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
演奏:武丽君
师恩如山
——任清芝教我学古筝
作者:武丽君
我拜任清芝老师学古筝,纯属一次偶然的机会。
1971年我跟随业余筝人杨青朝,学了一些古筝弹奏的基本要领。两年后的一九七三年初,父亲认识了张宗玉叔叔。张叔叔可是厉害,他培养儿子张良学吹笙,13 岁就考入郑州市曲剧团做伴奏员了。在当时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引来多少人的羡慕啊。张叔叔成功培养孩子的事实,也让我父亲看到了希望。后来得知张叔叔的女儿张少红,也刚刚开始学古筝,教她学筝的老师竟然是古筝大家任清芝。这又让我父亲羡慕不已,只是相见恨晚。父亲想,如果让我也能拜在任清芝老师门下就好了。一来两家女儿方便学习,二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经大人们多次商量,最终由张良的老师,省曲剧团锁呐演奏家张宗义和省曲剧团作曲家王永生出面引见,几位老师共同相约在张叔叔家,与这位古筝艺术家任清芝老师相见。由张宗义和王永生老师作证,任清芝老师正式收我为徒。
收了徒弟之后,同一剧团的老师们兴致勃勃地交谈着戏曲、音乐、古筝。他们爱好相同,话语热烈。不善言谈的任老师兴奋之时也打开了话匣。他谈事业,谈创作,谈得最多的是古筝界见闻。比如参加全国古筝观摩比赛呀,筝曲创作等等。最让任老师自豪的是他八次被邀请到北京,为毛主席和中央首长近距离演奏古筝。他说,弹完一首曲子,主席听着不过瘾,又连着点了几首。任老师说得兴奋,我们听着也很激动,更多的是让大家惊讶和羡慕。任老师用自己高超精湛的古筝艺术,让一代伟人听得如痴如醉……。这种喜悦对任老师来说,真是一辈子的荣耀。从任老师激情的言谈中可以看出,这位朴素清贫的古筝演奏家,此时此刻,在尽情地享受着他的精神财富所带来的快乐。
任老师讲述在北京给毛主席和中央领导演奏的动人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更觉得任老师高大了,我也从内心里更加喜欢古筝了。恨不得马上就让任老师教我。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学出名堂,不辜负老师和父亲的希望。
初见任老师,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他心生了敬意。一位穿着朴素大方的中年男士,个头适中,身材均匀,善良好看的国字脸中,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鼻梁挺拔,五官端正。乌黑的头发中露出几丝银发,可以看出年轻时的任老师仪表堂堂,英俊潇洒;而今 50 岁的任清芝老师,因腰腿不适,行动不便,走路站立时都需要用手杖支撑。可他不顾身体的疼痛,依然收教学生。为此,让任老师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任清芝老师有四个孩子,老伴是位家庭主妇,一家六口人全靠任老师每月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收入少开销大,生活过得很清贫。即便是这样,任老师教学生也分文不取。不仅费时,费力,操心受累,并且还毫无保留地把任派古筝艺术传授给学生。真是重情重意,品格高尚。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跟任老师学古筝的事儿,至今历历在目。初次到老师家上课,被眼前的古筝样式震惊了。一个个头不高的小孩子,看着宽而厚的古筝,面板鼓得像小山似的。八度的弦距大约有十几公分。弹奏大撮时,需要把中指大指全部拉开,才能把住弦距,而且弹高音时,因中间面板太高,后面低音琴弦看不到。总之老师这台手工制作的钢丝弦古筝,体积大,音色好。当然老师弹着很舒适,而学生弹着就有些吃力。我们当年用的和老师一样的指甲,是穿山甲片做成。皮套缝制的固甲套,有时带上紧的指套,指头被箍得呈紫色;指套松时,指甲老掉。