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谈筝论道第49期导读

谈筝论道第49期 

论曹派古筝艺术兼及与河南戏曲的关系

作者:曹桂芬

导读:王英睿



        以曹东扶为代表的“曹派”河南筝艺或高亢豪放、厚重宽广,或细腻缠绵、质朴典雅,兼具“阳刚” ,“阴柔”之美,体现出地道的中原风范。

    “曹派”有一套内容丰富的完整曲目,从内容上可分为写情、 写景两类:

        写情
        1、取材于历史故事
        如《苏武思乡》、《陈杏元和藩》、《陈杏元落院》、《孟姜女》等,乐曲大气恢宏,多带悲愤、哀怨情绪,速度徐缓而凝重。

        2、取材于民间爱情故事
        如《刘海与胡秀英》、《思情》、《思春》等,曲风柔婉缠绵。

        写景
        以《高山流水》、《大泉》、《秋云掩月》为典型代表。这类乐曲曲调优雅、节奏轻快或跌宕豪放、厚重。

        从曲目来源上,曹派筝乐与河南豫剧、曲剧及大调曲子有密切关系

        曹东扶虚心向很多前辈名家学习,并集中同行的智慧,在长期演奏传习过程中,精心加工整理了一大批曲目。

        一、根据河南戏曲、曲艺曲牌及民间流行的民歌、小调、舞蹈音乐改编

        如《苦中乐》,在河南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中都广为流行,多表现人物的忧伤情绪,曲调低沉、缓慢。

        《自由花》曲调轻松,表现戏中人物游场及打扫庭堂时欢乐、喜悦的心情。

        《抬花轿》据同名豫剧中的曲牌改编,旋律欢快;《双叠翠》原系河南大调曲子的一个曲牌,节奏明快,活泼跳跃。

        《变奏秧歌》源自秧歌舞,在保持了原曲牌朴实流畅的基础上,加人了模仿锣鼓齐鸣的节奏音型,突出了热烈喧闹的场景。

        二、根据河南戏剧改编

        《刘海与胡秀英》据同名神话戏剧而作。乐曲一开始,就仿佛把人们引人深山老林、幽谷仙境。

        《陈杏元落院》取材于戏曲故事《二度梅》。描写的是唐代尚书陈日升的爱女陈杏元,被迫去往北国和番,途中欲投崖自尽,幸被山中隐士所救......

        三、根据河南戏剧名家名段改编

        河南曲剧皇后张新芳《陈三两》中的唱段“上公堂”、“骂陈奎”。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白蛇传》、《花木兰》、《红娘》中的唱段“恨法海”、“但愿得二爹娘长寿百年”、“樵楼上打四梆”等。 

        选择戏剧中的名家名段用古筝来表现,是因为曹先生在多年的演唱演奏中深有体会:
        1、名家名段都是精品。
        2、用古筝演奏大家喜闻乐见的戏曲,听众感到既熟悉,又新颖。
        3、既弘扬传统筝乐艺术,又弘扬了优秀的戏剧艺术,一举两得。

        曹派非常注重乐曲音色的柔美,并配置以独特的技法

        每首筝曲的音色都是根据乐曲内容设计,并与之完美结合。据此原则,曹东扶自创了一些特殊技法,比如大颤、小颤、大指摇、游摇、倒剔正打等等,既是为乐曲服务,同时有力地抒发了内心情感。

        《陈杏元落院》以独特的密摇和多处运用颤、揉、滑音的演奏,深刻渲染了乐曲的凄楚悲切气氛。曲调如泣如诉,深切感人,催人泪下。

        《苏武思乡》以大颤、小颤、密摇手法,刻画苏武深沉、忧郁、苦闷及对祖国眷恋与向往的感情。

        《高山流水》中,通过倒剔正打等手法,表达祖国山河壮观的秀丽景色。

        《河南曲牌联奏》是以河南曲剧中旋律优美的曲牌[慢垛]、[阳调]、[剪剪花]、[莲花落]为素材,配合曹派筝演奏特点的“密摇”、“揉音”、“滑音”技巧,将数首精炼短小曲牌巧妙地融合一体,演奏难度颇高。   

        《闹元宵》突出一个““闹”字,乐曲一开始,就以上拂、连续托劈,接着是大指密摇,展现出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中间还加入锣鼓声,右手勾、托、抹、剔,左手模仿锣鼓声音,更增加此曲的热闹气氛。上滑、下滑、揉音多变的技巧,表现出此曲优美动听的曲调。

        除了技法,曹东扶和曹桂芬弹筝都用钢丝弦。义甲是用金属材料,按照个人手指特点,自己加工制成。其声音清脆、明亮、穿透力强,便于充分表现颤音的音响效果。


        曹派筝乐富于歌唱性

        曹东扶有极为扎实的演唱南阳大调曲子的功底, 人称“曲子状元”。他嗓音宽亮、吐字讲究,特别擅唱生角,《三国》、《红楼》、《水浒》、《西厢》,都是拿手好戏。因此,在创作、改编、加工筝曲中,曹东扶先生能够从姊妹艺术里不断汲取精华,借鉴融化于古筝演奏之中,乐曲因而富于歌唱性。先生有一套完整独特、自成体系的变奏、加花手法,左右手运用自如,灵活而富于弹性,就像是琴弦在歌唱,旋律极为流畅。


        曹东扶
        擅长自弹自唱精通多种乐器,尤其是古筝、琵琶、三弦,此外,他还擅长软弓京胡、坠胡、扬琴、笛、箫的演奏。早在上世纪40年代,在河南南阳一带,曹东扶就有“琴弦王” 的美称。




        1953年,他为中央音乐学院录音时,曾分别用古筝、琵琶、三弦、软弓京胡独奏,并与他人合奏,共录音板头曲30多首。




        
        曹东扶常说:”民间艺术必须弹唱结合,手下有功夫,唱中有味道,心灵手巧,融会贯通。”他最爱自弹自唱的大调曲子,多为忠孝节义方面,如《醉打山门》、《闯王遗恨》、《满江红》、《古城会》、《活捉张文远》、《赶春桃》、《赶五娘》、《安安送米》、《五元哭墓》、《莺莺降香》等。
 
曹桂芬



        曹桂芬(1938-2019),古筝表演艺术家,原中国古筝学会副会长。自幼随父学筝,掌握了大量河南大调曲子、曲牌,弹、唱俱佳。习艺70年来,深得曹派古筝艺术精髓,河南曹派古筝艺术第二代传承人。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筝艺术(中州筝派)代表性传承人。1963年,中国唱片社为年仅25岁的曹桂芬灌制了《陈杏元落院》、《上楼》、《曲牌联奏》三首。编著《曹东扶·曹桂芬筝曲集》、《曹东扶古筝曲100首》。创作筝曲《大起板》、《曲牌联奏》等。

曲目欣赏:


《打雁》演奏:曹桂芬


《大泉》演奏:曹桂芬


《闹元宵》演奏:曹桂芬  曹勃  曹宇轩


《打雁》曹东扶三弦独奏


《闹元宵》曹东扶(五十年代录音)

《高山流水》曹东扶六人合奏


这一期,曹桂芬老师的儿子曹勃为我们精心准备了曹东扶先生50年代珍贵的录音资料,以飨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

谈筝论道第49期——论曹派古筝艺术兼及与河南戏曲的关系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