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南京艺术学院邀请在韩国享有盛誉的“首尔吉他四重奏”乐团及韩国著名作曲家赵皙衍先生,为音乐学院师生举办韩国音乐文化交流讲座,由任洁主持交流会议。任洁曾与韩国艺术家多次合作,并积极促进中韩艺术交流,把韩国的艺术家介绍给南艺广大师生,来自南艺音乐学院和流行音乐学院的师生将有一次近距离和韩国艺术家交流的机会。
2008年11月2日,在南京艺术学院小剧场举办南京古筝协会成立大会。任洁任命教师分会会长,在成立大会任洁学生乐团演奏庆贺。文华、金钟双金奖任洁演奏《望秦川》,获得08年“文华艺术院校奖”少年组金奖的学生曹原演奏《箜篌引》,附中“花季筝韵古筝乐团”演奏古筝合奏《春到湘江》,由获得08年“文华艺术院校奖”少年组优秀奖学生吴昊领奏。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也一样。一个地域的文化之所以呈现出这样那样的特点,或者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格,都离不开滋润其产生和成长的一方水土、风物和人情。山东鲁西南的菏泽地区是全国享有盛名的古筝、唢呐与曲艺艺术之乡。这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为产生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种类、派别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而山东筝乐正是基于该地区的民间音乐如丝线碰八板、山东琴书等艺术形式所开出的一朵奇葩。在当地,琴书说唱历来都很兴盛,至今不衰。而山东筝乐也渐渐从这些说唱、民乐合奏中脱离出来,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器乐乐种——山东筝乐。山东筝乐能成为山东民间器乐的重要代表之一,是历史和民众选择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刚健豪爽而健朗的音乐风格、朴实优美的抒情色彩传播于世,成为引人瞩目的筝乐劲派。要了解山东民间音乐和它的文化,山东筝乐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 山东筝是国内“北派古筝”的重要代表流派之一,而鲁西南的菏泽地区又是传统山东派古筝最为重要的流传地,该地区郓城、鄄城一带,向来享有“郓鄄筝琴之乡”的美称。相传在汉朝,宫廷有位宫女流落民间,在当地传授《汉宫秋月》、《鸿雁捎书》等筝曲。诗人曹植在任鄄城王时,用笔述记录了当年鄄城一带筝艺盛行的景象,所谓“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如神”。明清时期,筝在鲁西南甚是普及和流行,特别是郓城、鄄城一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自古以来的弹筝风俗延续至今。自近代的百年中,菏泽地区筝乐人才辈出,涌现出不少古筝名家。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古筝艺术被纳入到高等教育中以来,山东筝乐开始流播全国各地。该地区数位民间艺人或被邀请或被推荐至如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专科学校、西安音乐专科学校及山东艺专等高校任教,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古筝演奏、教育的专业人才。在这其中,赵玉斋(已故)、高自成、韩庭贵等都是当今筝界享有声誉的筝艺前辈。他们都是从鲁西南这块神秘的艺术之乡走出,进入高等学府,都为山东筝乐的传播、发扬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韩庭贵,1929年出生于菏泽一古筝艺术之家。自幼随父辈习筝、学唱山东琴书。年少时筝艺多习家师韩绍龄,尽得家传,学习继承了一部分山东代表性传统曲目。自十四岁,师从山东筝派著名古筝大师张为昭,更为系统地学习了山东传统名曲,深得张氏真传。二十三岁继而学艺于著名民乐大师,素有“丝弦大王”之誉的王殿玉。兼学多师,博采众长,再加之自身不断地勤奋耕耘,从而为他今后传承和发展山东派古筝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韩庭贵先生古筝艺术生涯几经辗转。1958年,先从山东菏泽戏曲艺术学校任古筝教师,1961年则调职菏泽地区艺术馆工作,后又经调任于山东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山艺”)。在山艺任教期间,可以说是韩老古筝艺术发展的鼎盛期。此间,他为省内、国内外培养了不少专业的演奏人才,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山东风格筝曲,灌制磁带、CD等,参加全国的筝界名家交流、演奏活动,挖掘整理曲谱、编著专门曲集等等。可以说这种多领域涉足并作出的成绩,为山东筝乐更为广泛的流传和发扬做出了重大贡献。韩老也由此成为今天备受称誉和欢迎的山东筝派重要代表人之一。 韩老深得家师韩绍龄和著名古筝大师张为昭两位先生真传,为日后将毕生所研习的山东筝曲整理成集奠定了基础。他总结和归纳所学筝曲,写出一本山东筝曲的集子,名为《鲁筝曲集》,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该曲集总共分四个部分,包括山东传统名曲(老八板筝曲)、琴书牌子曲、碰八板和创编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主要是传统筝曲。其中,第一部分是依照家师韩绍龄、筝乐大师张为昭两位先生言传身教,保留了原曲、曲牌的原样。其中,传统名曲部分共集录乐曲29首,除《渔舟唱晚》之外,或为单曲,或为套曲,都是大板筝曲。第二部分的琴书牌子曲多由韩老整理挖掘,均以南路琴书,也就是在鲁西南地区广为流传的琴书曲牌、唱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部分共收录琴书大小曲牌、唱牌122首。其中《降香牌》、《上河调》、《银钮丝》、《天下同》、《凤翔歌》等,是筝界熟知并广为流传的小曲。这些小曲是南路琴书说唱中常用到的前奏、间奏曲,多作为说唱表演的开场、静场之用。这些牌子曲的旋律基线与说唱紧密关联,当今有人在听曲牌演奏时经常会感觉到其中说书的味道。