直到天变黑手冻僵,再收拾乐器回去。草坪边、假山旁,树林或小池塘附近,只要是能放声练习的地方都被这些艺考生挤占,珍妮甚至把古筝架在了校车等待站角落,拨指一练就是一上午……
昨天是江苏省艺考音乐类专业统考面试第一天,虽然提前了很多天就到达南京备考,但看到那么多考生或沮丧或庆幸地从自己身边匆匆而过,珍妮和同学们还是感到了紧迫。“我还选了声乐加试,虽然难度挺高,但是想多争取些分数。”
18号面试6号就来准备
到考场练提前熟悉氛围
昨天记者见到袁珍妮时,她的试唱部分已经考完,“下午考古筝,晚上再加试声乐。”中午这一会儿空当,她把古筝架在校车站台旁,再撑开雨伞给腿部稍微挡挡风,然后缠好摇指开始作最后的练习。“我们自报曲目,进考场后电脑抽签二选一,我选的是《泼水》和《洞庭新歌》。”
和珍妮一起考古筝的同学还有4个,由老师带队提前好几天来了南京。“我们还算好,你可以去假山或者池塘边看看,还有更夸张的。”在池塘边练习的几个考生中,记者还真找到了一个“夸张”的男生。刘坤的竹笛面试排在18号,而他6号就来了南京,每天一早准时到池塘边报到。他从高一开始学竹笛,吹起来已经相当熟练,而旁边一个好哥们资历较浅,“只能来个加强版集训,有时候练太久,吹得人头都晕了。”这几个男生都倾向于稳妥方案,“加试难度高,我们还是选择了专攻主试。”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同器乐的考生会在同一处或邻近的练习区域吹拉弹唱,可一打听又不一定认识。“站一天总会厌烦,看着他们练也好鞭策自己,同时也能多观摩下别人的实力,对自己的水平也有个把握。”
半路出家的考生不少
砸大钱就为了好就业
在这些考生中,“半路出家”一族最不安。袁珍妮学古筝才半年多,为了跟上进度,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到学校音乐教室苦练,“吃了早饭再练一会儿,7点多开始上文化课。晚自习后也常练到10多点再回宿舍。”她的右手小拇指有一层厚厚的茧,“现在没感觉了,刚练时因为老要用它抵着古筝,水泡破了还没长好,又再破一圈。”
选考次中音号的庄燕也有压力,20岁的她已复读了一年。“去年考得不理想。”而今年我省约有6647名音乐考生,比去年又多了约100人,一位宿迁的器乐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器乐容易上手,所以选择相同乐器的人很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文化课这两年的要求还不断提高,孩子们压力也很大。”
记者采访结束时,南京的气温又下降了一个阶梯,站在室外一会儿便手脚冰冷,而随园校园里依然混杂着各种乐器声,在一张被考生临时征做行李存放处的石凳上,放着好几块已经冷掉的煎饼果子,或者还没开封的豆浆袋。“在宾馆练是暖和,但是怕吵到别人,这里就是冷了点,走走动动就好了。”(来源:东方卫报)
相关阅读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