所以,我总是多缝制一些指甲套,备用方便。老师上课从不记时间,几乎每次上课都是几个小时。学琴形式是言传身教。老师是农民出身,文化成度不高,不识曲谱,所以在教我学琴时,无论是指法还是乐曲弹奏,他都要亲自示范多次。我必须要用心看,认真听,模仿着老师的手型,力度和韵味。老师是手把手地教,一句一句地细抠。由于年龄小,对一些乐曲的内涵理解比较浅薄,所以,在弹奏上肯定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任老师就让我到生活中去体验,去找灵感。比如《幸福渠》中有多处模仿打夯声和远近的呼喊声:
如曲谱一:
这是老师在《幸福渠》使用的原创技法,双劈变音1即使有力的打夯声。需要力度和强度来表现。可我总是弹得软绵绵的。因为没见过打夯,弹奏时不知道用多大力度去表现。任老师告诉我爸,要他带我找一家建筑工地,去亲自体验一下打夯的情景。我爸还真的带我去了一家建筑工地。到了工地,工人叔叔们正在打地基。六个人,一人拉一根绳,一人领喊着号子,众人拉紧绳子一起呼应着,同时,夯就高高扬起,然后落下来重重地砸在地上。看着看着我也入迷了,随着一次次夯起夯落的节奏,我也不由自主地、有节奏地、有力地挥舞着小拳头,渐渐地找到了打夯的感觉。
为了让我对乐曲有更深的感受和了解,老师不仅不厌其烦的耐心传授,而且上课中间还会弹上几首筝曲让我欣赏。乐曲有热情奔放欢快的,也有哭啼悲哀的。老师每弹奏一首乐曲,我都听得热血沸腾。
为了鼓励我努力学习,老师还会给我讲他旧社会艰苦的学艺经历。
他说,在旧社会,穷人的孩子有一点生路都不会去学艺。民间有着“卖唱的八辈子不能入老坟”的说法。碰见好年景还好一点,碰见坏年景,不要说学艺,连命也就难保了。1942年,河南遭大灾,“水(灾)、旱(灾)、蝗(虫)、汤(汤恩伯)”。汤恩伯是河南军阀,本来自然灾害已经使百姓民不聊生了,汤恩伯还要收刮民财,把百姓逼上绝路。所以,艺人更是四处飘荡,艰难度日。常常是饿着肚子,体弱难耐。现在解放了,安定了,生活有保障了,你们多幸福,可要珍惜啊。听了任老师的讲述,对我触动很大。可以看出老师对培养下一代的良苦用心。我深深地感受到,旧社会学艺不但被人看不起,而且生活又如此窘迫,可任老师仍酷爱着古筝艺术,不离不弃,才有如今辉煌的成就。我也暗下决心,一定刻苦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不仅学习他的古筝艺术,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学艺精神。
生活中不善言谈的任老师,上课时却滔滔不绝,兴致勃勃,感染力极强。加上老师热情耐心的细致传授,让我备受鼓舞,学琴时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老师对指法基本功要求很高。首先要学习任老师常用的几种指法弹奏(传统压弦弹法)。半年后老师确定我的指法运用准确无误,轻松扎实的基本功能够掌握拿下,便开始教一些小曲子。
传统压弦弹法: 是以大指为主的弹奏手法,如大撮音,名指扎在2音上,大指放在高音上,中指放在中音1上。弹奏时大指关节不打弯,用力托出后压在下弦6音上,中指与大指的托,同时勾起(不用压弦),这种以大指压弦,中指勾起的大撮弹奏,音色结实饱满,力度強,突出表现了河南声韵。“任派”的弹奏技巧,以大指的多种变化音型为主。
如指法一:
指法二:
指法三:
指法四:
指法五:
指法六:
以上几种的托劈音型,是任先生常用的技法要领,均用压弦弹法。在弹奏大指的托劈时,无论短音型托劈,按变颤音托劈及大撮长摇音型,名指都要提前扎桩。弹奏大指时指关节呈直型,手腕微微隆起,托劈时虎口自由伸缩,大指托出后压在下根琴弦上,之后反劈。托与劈的力度要均匀流畅,指甲入弦要浅,这样弹奏没有阻力。每个音型的节奏各不相同,弹奏的手法和感觉也完全不一样,都要由浅到深的单独练习,深深的体会。任老师在弹奏乐曲时几乎不用食指,是以大指为主,中指为辅。弹奏特点灵活运用,收放自如。演奏特点为重音头,力度大、耐力强。所以大指的弹奏技巧是贯穿乐曲的灵魂。学习"任派"筝曲,一定要先从指法练习入手,扎实的基本功是掌握任清芝古筝演奏的重要环节。
