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谈筝论道第7期导读

谈筝论道第7期 

对转调筝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英睿



导读:王英睿


        谈筝论道第7期导读


        新中国成立以后,综合性民族管弦乐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4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原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乐团)提出了比较完备的新型民族乐队编制的方案:模仿西方管弦乐队的功能分组法确立了以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组乐器组成的大型民族乐队的结构框架,并为全国各大型化民族乐团所采用。乐队有意识地借鉴西洋管弦乐队中各组乐器在制造方面的科学化成果和思路对传统乐器进行改造,使之能够发挥集体效应,拥有浑厚的和声效果,同时纯化音质、扩大音域、平衡音量;克服音律不统一以利于转调以及乐队、乐器在形式与外观上的统一等问题。民族乐器的音准、音域、音色所造成的音响不平衡、音色不协调的问题与新型的民族乐队要求塑造和谐统一的整体音响明显是矛盾的。这在筝上尤为突出。筝是采用五声音阶定弦的乐器,与钢琴等西方乐器相比,没有七声音阶的某些音,也没有各种变化半音,不易转调,多数时侯是以特色乐器出现。本身存在的这些所谓的“弊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与大乐队的合作。早在五十年代,王巽之曾启用七声音阶和五声音阶两台筝同台演奏,史称“双筝演奏”。这一尝试即时地解决了转调问题,而且大大丰富了筝的表现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亦有诸多不便。因此,50年代后期,研制性能优良的转调筝成为各乐器厂与音乐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1958年3月,张子锐设计了31弦截弦变调筝;1959年,赵玉斋与营口乐器厂李泰刚等研制的全国第一台手控张力转调筝。在全国民族乐器改革大会上展出,受到了全国音乐界、古筝演奏家和乐改爱好者的注目和欢迎。随后,戴闯设计了踏板截弦转调筝,并首次在筝上设计了S形尾岳和尼龙丝缠钢弦;次年,又与北京民族乐器厂研制了十六弦转调筝。1962年,李婉芬设计研制了张力储码筝;1963年,魏宏宁改革的手移纵码滚珠转调筝获得成功。


        1973年在江青、叶剑英等高层领导的支持下,文化部委派中国歌剧舞剧院成立了“筝、琴、瑟改革小组”,为确保民乐为政治服务对传统乐器进行“现代化改革”。从那时起,对于转调筝及筝的转调问题的研革便更加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相继研制成功的有苏州民族乐器一厂26弦五声音阶、41弦七声音阶踏板截弦转调筝11;陕西艺术学院的25弦五声音阶踏板张力转调筝12、沈阳音乐学院张琨、崔作研制的踏板移码式转调筝等十几种。综合如上种种,按原理可将转调筝归为以下类型:(里面牵扯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原理,此处不多讲,有兴趣的可以看原文)


        ·变换有效弦长实现转调


        1.岳山截弦转调筝

        1958年 一1963 年,由张琨、崔作新与东北乐器厂合作采用岳山截弦法试制成功。


        2.品式截弦变调筝

借鉴了琵琶、阮等弹拨乐器通过按弦于品上改变弦长使音高发生变化的原理,主要有手动式与脚踏式两种。


        3.移码转调筝

        通过移动筝码位置临时改变弦长。


        ·通过琴弦张力变化实现转调


        主要分为利用踏板或按键改变琴弦张力两种。这种转调筝最具代表性的是营口二十一弦按键张力转调筝和二十五弦脚踏式转调筝。


1975年李泰刚设计的25弦脚踏转调筝


音位排列法


        这种转调筝的典型代表是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与天津音乐学院乐器室姬宝树合作研制的蝶式筝。其外形如蝶,筝体由两架筝并在一起,采用一个共鸣体。在五声音阶定弦的某些弦距之间增加了半音或变化音,按十二平均律的半音排列音位,设四十九弦,有A、A两种形制。 蝶式筝A型,其具备全部十二平均律的十二个调;另一种是蝶式筝B型,左侧可以转八个调,右侧可以转六个调,并可具备两种调的十二平均律排列。


       

        对于转调筝的研革轰轰烈烈开展了近半个世纪,之后,逐渐降温,并趋于“冷却”。 在当时中国经济状况还相对艰苦的环境下,各位前辈筝家及乐器厂的科研人员花费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过大量的实验与实践可以肯定,转调筝在一定范围的演奏中可以自由灵活的转调,演奏十二平均律作品。可以独奏、也能参与乐队合奏、协奏,体现出其一定的实用价值。但上述转调筝除了外形与传统筝的很大差异,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保证乐器的音质和音色,因此不能得到普遍应用未能流传开来。已经取得的经验使我们更加明确:民族乐器改良首先必须立足于一个民族传统,面对当今社会的开放机制,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需要更加重视自身音乐文化的主体地位,关注其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的特殊的“个性”,在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确保按在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民族的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进行。


        乐器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筝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行改革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向前推进,筝改良的进程还会继续。传统筝、现代21弦筝、转调筝均是筝乐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足迹。二十世纪古筝改革的历程,就在这里画上一个句号,但转调筝的沿革在二十一世纪已经迈开新的步伐。我们应当尽可能地保留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未来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和创作趋势必然也需要多元化的乐器与之相适应。


曲目欣赏: 

项斯华《南海渔歌》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