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纪念一代宗师曹东扶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青年古筝演奏家独奏音乐会”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4名青年古筝演奏家为观众奉献了精彩的演出。其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望演奏了《姜女泪》,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邱霁演奏了《抒情幻想曲》,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王蔚演奏了《蕉窗夜雨》,扬州大学副教授王小平演奏了《铁马吟》,新加坡南阳艺术学院的尹群演奏了《秦桑曲》等。曹东扶老师的外孙女冯娟娟、冯彬彬、孙子曹杨均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演奏。 演出结束后,中国古筝网记者对当晚到场的几位老艺术家进行了采访。 至此,为期两天的“一代宗师曹东扶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拉下了帷幕。
10月26日,青年古筝演奏家罗小慈个人作品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落下圆满帷幕。作为上海“民乐三女杰”之一的罗小慈,除了在古筝方面的骄人造诣外,对书法、绘画也是精通有术。 音乐会上,罗小慈演奏了个人创作的六首曲目。《墨•戏》清澈干净;与大提琴合奏的《静夜思》,新颖,别有一番味道;《弦•趣》中的钢丝筝的静,手鼓的动融合的恰到好处;异常清雅唯美的《如梦令》,请来了箫声,共奏天籁之音;《律•动》粗犷、有跳跃感,各种打击乐带出律动感;压轴曲目《文姬归汉》采用了民族管弦乐、诗词吟唱、交响合唱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惊喜之余更是视听觉的双重享受。 音乐会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演出结束后,记者有幸采访到了罗小慈女士,罗小慈表示:“这些音乐只是在表达我求索之中的感悟和心声,当然会有许多不成熟和欠缺,但我想这样走下去。”也让记者了解到了她的音乐,并不只是通过寻找古筝与其他门类乐器的时尚化嫁接,来使古筝获得现代人群的普遍共鸣,而是通过注入符合当代社会普遍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精神,用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全体战士被美妙的古筝音乐所感动 袁莎及水晶石组合精彩演奏了《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打虎上山》等古筝名曲 战士们对袁莎及水晶石组合的精彩表演表示热烈的感谢,向袁莎老师敬军礼 2008年10月17日,著名古筝演奏家袁莎携水晶石三姐妹古筝组合为广州军区柳州军分区的全体战士表演了一场古筝音乐会,精彩的表演让战士们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喜爱。并得到了全场战士的高度赞赏和热烈欢迎。希望演奏家们能够经常到部队做一些传统音乐的表演及讲座,更好的增加全体战士们音乐素质及热爱国精神。
水晶石组合精彩演奏《打虎上山》 袁莎及水晶石组合成功表演了《渔舟唱晚》 袁莎精彩表演后向给予热烈掌声的观众表示感谢 袁莎向热情的筝迷们赠送签名照片 2008年10月18日,由柳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办的袁莎柳州古筝音乐会在柳州艺术中心成功举行,袁莎携水晶石三姐妹古筝组合表演了《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打虎上山》、《西域随想》、《云之南》、《天山之歌》等曲目,应广大筝友要求袁莎现场还表演了响彻大江南北的经典曲目《临安遗恨》及《云裳诉》,让期待很久的柳州筝迷们一睹袁莎及古筝的魅力,音乐会结束后,筝迷们热情的与袁莎及水晶石合影留念,久久不肯离去。
昨晚7:00,沧浪少年宫蒲公英剧场座无虚席,华东地区最优秀的民乐团苏州市蒲公英艺术团民乐团,正在这里举行首场少儿民乐专场演出。离演出还有一段时间,蒲公英剧场早已坐满了人,连后面的过道上也加起座位。一首首清新优美的曲子,牢牢地抓住了每一位观众的心,演出结束后仍有不少人久久不愿离去。 金童玉女奏民乐 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朴实活泼的曲调,紧凑有力的节奏,热情洋溢的表情,无不让人感受喜庆。蒲公英艺术团民乐团的七八十位金童玉女合奏的首曲《金蛇狂舞》,以昂扬的旋律拉开民乐专场演出的帷幕,一下子让数百名观众情绪振奋起来。 锣鼓停息,悠扬旋律再现。“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观众们都情不自禁地跟着《茉莉花》的优美曲调哼了起来,它的清新优美再一次撩动了观众的心。在观众的掌声中,《洪湖水浪打浪》、《阿诗玛》、《谁不说俺家乡好》等电影插曲,让大家再次回忆起那些耳熟能详的场景,镜头里的一幕幕仿佛又浮现在眼前,观众们掌声不断。 民乐合奏过后,古筝独奏《春到湘江》、二胡独奏《葡萄熟了》、弹拨乐合奏《三六》、笛子独奏《姑苏行》等,一首首既熟悉又动听的曲子,无不让观众拍手叫好。一曲宏伟激昂的《十面埋伏》琵琶独奏,更是把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观众在一路领略了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情、江南丝竹的清新流畅、婉转动听的笛音、兴奋昂扬的赛马声后,跳跃的《瑶族舞曲》、经典的《难忘今宵》等曲的合奏,为此次专场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0月23日,在南宁市人民会堂礼堂,演员在表演杂技《朱槿花红》。 当日,《2008·风情东南亚》大型晚会在广西南宁市人民会堂礼堂举行。绚丽的舞台、精彩的表演、浓郁的东南亚风情让人仿佛乘上中国—东盟快车,尽情感受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双重魅力。