这一阶段任老师主要教我基本指法和初级演奏技巧。
学习的第二阶段,任老师主要教我如何演奏乐曲的韵味。记得任老师教我学习《幸福渠》时的场景。在教我学习《幸福渠》时,因为没有曲谱,无论学习指法还是乐曲,老师都要亲自示范。每一个指法、节奏、乐句和韵味都要一点点反复传授。右手的指法弹奏教会后,左手上下滑音的细节和韵味如果拿捏得不准,老师都会手把手帮我按准滑音,让我体会左手按揉的力度和感觉。如果还达不到要求,老师就会利用自己的唱功,把好听的韵味反复地哼唱,让我去理解和品味。比如,《幸福渠》中有一句旋律:
如曲谱二:
这个乐句要求,演奏时要有起伏,像担挑一样,一步一忽闪。可我只能把谱子弹出来,弹不出“忽闪”的劲儿。任老师就一边做挑担的动作,一边唱着。任老师的唱功非常好,原来他学筝以前,专门学过河南大小调曲子。他的精彩表演确实让我深受启发。我回家后,找来一副水桶,盛上半桶水,学着任老师担挑的样子,一边练,一边哼着谱子,一连练了几天,还真的找到了弹奏乐谱“忽闪”的感觉。
通过老师耐心细致地传授,我才对《幸福渠》有了粗略的认知和浅弹。这样任老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为我亲弹和讲述。每次几个小时的授课,他都一丝不苟,始终如一。他这种对古筝艺术的热爱和对学生传授的认真态度,让人敬佩感动。学习这首《幸福渠》要花掉老师很多时间,才能分段完成。对于我这位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来说,背谱是重中之重。所以每次学完琴,回家途中我都会默默背谱,回忆老师教给的每一个环节,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由于自身对学习古筝极有兴趣,所以,在练琴上有了很大的动力。生怕自己掌握不住老师所教的内容。因此,我每天都会练三、四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三个月的刻苦练习,终于能够流畅自如的弹奏《幸福渠》了。
学习的第三个阶段,任老师教我怎样表现乐曲的主题。
回课时我弹奏的《幸福渠》,任老师听后满脸笑容,兴奋不已。夸我练琴下功夫。通过汇报,让老师看到了希望。老师为了让我能够把《幸福渠》弹的更准确生动,他把当年创作《幸福渠》的感受和经历讲给我听。1958 年是全国兴修水利的高潮。一个偶然的机会,任老师亲临修渠工地,他被眼前人山人海的修渠大军所震撼。来自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工农商学兵,在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号召指引下。修渠工地上红旗飘飘,人声鼎沸,有拿铁锹锄头的,有推车的,有挑担的;还有阵阵的打夯声和呟喝声,一片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古筝独奏曲《幸福渠》。用音乐形象把修渠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以及水渠修成后,人们欢欣鼓舞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来。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地讲述,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修渠的广阔景象……这一课上的可真生动,让我听得入迷,感受颇深。现在回想起来,深知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给学生上艺术修养课呢!让我理解《幸福渠》的创作过程和乐曲的故事含义。在以后的学习上,更能准确掌握《幸福渠》的弹奏方法,演奏特点和表现力,充分表现乐曲的中心主题。
下面,我把任老师教我弹奏的《幸福渠》重点要求,整理如下:
