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
弦·谈第七十三期《秋夜筝》
艺术家:樊艺凤
编辑于:2016-12-01
1958年,周延甲先生根据陕西迷胡音乐创作了《迷胡调》,因模仿迷胡音乐的韵律,曲调婉转,陶醉于人迷迷糊糊,故取名“迷胡调”。又由于作品创作于深秋,又名《秋夜筝》。筝乐流派的显著特征是他的依附性,就是依附于一定区域内的本土音乐。周延甲先生正是认识到流派生成的基本规律,他一直在戏曲音乐中探索陕西音乐的精髓,编创陕西作品,尤其在迷胡音乐上颇有研究。
音乐从一个散板开始,苦音的音阶“57245”在引子就出现了,看起来简单叠置、散状的素材,反倒不容易演奏好,形散神不散是关键。随后的慢板从淡淡的诉说-略有激动的陈述-无奈的叹息,层次的变化,也就是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让音乐更加细腻动人。在讲座上樊老师提到,痛到极致的表现可以是开放的,比如大声喊出来,亦可自己独自悲伤,藏在心里无法用任何言语和行动表达。一会儿,我们可以细致感受一下演奏者是如何来表现句子之间的情感关系的。
1958年,周延甲先生根据陕西迷胡音乐创作了《迷胡调》,因模仿迷胡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