青年古筝演奏家罗小慈个人作品音乐会今天将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作为民乐领域少有的创作性才女,罗小慈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较高造诣,此次音乐会上的六首曲目都由她本人创作,并且融入了西洋乐器、书法、诗词吟唱等多种元素。
10月17日晚,由中国陕西省人民政府、京都府、京都府国际中心主办,西安翻译学院协办的“中国陕西省和日本京都府结好25周年友好音乐会”在西译室内体育馆隆重举行。 京都府麻生副知事及其代表团一行,中国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德全及教工委副书记、省外办主任、商务厅厅长、水利厅厅长等部门领导,丁院长等学院领导与日德系的几千名学生欢聚一堂观看了音乐会。 20时30分音乐会开始,西译院民乐合奏《茉莉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正式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紧接着日本友人表演了弦乐《冰花二题》,乐曲时而舒缓如流水,时而急促如骤雨,惟妙惟肖,赢得了场上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日本代表团还演奏了古筝《樱花》、《千与千寻》、《紫色常青树》,场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为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动,日本友人又激情上演了《缘分》一曲,深切表达了他们对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愿望。他们表示:“我们喜欢中国,你们的热情让我们感动不已,是缘分让大家聚在一起,希望中日关系一直友好下去。” 晚会在中国名曲《茉莉花》的演奏中接近尾声。到场领导嘉宾登台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中日友好音乐会在一片和乐融融的氛围中落幕。
晚报市民音乐厅又要演出了。 10月25日晚7点,苏州市蒲公英艺术团将在沧浪少年宫蒲公英剧场,举行少儿民乐专场演出,届时市民在聆听孩子们演奏的一首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同时,又能领略到小艺术家们的独特风采。 此次专场演出中,孩子们将献演民乐合奏《金蛇狂舞》、《茉莉花》、《电影音乐插曲联奏》;古筝独奏《春到湘江》、二胡独奏《葡萄熟了》、笛子独奏《姑苏行》、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和二胡齐奏《赛马》等优秀节目。
伍洋古筝师生联袂音乐会-21日在复旦!免票入场! 10月15日19:15 上海戏剧学院) 10月21日19:15 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202#吴文正报告厅 11月中旬 上海大学 >>伍洋古筝师生联袂音乐会曲目介绍: 《百花引》筝齐奏 周延甲曲 朱毅 编配 领奏:伍洋 演奏:王曦嘉 宋言卓等 这是一首根据陕西迷糊音乐改编的古筝曲,作者采用《采花》、《滚南瓜》两手曲牌为素材,表现了西北人民欢快、幸福、文明、惬意的新生活。 《木卡姆散序与舞曲》 周吉 李玫曲 演奏:姜琳娴 手鼓伴舞:王曦嘉 舞蹈:陈慧婷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以为规范、聚合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在鼎盛时期曾有十二木卡姆的大型音乐形式,本曲作者立足于传统,打破固有定弦模式,将散之韵味舞之节奏有机结合,为众多筝家所喜爱. 《傩一》 竹岗曲 演奏:王璐 打击乐伴奏:龚萍 鲁茜 是指人们在特定季节驱除疫鬼的祭仪。人们埋头劳作了一年,到岁尾岁初,要抬起头来与神对对话了。要扭动一下身子,自己乐一乐,也让神乐一乐了。要把讨厌的鬼疫,狠狠地赶一赶了。对神,人们既有点谦恭畏惧,又不想失去自尊,表情颇为难做,干脆戴上面具,把人、神、巫、鬼搅成一气,在浑浑沌沌中歌舞呼号,分不清是对上天的祈求,还是对上天的强迫。此曲曾获2006年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现代创作作品二等奖。 《汉江韵》 乔金文曲 王中山改编 演奏:龚萍 伴奏:王璐 鲁茜 该乐曲主要取材于“河南曲子”中《汉江》、《书韵》两个曲牌,表现出人们对早春来到的喜悦和欢乐心情,其热烈欢快的旋律、粗犷奔放的音调,是中原儿女率直朴实性格的真实写照。经过王中山先生对其和弦、节奏、复调的处理,使原曲的风格和韵味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和发挥,尤其是古筝的按滑技巧和极具颗粒性的快速弹奏的交替使用,使古筝的迷人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渔舟唱晚》 娄树华改编 曹正订谱 演奏:鲁茜 大提琴伴奏:夏舒儿 编配:伍洋 取自《滕王阁序》中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名句。