(一) 引子 〔 欢腾波澜壮观的 〕
右手一个强有力的长刮奏,表现了渠水像开闸门似的呼啸而来。接着左手用中指甲在琴码外侧,刮奏出一个不协合的杂音,表现现场的喧闹声。之后两手均匀流畅相互连接,由低向高,慢起渐快,由弱渐强地刮奏出阵阵的流水声。表现出人们对水的渴望,想象中渠水由远而近奔腾而来的景象。
(二)前奏
(第 1 至 6 小节)
如曲谱三:
即按变音的撮摇,这是任清芝老师特用的指法之一。特点是强音头的大撮后,大指呈直形做压弦的劈托长摇。名指扎桩,手腕带动大指,虎口自由伸缩,劈托触弦要浅,奏出均匀流畅的长摇。弹奏结束的尾音要饱满,并落在劈音上。左手的按变音要准,此音表现一领者在高喊:"哎………开始修渠了!"接着奏出相同的中音撮摇。表示大伙的回应声:"好……我们来了!”此音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表现出众人们兴高采烈地开始了劳动。(按变长摇音时,对大指的耐力要求很高,可做专项练习)
(三)乐曲进入主题,〔 愉快地劳动 〕
(第 7 至 42 小节)此段进入了有力的打夯声和阵阵的吆喝声。夯声的弹奏是任清芝老师特定指法之一。
如曲谱四:
的 音
为使音量更结实厚重,任老师利用左手按 1弦变 2 音。右手用反劈的手法奏出双音 2 ,即加大了力度,又奏出强有力的夯声。任老师特别强调,左手按变音时,直接按到位,不带滑音,与右手的双劈同时进行。不然夯声就松懈了。这里的夯声有远有近,可用强弱手法来表现。
这里介绍一种指法:
如曲谱五:
这是"任派"弹奏的代表性指法之一,此指法在弹奏时,音头强而结实。两拍的节奏要稳而清晰,节奏欢快,常用于乐句的结尾处,起到稳定和承前启后的作用。这种指法在《汉江韵》中也常用。
(四)〔 愉悦地歌唱 〕
(第 43 至 88 小节)此段采用了大量的河南曲剧韵味旋律,有很多变化音,跳跃性強,充满了歌唱性。表现出劳动者勤劳进取,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喜悦之情。劳动者时而高歌、时而对唱、时而自由的哼着小调。优美的歌声与夯声交融在一起,节奏鲜明,音乐形象生动逼真。乐曲中的:
①如曲谱六:
的音,
快而准的余回变化音,线条流畅清晰,演奏出河南曲剧优美动听的唱腔韵味,使得音乐形象更加生动活泼。此段还运用了很多的下滑音。
②如曲谱七:
这里的下滑音 ,由左手按la弦变 do 音后,按时值的长度松左手变la音。在按变音准的同时,前后拍的配合要稳。这种连续多用的下滑音,是音乐形象更加幽默欢快。以上两种韵味的弹奏,是任老师多年曲剧伴奏实践经验的运用,使得音乐形象更加鲜活感人。
(五) 劳动者休整待蓄
( 第 89 至 112 小节)这一小段表现了劳动者稍作休息,待蓄调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由静到动,由慢渐快地把乐曲推向了高潮。
如曲谱八:
此指法由强音头的大撮奏出,大指用压弦的托劈弹法进行均匀的长摇,每四个音为一拍,节奏要稳而清晰。
如曲谱九:
这是任老师常用的指法之一,此指法奏出强音头的大撮后,与劈托劈紧密相连,演奏时要均匀流畅,节奏明快有力,具有律动感,常用于乐曲的待蓄和推向高潮的作用。《新开板》中也常用这种技法。
(六)〔 激情地 〕
(第 113 至 158 小节)此段是该曲的高潮部分,修渠己接近了尾声。整个节奏逐渐加速。密集的打夯声,欢呼声和呼喊声此起彼伏,情绪高昂。快速地按变音更要准确无误,清晰流畅。这里的(第 168 至 182 小节)连续跳跃的打夯声。
如曲谱十:
此段除了突出右手的夯声外,还要与刮奏后的托勾紧密相连,托勾时节奏要稳而准。
(七)结尾、 快板 、 表现 :〔 流水铮铮 〕
(第 159 至 198 小节)进入快板,这段描写水渠修成后,哗哗的流水声和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本段有一个指法弹奏特点为:
如曲谱十一:
