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百坚
生平
高哲睿,字衍恩,1920年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在城镇高氏望族。因自幼体弱多病,先生少年立志,研习歧黄,济世救人;学医之余,兼习古筝,师从洪如炎,佘永鸿。从医习筝皆得名师,先生备加勤勉,终日与医书、古筝为伴,加之秉性聪颖,学业日进,头角峥嵘。解放后,先生业医为生,视筝为第二生命,在潮筝演奏以及当代筝乐理论方面均高深造诣与突出贡献。
高哲睿先生照片
演奏技法的继承与创新
高哲睿师承佘、洪二师技法,结合自身气质,刻意追求并逐步形成了细腻流畅、感情深化的演奏风格。擅长演奏重六调,活五调,代表曲目:《黄鹂词》、《栁青娘》(活五)、(重六调)、《寒鸦戏水》。先生虽严格师承传统筝乐,但并非保守之士,而是本着"存精华,弃陈腐"的宗旨,对于传统是在的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发展。
典型代表就是他对《黄鹂词》一曲的改编。《黄鹂词》是潮州十大套曲之一,基调柔和绮丽,曲速三变。20世纪60年代初,先生根据古筝演技特点,大胆取舍,仅保留“头板”、“三板”,充实了大量的按音技法。比如,在发掘传统“老虎开牙”、“双短滑”等特色按音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滑点连音”、“上下八度下滑连音加吟”等综合手法,特别是将活五调中“#2”的按音手法移植到《黄鹂词》,赋予传统筝曲新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塑造了鲜活的艺术形象,实践了先生“技术为乐曲服务”的筝学理念。
抚弦寄遐思,一曲黄鹂词。
梦往人何在,魂归意更悲。
音消情未尽,语咽泪先垂。
江上数峰碧,汪汪泪湿衣。
这是高哲睿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写给友人的一首诗,也是独奏曲《黄鹂词》意境和弹奏者内心感受的真切写照。
曹正教授在给高哲睿的信中写道:“聆听吾兄弹奏,每个音都在扣动心弦,这是吾兄把思想感情凝结在指下弦上,所以它才能使人为音乐所动……”
“文革”期间,高哲睿被列为封资修典型,挂牌游街批斗。逆境中,先生仍未放弃对古筝事业执著追求,回到家中,牌子搁置一旁,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抚弦不已。当弹奏嘤鸣思友的《黄鹂词》,常常涕泗交流,声泪俱下。
除了改编传统曲目,1972年间,先生创作了潮州现代筝曲《南海秋汛》,在传统表演手法与现代和声、双手配弹的结合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理论著作
高哲睿与曹正先生的交谊已在筝界传为佳话。1957年间,高哲睿向曹正修书自荐,开澄海筝界与北方交流之先河。自此,两位当代筝乐理论界的“重量级”前辈鸿雁传书,研讨筝乐。曹正对高哲睿的理论研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于他的探索,求知的学者风范,在他们的书信中屡屡呈现。1962年,曹正南下,与高哲睿,黄长富,林毛根,等几位名家会晤,考察潮州筝乐,曹正《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得以尽快充实完稿,潮州筝派亦逐渐享誉业界。
在曹正教授大力支持下,高哲睿根据几十年的业余实践,整理编写出《潮筝演奏法》一书,书中全面介绍了潮州古筝的特点和演革过程,着重阐述潮筝的技法,收入自编演技方法练习曲21首,潮州筝曲和汉调筝曲36首,并逐一作了乐曲说明。先生的诸篇理论文章结集成《潮筝杂谈》。
高哲睿先生演奏谱
20世纪70年代,先生目睹古筝界出现的右手技巧日见繁复,而左手按音渐趋淡化的现象,大声疾呼:“筝乃半固定音阶乐器,以按音见长”,遂撰文《略谈秦筝的以韵补音》,力陈左手按音的重要性。半个世纪过去了,“以韵补声”,不仅已是一个筝之专用术语,更成为一个引领方向的重要学术理念。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哲睿职业行医,筝乐研究局限于业余时间。为了编写《潮筝演奏法》等著述,每每伏案至深夜,疲倦时倚被而卧,醒来旋即奋笔疾书,直至天明。长此以往,积劳成疾,1980年4月,先生患晚期癌症住进医院。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强忍疼痛,在病榻中录下了留给世间的最后声音:念唱《活五柳青娘》二四谱。先生于1980年4月30日辞世,享年60岁。
1978年高哲睿先生在弹琴
2015年8月30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主办的潮韵——纪念古筝高哲睿先生潮筝演奏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如此全面、详尽展示潮州筝乐独特魅力的音乐会,是京城舞台的第一次。
曲目欣赏:
推荐阅读:
闫丽《医艺双馨 德名远播——记名老中医,古筝家高哲睿先生》
点击阅读原文: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