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谈筝论道第32期导读

谈筝论道第32期 

浅析潮州筝三大流派

作者:高百坚

导读:王英睿


浅析潮州筝三大流派


        曹正先生20世纪中期曾前往汕头、澄海采风,在潮州筝家的帮助下,将潮州本地区的筝乐划分为洪佩臣、李嘉听两大流派(简称“洪派”、“李派”),并撰文《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发表在《民族民间音乐》(1985,第1、2期)上。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流传到上海的潮州筝乐在郭鹰的带领下,在新的时代不断发展、壮大,并显示出新的特点。高百坚此篇《浅析潮州筝三大流派》中点出了“海派”这个概念,是对之前曹正关于潮州筝派存在“李派”和“洪派”的一个增补。以郭鹰为代表的“海派”潮筝与潮州本地“洪派”、“李派”潮筝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等条件下产生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存在,对它们的关注与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曹正先生《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一文中
“潮州筝流派系统”图表

“洪派”、“李派”潮州筝的形成、特色及传承


        清末民初,潮州乐坛逐渐形成了以潮安、澄海为主要传承地的“洪派”、“李派”两大流派。“洪派”洪沛臣(1866-1916  ),原藉潮州府普宁县,经商来到潮州府城,收徒传艺于张汉斋等;“李派”李嘉听比洪沛臣年长,曾在澄海“阳春幽处”乐社教筝、琵琶,余永鸿、洪如炎等皆出其门下。洪、李两派的教学,乐曲曲名相同,但传谱、手法、风格皆不同。“洪派”沿袭弦诗乐、细乐的风格,句法齐整简练,和平级进、古朴典雅;“李派”不受传统演奏模式羁绊,手法灵活多变,筝风细腻流畅。“洪派”因“李派”筝风较为自由而贬之为“花草派”,“李派”则因洪沛臣在潮安经商传艺称之为“潮安派”。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汕头公益国乐社骨干张汉斋在汕头开班授徒,“洪派”潮筝在汕头扎根,并开枝散叶。“李派”潮筝的黄长富、高哲睿在澄海,徐涤生在汕头,他们在传承李派的筝风、技法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哲睿、黄长富、林毛根等第三代筝家和黄辉远、杨秀明等第四代筝家的离世,杨礼桐、黄冠英、黄楚英、林乔、林钟、杜标泉、高百坚、陈其俊等成为潮州筝承先启后的中坚力量。



“海派潮筝”的特点及传承


        1.潮州筝乐与沪上音乐的结合

        1934年,21岁的郭鹰到上海谋生,带来了潮州筝乐,在不改变潮州筝演奏技法规律和音乐内在表现的同时,顺势调整,使潮州筝与沪上音乐成功融合,并逐步形成带有上海地域特征的乐风。左手按音彰显江南音乐风韵;华丽,清脆,灵动,突出明朗筝风。


        2.走专业化、标准化的传承之路

        郭鹰自1960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任教,通过对潮州筝曲的整理、定谱、定指法的标准化教学模式,确立“海派潮筝”风格。




        3.地域优势

        “海派潮筝”的传播和推广得益于大上海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地域优势。郭鹰任教期间,充分利用院校资源,培养了一大批古筝人才,使“海派潮筝” 立足江、浙、沪、宁,辐射华夏大地。与本土流派相比,“海派”淡化潮韵,易于上手,便于传播。



曲目欣赏:


轻六调《十杯酒》演奏:高百坚


重六调《出水莲》演奏:高百坚


反线调《小梁州》演奏:高百坚


筝与洞箫《游子思归》

作曲:高百坚  

邓翊群配箫

古筝:邓翊群

洞箫:范临风 


秋思(重六、轻三重六、轻六、三调连奏)

演奏:高百坚


点击阅读原文:

谈筝论道第32期——浅析潮州筝三大主流筝派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