这个指法右手弹奏时,名指不扎桩,大中指的托勾托,分别用压弦弹法,指尖不打弯,两指交替,一弹一起,动作不易过大,力度用在触弦的瞬间。此指法的难点在快、稳、准上。整个快板的右手弹奏,表现了人们兴奋激动的情绪变化,左手的刮奏为渠水铮铮,从而把乐曲推向高潮。尾段的双手刮奏和引子中欢腾壮观的景象相呼应。经过人们挥汗如雨的劳作,终于迎来了渴望已久的甘甜渠水。这清澈的渠水流向了田间地头,也留向人们的心头。
《幸福渠》的音乐创作结构严谨细致,运用了叙事的创作手法。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感人。作品展现了生动逼真的打夯声、吆喝声及流水声。在演奏手法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是一首具有时代感的优秀作品。为古筝演奏技巧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任老师不识谱,全凭自己的记忆力来演奏筝曲。他对谱的概念不是很强,对曲子的情绪表现极为认真。他在演奏过程中,经常有感而发,即兴演奏,有些地方或增或减,来进一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尤其是他创作的《幸福渠》,就有好几个版本。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作品的主线弦律没有变化。我是根据他教我的这个版本记谱整理的谱子。
1995年,我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系。之后就从事古筝基础教学工作,至今已经 25 年。我还是郑州市青少年宫古筝教学的创始人。除了教现代考级筝曲外,还重点教传统河南筝曲。河南筝曲及《中州古调》,是地域方言及民间大小调的产物。演奏手法强调音准和听力。河南筝曲有大小调之分:大调筝曲高雅清柔,小调筝曲热情奔放。但两种筝曲的弹奏都与左手的按、颤、变、滑、揉紧密相连。缺一不可,需要左手的各种技巧和深厚的基本功底,才能具备弹奏好河南筝曲。这样的条件对初学的孩子来说,有些吃力,不易上手。很多同仁老师们也都有同感,认为传统筝曲技术含量太高,不易掌握,教起来没有现代筝曲容易上手。针对这一情况,就我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看法:教传统筝曲和教现代筝曲基本相同,主要看老师偏爱哪种教学方法。传统筝曲如果分为基本功指法练习,即专项变化音的系统分类练习,孩子们都会很快轻松掌握音准。但年龄小点的学生,左手的按变滑音就会很吃力,这样对音准和听力的把握十分不利。所以我采取把筝弦调低为 C 调,这样琴弦柔软了许多,孩子们既容易上手,又能轻松培养耳音和按、颤、变、滑、揉等左手技巧。等孩子们慢慢长大些,手劲增加后,再把筝弦调回 D 调。以上的河南筝曲教学法又称为音准过渡法,值得采用推广。现在的青少年聪明伶俐,只要老师用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去实践,相信在河南筝曲的教学上会取得很大的进展和成就。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学习传统筝曲的难度,从而达到普及和传承的目的。
任清芝老师苦心教我学习古筝,使我的演奏艺术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和幸福,也让我萌生了将河南任清芝古筝艺术传承下去的想法。在此,特呼吁学者、同仁,以及任老师的亲传弟子们,大家要团结一致携起手来,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研究,把任先生古筝艺术的演奏特点深入全面地挖掘出来,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愿大家敢挑重担,为任清芝古筝艺术的发扬光大后继有人,做出不懈的努力。
点击试听相关音频:谈筝论道第55期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