第三部分集录了4首篇幅较大的鲁筝碰八板套曲,也就是丝弦碰八板乐曲。丝弦碰八板是山东路西南地区民间音乐一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参与演奏的乐器包括琵琶、扬琴、如意勾、古筝等,而古筝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为什么叫碰八板呢?这是因为所演奏的乐曲是由多首六十八板的乐曲联缀成套而成。每首乐曲由八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又有八个小节构成,唯独“五板长四板”,即第五个乐句多出四个小节。演奏中,每件乐器所使用的乐谱不尽相同,各声部独立,但所奏曲调均是民间乐曲《八板》的变化曲调,又都是规整的六十八板的体式结构,每个乐句的旋律骨架、落音大致相同,由此能“碰”在一起。演奏中,每件乐器各工其谱,却纵横交织,此起彼伏,巧妙地统一在一起。也由于是多首六十八板的乐曲联缀成套演奏,由此也称为山东套曲碰八板。在乐曲的速度方面,一般是由大慢板、慢板入题,中板过渡,直至快板结束。它以板序标明速度,其中大板第一、大板第二为慢板,大板第三稍快(即中板),大板第四为快板。这种“碰八板”至今已经有数百年历史。扬琴、筝、琵琶和如意勾(弓弦乐器)是其经典组合,也有只用扬琴、筝或者琵琶、筝两件乐器合奏的。而韩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鲁筝碰”形式,也就是两架筝合奏对弹。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央视音乐频道欣赏到这种两筝对碰“山东老八板曲”的节目。以上三个部分所占篇幅大,可以说是该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集的曲目众多,是研究山东传统古筝音乐、琴书、“丝弦碰八板”等艺术的重要文献资料。第四个部分是基于传统而创编的作品。 大家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需要做好两项工作:继承传统,锐意创新。两者缺一不可。古筝艺术同样如此。传承是纵向的,是为了优秀的文化得以延续、流传,创新是横向的,通过借鉴“他山之石”以获得发展。韩老在这两方面都身体力行,将继承传统和锐意创新结合得天衣无缝。而作曲是体现出韩老在继承传统上锐意创新最为重要的方面。在同门学艺的高自成、赵玉斋、韩庭贵三师兄弟中,他们都深得山东筝派的演艺精髓,又都各自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创作方面的革新。在高自成先生,他成功改编了山东筝曲《高山流水》;赵玉斋先生则成功创编了《四段锦》、《庆丰年》等经典之作,在当今的音乐会中仍多被作为保留曲目传奏、演绎。韩老在乐曲创作方面的革新视野更为开放。他在继承传统筝曲基础上,博采众长,又大胆创新,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技巧,使山东筝派有了新的发展。自上个世纪70年代,韩老创作、改编了《野营路上》、《鸿雁夜啼》、《包楞调》、《乡音》、《骏马奔蹄》、《戏娃》等筝独奏曲,深受筝界欢迎。这些作品都是在山东古筝演奏技法、乐曲的基础上创编的作品,大部分完成于山艺任教期间。正如《鲁筝曲集》“编者的话”中,韩老表示“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是实现高水平、高层次乐中筝的必然途径”,而这些作品的问世,恰好是韩老这一观念的极好写照和体现。这些作品深谙传统筝乐的演奏技法,又在不同程度上对曲作的演绎进行了拓展。从传统素材中借鉴是进行创作的重要模式。韩老在传统曲目《凤翔歌》、《鸿雁夜啼》等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改编。比如《鸿雁夜啼》(1979年)一曲,较之原作,新改编之作引入一些新的视角,比如对转调、摇指技法,以及对前倚音、各类滑音的运用等等,提高了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乡音》(1983年)一曲则是以琴书唱腔牌子曲《上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曲中通过左手演奏获得的“梆子”效果,让乐曲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包楞调》(1978年)则可以说是韩老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此曲是根据菏泽成武县同名民歌创编而来。与一般的“咔歌”的简单创作形式不同,韩老的创作、演奏技法运用视野更为开阔。创作中,他更尊重了器乐创作的方法,对古筝演奏的技法十分考究,深谙传统演奏技法、风格的同时,还敢于创新,比如对大幅刮奏的、八度大跳等的运用,在乐曲中多处运用到变奏方法,从而产生出跌宕不断的乐韵和酣畅淋漓的气势。这在历来的古筝演奏家中也是不多见得。《包楞调》整体曲调活泼爽朗,粗犷豪放,慢板段落又韵味十足。此曲获得山东省内器乐创作、表演等各类比赛的诸多奖项,在中央台、山东电视台等多个重要媒体录音播放。作为一首新山东风格筝曲,此曲目前已广为传奏。当今,韩老的部分作品如《乡音》、《包楞调》等已经被作为名曲选登于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上、中、下)》一书。尤其是《包楞调》一曲更被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高校作为高级演奏筝曲纳入教学计划中采用。无论是对家乡流传的古乐的重新改编,还是以家乡民歌、说唱形式为素材进行编创,都展现出韩老对古筝传统的尊重,对家乡这一片热土深厚的热爱之情。 除教学、整理曲集、创作之外,韩老对古筝艺术的贡献还体现在参加各项社会音乐活动方面。他身兼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山东古筝学会名誉会长、“齐鲁雅乐社”社长等数职,为古筝艺术各层级的交流也付出不少心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为不少重要媒体录制录音和音带。作为“北派筝”重要代表参加全国南北古筝名家会演。1990年,著名唱片公司“雨果”为他录制了个人专辑——“山东筝曲集”《书韵》。等等。韩老自幼习筝至今已有70余年筝龄,他在古筝艺术方面的贡献也将永远载于艺术史册。 杭州清平乐筝馆馆长、教师 韩建勇
