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儿童村的古丽“妈妈”为了给儿子找老师又白跑了一天,而且儿子进行特长学习的大笔学费也让古丽“妈妈”犯愁,“乐器买好了,老师却不好找,孩子们很想学,可是现在没有办法来满足他们的愿望。”目前,乌鲁木齐SOS儿童村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喜好,安排他们学习了古筝、琵琶、绘画、舞蹈和英语,但仍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实际需要。
古筝银奖
晚上七点半以后,随着上学的孩子们陆陆续续回到家里,儿童村渐渐热闹起来。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在绿树繁花中嬉闹玩耍,红色的小屋里飘出叮叮咚咚的音乐。
因为忙着期末考试,小艳最近练习古筝的时间少了,“妈妈”说记者想拍几张照片,她很自然地坐到了古筝前,套上指甲套,弹起了《雪山春晓》,音乐流畅婉转,很有韵味。
小艳今年12岁,5年前她一进儿童村就对教室里的一架古筝很着迷,当老师问她想不想学习古筝时,这个小女孩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因为有助养人的支持,小艳顺利地在一家艺术学校找到了老师,学校还免去了一半的学费。
2007年,小艳参加了北京新星艺术团的比赛得了二等奖,去年,又在“和谐颂”全国艺术教育成果新疆赛区古筝少儿组比赛中拿了银奖。记者问起她得奖的感受,小艳的脸上浮起一丝微笑,顽皮地说了一句“当然是很好呀!”从她轻松的语气里可以听出,这门特长学习已经是她生活里扎扎实实的一份收获了。和小艳一起生活的其他5个兄弟姐妹,每人也都有一门特长。妈妈姚懿芸说:“孩子们有了特长,生活丰富多了。有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孩子们各显其能,屋子里热闹多了。”
天赋闲置
村里11号家庭是个民族家庭,住着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三个民族的孩子。今年1月份儿童村里出钱买来了弹拨儿,冬不拉和艾吉克三件民族乐器,因为没有老师教,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大玩具,几个小家伙常常把床当成舞台,抱着琴有模有样地拨弄一会儿。
古丽说她的大儿子热瓦甫弹得很好,家里这几个小孩子看到哥哥弹琴,也嚷着要学习乐器。琴有了,但是老师并不好找。因为孩子年纪小,古丽希望有一个地方能同时教这三个孩子,这样她每个星期带着孩子过去上课会轻松些,此外,上学的费用也是一件让她发愁的事情。“现在一般的特长学习每个月至少要一百元的学费,但是每个孩子每月只有三百多元的生活费,再拿出钱来交学费,真的很困难。”古丽说。
5号家庭的文涛喜欢唱歌也是出了名的。见到记者,文涛有点腼腆,不肯开口,沉默了半晌,说了一句“唱歌的时候就不无聊了,很快乐。”
他的妈妈刘艳玲说他经常一边干着家务活一边放声高歌。有一次接连几天这个孩子放学后很晚才回家,也不说自己在做什么。突然有一天,孩子兴奋地告诉她,自己会唱维语歌了,说着就唱了起来,还唱的很好听。刘艳玲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文涛在放学的路上听到一家音像店里在播放维语歌曲,非常喜欢,于是每天放学后就在小店的附近找个地方站着跟着唱,直到学会。刘艳玲说:“我想给他找个学习声乐的老师,像他这样喜欢唱歌而且唱的不错的孩子不多见啊。”
现状堪忧
和福利院不同,乌鲁木齐SOS儿童村的孩子14岁之前接受的是家庭形式抚养,每个家庭由一个妈妈带着几个孩子一起生活,男孩子十四岁之后,会进入青年公寓过集体生活。这些孩子大部分是因为家庭变故而失去父母的健全孩子,按照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的理念,就是要通过这种抚养方式让这些曾经在社会里的孤儿在儿童村享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们正常的生活。
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儿童村的一些孩子因为有助养人的帮助,进了社会上的特长学习班,还有一些专业老师听说是儿童村的孩子也都减免了学费。儿童村自己也成立了艺术团,请专业老师做指导,个别孩子在全疆甚至全国的大赛中获了奖;不少孩子已经过了笛子七级,钢琴六级,二胡十级,古筝十级;艺术团也经常利用课余和假期外出做慰问演出,获得了好评。
但是特长学习不仅需要相应的器材,还需要支付大笔的学费。儿童村现有的经费里只能购买一些简单的乐器,孩子如果想学习特长只有从生活费里支出。整个儿童村134名孩子,目前进行特长学习的只有50多个,大部分孩子的特长学习的愿望还需要社会的帮助才能实现。
“通过儿童村总部和当地政府的拨款,以及社会上的各种捐助,儿童村孤儿孩子们的生活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些孩子没有父母,他们成年后的生活必须要自己去承担,所以健康和教育是儿童村的头等大事。”负责专长的杨娜老师说。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