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俐教授与高家的筝情筝谊高百坚(一)研学潮筝 推广潮筝阎俐教授与先父交往始于1978年,阎教授在曹正先生的引荐下,沿着曹老的足迹来到澄城研学潮筝。先父世居澄海,工作在潮汕,说潮州语,为克服语言交流障碍,使教学顺利进行,特请来族妹高守真(曾就读于中山大学)当翻译,有时也借助纸笔比比划划。先父耐心用心,阎教授认真专心。半个月,阎教授学习了先父的代表曲《粉蝶采花》《黄鹂词》《活五.柳青娘》《重六.柳青娘》等各调筝曲。回到沈阳,阎老师向民乐系师生汇报潮州之行的丰硕成果;把先父五首传谱筝曲编入《古筝教程》;先父订谱的《粉蝶采花》《重六.柳青娘》《活五.柳青娘》列为北国筝会业余考级四、七、九级曲目,为潮州筝在北方传承、传播做出了贡献。(二)拉我一把,推我向前先父于80年逝世后,阎俐教授与我一直没有联系。数年后的一天,我接到阎教授寄来寺后街太史巷六号的信,问寒问暖。93'澄海中国古筝.潮乐艺术节,我与阎俐老师终于在筝会上再度相聚,同台演出。回到沈阳,阎教授给我来信:“你在台上弹《黄鹂词》,我在台下感动流泪”。阎教授肯定了我的演出,并推荐我加入北国古筝学会。我非常兴奋,我找到组织了!我参加北国筝会在大连的年会,主持潮筝讲座、演奏《粉蝶采花》、发表潮筝论文。后来,中国民族管弦乐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阎老师推荐我入会并担任筝会理事。自此,我在中国古筝大家庭中得到更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三)为《高哲睿潮筝遗稿》出版尽心尽力《高哲睿潮筝遗稿》整理自先父生前的手稿,在曹正教授的敦促和指导下,于95上半年定稿。本书原拟作为96’朝阳中国古筝艺术节赠书并筹备排版印行,在朝阳96中国古筝艺术节期间,阎俐教授获悉《高哲睿潮筝遗稿》将以内部书籍出版,郑重地对我说:“《遗稿》是高老师的心血结晶,也是老师留给后人唯一的一本书,应以正式出版物发行。”阎俐教授自告奋勇,请爱人徐老师出马联系出版社,约请当地行家设计了富有怀旧色彩的封面,又亲自与由辽宁民族出版社签订了合同。当我接到散发着油墨味的《高哲睿潮筝遗稿》,我非常感动! (四)《游子思归》的强力推手 千禧年末,阎俐教授告诉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将在北京举办“中国古筝创作作品展示暨创作研讨论会”,嘱我要珍惜这一机会,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接到这一消息,我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提供了一个给古筝新作品展示、交流的平台; 不安的是,我乃业余筝人,从未涉足筝曲创作领域,如何选材?以何种手法表现现代题材, 创作符合新时代审美标准的古筝作品?期间,阎俐老师多次过问、鼓励,给了我的信心与力量!我在生活中寻找灵感,从熟悉的地方音乐素材入手,以善于表达思念、缠绵、感伤的“重六调”为基调写了以海外游子为主题,突出乡音、潮韵的创新作品。历经数月,反复修改演练,我的处女作《游子思归》终于破茧出壳,在众多新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作品。2007年被收入王中山主编的《古筝优秀新作品集》。之后,我又写了《乡情》《古港之恋》,完成《乡》三部曲的创作。(五)出任艺术指导,敬献牌匾題词2001年8月,潮州筝派有史以来首次组团晋京,举行《潮韵—纪念高哲睿先生潮筝演奏会》,我请阎俐教授出任艺术指导。对潮筝演奏会专场演出请北方筝家出任艺术指导,有专家颇有微词。我非常明确地表态,阎俐教授对先父的筝艺了如指掌,阎俐教授的艺术与品德值得信赖!演出前二天,阎俐教授从沈阳赶到北京,协助排练《锦上添花》和《粉蝶采花》。后来,合奏《粉蝶采花》在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播出,目睹四位小姑娘的出色表演,阎俐教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出于我意外的是;阎俐教授还赠送了牌匾题词∶黄鹂韵未尽 宗师功千秋儿孙兴祖业 活五醉全球这是阎俐教授对先父筝艺的准确、到位的评价!这是院校教授对民间乐师的崇高敬意!缅怀您,阎老师,我筝途中的知音、良师和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