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弦圣手”王殿玉
导读
王笑天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幼年随父学琴时,经常听他讲“丝弦大王”王殿玉的故事,说这位盲艺人多才多艺,在旧社会时,靠自身的技艺带领徒弟“义演”救济灾民,当时他自养尚有不足,还能有此慈心大德,实在令人钦佩。后来因缘际会,我有幸成为宗师王殿玉先生的再传弟子,不仅被他高超的琴艺折服,更钦佩他的高德大善事迹,深感使命,愿为弘扬雷琴艺术,传承山东琴筝艺术略尽绵力。据文献,整理此文,追忆先贤。
一、幼年失怙 不辍学艺
王殿玉,字琢玺,号洁尘,山东郓城县徐桥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农历九月初八,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失父母,幼年随兄嫂生活。6岁因患天花,得不到医治,双目失明。9岁时随本县北马楼村盲艺人马玉修学习占卦。11岁跟本村一位会拉小曲的人学习胡琴。12岁拜于光文为师学唱三弦书、琴书、花鼓、坠琴、三弦,唱“二夹弦”。
王殿玉(1899~1964)
王殿玉年轻时跟张念胜、黎连俊、吴守旗、王尔君、石登岩等许多艺人学艺,艰辛持久的苦练,使其技艺长进很快,筝、古琴、二胡、三弦、坠胡、扬琴无一不精。他弹筝非常流利,调音极准,借用三弦的手法,甩开右手腕用食指“密摇”,这一手法,极大丰富了山东筝的表现力。
二、创制雷琴 独辟蹊径
王殿玉先生是雷琴艺术的创始人。他所使用的乐器开始叫“二弦”或“丝弦”,20世纪30年代后期,他将木质琴筒改成铜质。40年代初期,又进一步扩大琴筒、加长琴杆,改制成现在的铜质大筒乐器。解放初期,这种乐器还没有一个恰当的名称,其个头大,声音响、演奏起来像打雷,王先生取名大雷。从此,大雷的名字就叫了起来。以后又有叫大擂、擂琴的。在武汉时,他曾创造了一个小雷琴,竹制琴筒,不用蟒皮而用桐木板粘住。演奏时,左手不接触琴弦,而是转动琴轴,靠琴弦张力不断变化,再配合右手的弓法,奏出音响来,音韵特别像京剧花脸的唱腔。
报刊争相刊登演出盛况
三、丝弦圣手 名满天下
20世纪20年代末,王殿玉凭借一身过硬技艺人辗转在济南、天津、沈阳、太原、西安、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全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各地报界记者慕名访问,撰文介绍称赞他的技艺。 1930年,年轻的王殿玉在上海“大世界”游艺场演出,他演奏的马连良的京剧《借东风》唱段演了五十多天,久演不衰。从此名声大振,获得“丝弦大王”、 “音乐专家”等赞誉,报刊争相报道,介绍他演出的盛况,赞他是“两弦奏出万物之声,五指摹尽人间绝唱”的“丝弦圣手”。
四、艺术成就 璀璨卓然
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王殿玉先生演出过大量的曲目,这些曲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学的,其中包括民间小调、戏曲选段、中外名曲等;另一类是他自己创编的曲目。此外,他还借鉴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拉过俄罗斯民歌《夜歌》、德沃夏克的《念故乡》《幽默曲》等世界名曲。另外,比如生活中的一些音响,农村妇女纺线、纺车发出的声音、弹棉花的弓弦声、推独轮车发出的有节奏的吱呦声、猪被杀时的嚎叫声等,都模拟得惟妙惟肖。
为了丰富上演曲目,王先生还用自制的二胡、低音胡与扬琴合奏广东音乐《吕宫水戏》《三潭印月》,古曲《阳关三叠》;用古筝演奏传统曲目《飞花点翠》《天下同》。全国解放时,他高兴地赶排了《跟着共产党走》《解放区的天》等节目,慰问抗战胜利的将士。他常对弟子说:“一个人热衷于祖国的礼乐,传播祖国文化艺术,也是爱国”。