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奥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纪念曹东扶诞辰110周年组委会发起举办的“纪念古筝一代宗师曹东扶先生诞辰110周年” 系列活动于10月25至2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武汉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古筝专业副教授高雁受到组委会邀请,并安排演奏由她改编创作的筝曲《阿拉木 古丽巴拉》,作为音乐会的压轴节目。由于文化部和教育部对武汉音乐学院附中的评估在即,高校长无法亲自参加此次活动,随即安排她的学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蔡晓璐博士(原武汉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以及附中青年教师尹璐,研究生刘莹、胡菁参加音乐会演出。她们精湛的表演获得了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和赞赏,在这高手云集的古筝盛会上,她们充分地展示了武汉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的实力。 由高雁改编创作、其学生蔡晓璐演奏的《阿拉木 古丽巴拉》2002年参加“全国古筝新作品交流”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新作品奖” 和“新作品奖”。在“纪念古筝一代宗师曹东扶先生诞辰110周年”的音乐会上,主持人对该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并赞誉“高雁老师的学生蔡晓璐是目前国内第一位古筝界的博士”。
南京协会会长涂永梅接受采访 2008年11月2日,南京古筝协会正式成立。成立大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小剧场举办。大会上,经与会代表协商产生了南京古筝协会的领导成员。他们分别是:会长涂永梅,副会长阎爱华、俞晓冬、傅明鉴、王珣,秘书长洪明海,副秘书长侯存孝等。大会上,数位古筝名家、筝坛新秀现场演奏筝曲庆贺协会成立。 会后,中国古筝网记者采访了协会会长涂永梅先生。
11月1日至5日,首届唐筝专业教师研习班在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开课。日本国立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博士安藤珠希女士前来授课,来自北京、河北、辽宁、贵州等地的20余名专业古筝老师参加学习,希望通过学习唐筝的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使得唐筝文化在全国得以广传。
今天,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将在南京召开,预计将吸引包括各国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人士以及企业代表在内的全球来宾近6000人。会议期间,嘉宾将参观“可持续发展城市实践展”,扬州也将展示传统特色文化和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果。昨天,“可持续发展城市实践展”扬州展馆已全部制作完成,精彩亮相。昨天上午,记者抢先目睹了扬州展馆的风姿。 现场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展馆内同时展示扬州的传统文化,将扬州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进行展示。据了解,在扬州展馆,剪纸大师还将在现场表演扬州剪纸,扬州古筝。扬州的市花——琼花,也将在现场亮相。 据了解,11月3日,扬州展馆将以优美的形象展示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面前。
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将率领中央音乐学院嫡传弟子,于2008年11月14日晚19:30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袁莎中央音乐学院古筝师生音乐会”。届时筝迷可大饱耳福,既能欣赏到《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战台风》、《蕉窗夜雨》等优秀传统曲目,也能现场聆听《云裳诉》、《枫桥夜泊》、《打虎上山》等经典新创乐曲。
10月31日在798场的一场艺术活动上,崔健和王菲前夫窦唯出现在活动的表演上,窦唯表演了在幕布后弹奏古筝,而崔健的现场“音乐会”则吸引了不同国际和不同年龄段的粉丝。 歌德学院为庆祝其在北京成立二十周年,在798举行了庆祝活动“歌德之夜”,中德双方不少大腕登台献唱。窦唯和崔健分别在两个场地登台,崔健的激情摇滚吸引了众多观众,窦唯则是 “犹抱琵琶半遮面”,躲在帘后表演古筝。
11月1日上午,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08“爱心托起希望”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及百位将军等到会祝贺并为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奖。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近三十家媒体参加了表彰大会。 由于中筝集团的突出表现,获得了多项大奖,其中,中筝集团获“2008年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公益活动最佳贡献奖”、中国古筝学院师生演奏的《战台风》筝曲获演奏金奖;袁莎、王光明、朱世民等同志获得了公益活动最佳贡献奖;此外、水晶石三姐妹组合特被聘请为“爱心大使”。这将是对蓬勃发展的中筝集团的又一次鼓励和肯定,希望中筝集团能够更好为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