20世纪30年代以来,《渔舟唱晚》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旋律悠扬、明朗、开阔,徐徐清风、粼粼波随音乐泛起,一派悠然自得之趣,诗情画意宛然在目。 《剑令》 徐晓林曲 演奏:伍洋 打击乐伴奏:李佳 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武术的一个门类,剑术的形象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某些精神气质和文化意识,剑术所表现出的轻灵、敏捷、潇洒和劲迪是他的气质特征,故有“剑如游龙、 剑如飞凤”的美谈。乐曲中有三次击掌,暗示了舞剑者握剑的神态和剑如游龙,腾空而起带出的霹雳之声 《黄河魂》筝齐奏 赵曼琴曲 王中山改编 领奏:伍洋 打击乐:王曦嘉 原曲创作赵曼琴,后由王中山先生改编,借对黄河的赞美,从而表现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眷恋及内心的丰富情感,时而扣人心弦,时而大气凛然,通过不同声波和声交织 的效果,产生出丰富的音乐色彩变化 >>伍洋简介: 中国杰出青年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硕士学位毕业。现任上海戏剧学院古筝专业教师。 伍洋自幼习筝,启蒙于龚书老师。 1995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学校,199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大学本科民乐系。同年,出席全国古筝研讨会,并作为代表在大会上演奏新作品。期间一直师从我国著名古筝教育家杨娜妮教授,并得到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的悉心教益。伍洋在校期间各方面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学校颁发的特等奖学金和“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著有《中国筝演奏技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21世纪筝音乐语言的新趋向》等论文。 2003年以各科成绩均为全系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并于同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李萌教授,并随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祥庭教授研习古琴演奏技艺。 2006年硕士学位毕业。2000年获湖南省首届“洞庭杯”民族器乐大赛银奖。 2002年摘取第一届中国民族器乐大赛古筝青年专业组优秀奖。 2004年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参加东方青少年艺术大赛,连获北京赛区金奖及全国总赛区古筝专业组金奖。 2005年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艺术院奖第二届民族器乐演奏比赛青年组古筝演奏铜奖。 2006年获得由中国教育协会颁发的“优秀教师启明星奖” 2005年由北京天 天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录制发行《零起步古筝教学》。 2005年由北京普罗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录制发行个人首张专辑《伍洋古筝 — 灵光》,获得音乐界和广大听众的好评。 2006年由北京四季光芒音乐发展有限公司录制出版流行古筝《西南遗梦》。 2006年由环球音像出版发行伍洋古筝音乐会现场实况DVD《筝韵心声》。伍洋多次在中国范围内成功地举办过各种形式与规模的“个人独奏音乐会”与“伍洋学生音乐 会”,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电台、湖南卫视、北京晨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娱乐信报、北京青年报、音乐生活报、音乐周刊等 多家传媒机构为其录制播放演出作品并进行专访。 伍洋的音乐大气而不失细腻,情感真挚而热情。多次受邀赴美国、泰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极大好评。曾被音乐界评论家如此评价其演奏:“细而不碎、华而不艳,情真溢且气不腻,亦真亦幻,……善于尝试并把握不同风格及组合形式的筝曲,在与其他西洋乐器及电子音乐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了古筝这一民族乐器的发展空间,让这件古老乐器在新时代的今天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与其他门类乐器实现高水平地互动与对话。 伍洋多次与中国著名乐团及指挥家、作曲家合作,并成功地在北京首演了一批优秀的古筝新作。如:由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王中山先生为其创作的古筝独奏《晓雾》;新锐青年作曲家方健为其创作的古筝独奏《禅·净》、古筝与民乐队《孔雀》;新锐青年作曲家周佼佼为其创作的古筝与电子音乐作品《七夕》等,均受到观众与音乐界人士的热烈凡响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