新中国成立后,王殿玉先生回家乡参加了“平原省大众曲艺团”。1952年,又回到他以前长期居住的天津,加入了天津市曲艺团。在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他荣获优秀演出奖。
五、助学公益 大爱无疆
王殿玉先生乐善好施,扶困济贫,一生热心于公益事业,曾在各地举行公益演出。如,北平报载:“古乐家王殿玉,近鉴于京市贫民众多,特发起济贫演奏,定于本月廿一日,在芮克电影院表演,按照原来电影票价加二角,此款完全用作济贫之用,望慈善家是日往聆,予以协助。”
义举得到各界的支持和赞许
1942年,王殿玉先生结束南方巡演,回到故里。当时山东正处于日伪统治之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的王先生已有相当高的声望,他召集徒弟谭永和、郑西培、高自成、韩凤田、赵玉斋等,组织了“东鲁雅乐社”救济民众,扶持地方教育事业,先后在郓城、曲阜等地公演,收入一部分办了“冬赈”,其余捐给了当地的中小学校,此义举得到各界的支持和称赞。
王殿玉演奏
王殿玉还节衣缩食,资助家乡人民发展音乐事业,给郓城和鄄城的“琴书玩友班”捐赠了坠琴、扬琴、剧本、丝弦、钢弦、松香等。在他的关怀和影响下,当地约有三百多个“琴书玩友班”相继成立。
王殿玉演奏
抗美援朝时,他义演捐献,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许。
六、传技授艺 桃李遍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的燕京大学音乐系主任范天祥(美国人)曾专门从天津请王先生来在学校演出并给音乐系的学生讲课。三、四十年代,王殿玉先生在艺术造诣已达顶峰时,依然很注意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先后请学于潘音鸣、金灼南、白若愚等。王殿玉高超的艺术造诣和高尚品德受到了音乐界的普遍赏识和尊敬,他与上海大同乐社的琵琶、古琴家卫仲乐,京胡名家杨宝忠,三弦名家刘文有,古琴名家管平湖、查阜西,二胡名家刘天华,古筝名家金灼南、娄树华均有交往交流。
王殿玉先生为人谦恭宽厚,平等直露,有节概,重然诺,洒洒然具古君子风。他琴艺高超,乐善好施,品德高尚,备受尊重。他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有成就的民乐演奏人才,如赵玉斋,高自成,海政文工团韩凤田、天津曲艺团宋东安、广州军区歌舞团的傅定远、宁夏歌舞团王华杰、福州文工团的张乐,山东艺术学院的韩廷贵等,都出自王殿玉先生门下。
1985年纪念王殿玉先生活动
纪念王殿玉先生诞辰100周年
学术研讨会
2008年济南·纪念王殿玉先生音乐会
他的长子王福生,次子王福立,女儿王福荣,都是古筝和雷琴的演奏家。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从不轻易赞扬,总是要求继续练。“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是王殿玉先生经常教导弟子的话,更是他一生的亲身实践。
长子 王福生
次子 王福立
王殿玉先生一生为发扬国乐,呕心沥血,名震寰宇。他将个人成就之生命汇入文化长河,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堪称国乐大师。他对我国民族艺术作出的贡献必将永载史册!
导读作者 王笑天
王笑天,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艺术学院琴筝艺术研究院院长;济南中华文化促进会琴筝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
出身琴筝世家,从艺47年,致力于诸城琴派与山东筝派的延续、传承,培养弟子千余人,其中30余人先后考入国家各大音乐、艺术学院。出版专著《诸城派古琴艺术与名曲》、《山东筝派艺术与名曲》;专辑《诸城派古琴曲集DVD》、《诸城雅韵•琴响泉城DVD》;监制古琴百余床。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