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雁
雁起筝韵情,春风化雨时。芦雁,古筝演奏家,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其自幼习琴,勤勉刻苦,从业余到专业,从演奏者到传授者,多年的探索让她开拓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天空。如今芦雁担任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分院的古筝讲师,并受聘于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民乐系。芦雁的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渴望探索古筝领域的新一代学子,多年在教育界的实践与付出让她培育出了众多优秀人才。她的栽培呵护,只为桃李芬芳。
入琴之门,勤勉刻苦学有所成
电视媒体的传播,成了芦雁与古筝结缘的桥梁。追忆起那时的画面,芦雁坦言一切如昨。“当时的电视还是黑白的,艺术家弹奏古筝的影像就从那个方方正正的显示屏中传递到我的眼前,我一下就被艺术家弹奏古筝时的优美体态和阵阵传入耳中的典雅音色所吸引了,当时我连古筝这个乐器的名字都还不知道,就指着电视跟我的父母说,我要学这个。”
曾经小小的决定,芦雁坚持到了现在。回忆起求学的日子,芦雁说最让她记忆深刻的还是大学的时光。1994年芦雁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表演专业,师从杨娜妮老师。“当时的大学生活和现在的大学生活很不一样,通讯很不方便。记得有一次沈阳下大雪,我骑着自行车去上课,路上因为雪地湿滑摔了跟头,但是为了按时上课,也没停留就接着赶路,结果到琴房时才被告知老师有事外出,课暂停一次。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小插曲还有很多很多,九十年代大学生涯的艰苦在我眼里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虽然本科四年辛苦忙碌,但是这样的时光让我觉得特别充实。一个星期上六天课,七点就要开始练早功。平时除了自己练琴,还要配合参加合奏、重奏,参与演奏排练,虽然也觉得辛苦,但是能从这些时光里收获知识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勤勉刻苦的学习让还在就读本科的芦雁从众多同辈学生中脱颖而出,1994年她就参加第二届沈阳国际音乐节演出,次年又参加辽宁电视台“纪念屈原文艺晚会”演出。不仅如此1996年她还被辽宁电视台“第二风景线”邀请录制有关古筝音乐鉴赏的节目。芦雁坦言这些丰富的经验积累,都是她踏上未来之路的宝贵财富。
择师之道,春风化雨传道解惑
1998年,芦雁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未来职业应该如何抉择是芦雁学业结束后面临的最大难题。“当时我的老师希望我能留校教学,她说我专业成绩突出,留校能教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但毕业后我还是遵循了自己最初的想法,选择加入辽宁歌舞团。毕竟专业习筝这么多年,我希望能有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我将所学的展现给更多人看。”在最初打拼的几年里,芦雁并没有停止对未来探索的思考,在歌舞团的时光让她体会了作为一个专业演奏者所要尝试的点点滴滴。芦雁觉得,音乐不仅需要有能够欣赏它的人,更需要有能够传承它的人。2000年芦雁重返校园,担任了一名专业的古筝教师。“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教学这条路,能够将自己所感悟的音乐内涵和演奏技巧传递给新一代的学子对我来说更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从演奏者转变为教育者,芦雁坦言,其最大的不同的是对专业细致的要求。“以演奏者的身份面对的是有不同音乐审美的大众群体,大部分受众群体对于音乐的专业度要求并不高,他们侧重追求音乐的欣赏性和愉悦性,所以作为演奏者的我们在演奏时对专业度的要求就不会那么高。但是作为教育者来说,专业则永远排在第一位。教学是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严谨细致的。而且教学是教和学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专业水平因学有所提高,作为教师的我也因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教学是一个离不开‘专业’的领域。”
完成作为一名专业古筝教师的转变,对刚毕业不久的芦雁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最初的教学期间,由于经验尚浅,我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于他们课外的心理,甚至是课上的心理活动,都没有给予过多的关照。随着这些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学生个人的情绪变化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芦雁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回顾自己曾经受教育的时光,并从教育过她的老师身上探寻一些有益的教学方式。“专业上严厉要求,生活中体贴关怀。这是杨娜妮老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方法深深影响了我,并且也成为了我的教学原则。”
在芦雁心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相处之法,更多是以情谊为纽带。当代新兴学子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并有独具个人特性的价值观。那么如何有效纠正学生专业学习上的不足并促使他们主动改进则是当代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先为友,后传道”是芦雁针对这样的现象提出的教育观。“现在的学生比较自我,面对自己所犯的一些错误不太愿意承认和接受。我的方式是先和学生相处为好朋友,在接触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我在专业上的实力,让他们对我的专业能力有所信服,那么我再指出他们的错误时,他们也更能够接受。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以及其错误的不同程度,要给予不同的纠正方式。但总的来说,对待学生必须以理服人,不能因为强求学生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以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为代价。”
为师之乐,因材施教独具特色
如今芦雁在教师行业已从事十余年,期间她先后发表了《论筝的以韵补声》,《论山东筝曲的演奏风格与特点》、《浅谈北方古筝流派及其风格特征》、《浅析肢体语言对古筝演奏的影响》、《浙江筝派的发展以及对现代筝曲的创作影响》等与古筝学术相关的优秀论文,并于2013年被沈阳音乐学院评为“三育人优秀教师”,可以说在教育的方法和理念上,芦雁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特色的道路。
“随着民乐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国内外音乐交流不断增多,古筝作为民乐器中的一员也逐渐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要求我的学生要学会看五线谱,不仅如此,还要求他们要学习钢琴。学习钢琴的目的是让我的学生体会弹奏钢琴时手指的力度,然后融会贯通运用到古筝的弹奏上。”体会钢琴弹奏的力度是芦雁要求专业入学者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基础的体验。与此同时,基本功的练习也是专业领域学习者在初步探索音乐之路上必须加以重视的。每天大量的基本功演奏是芦雁老师对其学生的要求。“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有可能踏上更高的台阶。”技巧手法的纯熟是完成一首曲子的重要前提,当记者问到对于学生在演奏曲目上是否有要求时,芦雁坦言她采取的是传统曲目和现代曲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我要求我的学生每学期必掌握两首传统乐曲,这是一个硬性规定。因为传统的作品毕竟不同与现代作品,学生可以参考碟片或者是观看视频自学现代作品,但是传统的作品通常需要用一些传统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去诠释,这个是学生无法通过自学得到的,必须经专业的指导才能更好的体会传统的精华,掌握演奏传统曲目的能力。不仅如此,传统曲目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对演奏现代曲目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要求学生练习传统乐曲是很重要的。”
芦雁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除了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专业上的知识以外,在生活中还经常鼓励他们参加社团活动,发展自身的行政能力、管理能力。“孔圣人说过,‘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同样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在此前提下再让他们掌握音乐能力,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芦雁不仅让学生自己寻找锻炼的机会,同时也给予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教学活动,以此积累教学经验。如今芦雁老师已经培养了众多优秀学子,其所教学生中有多位同学在广东省古筝音乐公开赛、首届黑吉辽《天韵杯》古筝大赛、第四届辽宁省民族器乐专业组比赛暨首届东北三省民族器乐邀请赛等比赛中荣获多个奖项。(文章来源:新华网)
相关内容精选: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