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嘻

level

1嘻  评论了文章

可以

2025跨界剧场 | 沈阳音乐学院《二十四节气》音乐会

音乐会精彩前瞻沈阳音乐学院2025年度“双一流”建设项目跨界剧场《二十四节气》——音·诗·画·主题音乐会时间2025年7月4日19:00地点沈阳音乐学院长青校区音乐剧场导演蔡东铧蔡东铧戏剧导演 ╳ 指挥家 ╳ 作曲家蔡氏现任CCAA城市创艺聚场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人文智慧课堂特聘教授、苏州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米兰世博中国音乐大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指挥学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他创作的大型交响乐剧《红楼梦音乐传奇》(2015)、独幕戏剧跨界乐剧《牡丹亭音乐传奇》(2021)两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导演并作曲的国潮乐剧《韩熙载夜宴图》(2021~2023)中国巡演55场,被誉为中国名画当代活化演出的"罕见现象"。国际音乐大师谭盾称其为"不可多得的江南音乐才子",《音乐周报》和《苏州日报》赞誉他"为中国音乐续写浪漫"。音乐舞剧《酒歌》世界首演(2024)中国巡演50场、出版首张黑胶唱片、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十示》(2024)、歌剧《青衣》(2025)。参演青年教师张科威青年竹笛演奏家,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硕士。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理事,中央电视台CCTV器乐大赛评委。张科威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并长期致力于日本、韩国、俄罗斯的艺术交流活动,参演了国内外重要音乐会近百场次。如《中俄大学生艺术节专场音乐会》《中俄友谊交响音乐会》《青蓝辉映新生代笛子演奏家独奏音乐会》《韩国仰光梅花节》《中韩友好联合音乐会》《中日友好缔约40周年音乐会》《日本艺术之光》《CCTV青春与微笑“青春波尔卡”》等。2010年获辽宁省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器乐展演金奖。2012年获辽宁省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器乐展演金奖。2012年获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小型民族器乐组合金奖。2013年获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组合类比赛铜奖。2014年获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小型民族器乐组合银奖。2021年《松庭龙吟》竹笛邀请赛成年组金奖。2022年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所教学生获文旅部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最高奖等奖项。李宜洺沈阳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访问学者,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北京中华传统乐会理事。全国首演《云起时》、《秦土情》、《诀》、《风雾潺》、《山中》、《零雨东山》等多首古筝优秀独奏、协奏曲,专辑《云起时-----李宜洺古筝新作品音乐会》,被收入“中国最具影响力青年演奏家”系列。2021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原创意境练习曲集《“循诗品筝”——古筝综合技术练习二十四首》深受好评,并被沈阳音乐学院评选为重点教材项目。贾晓莉现为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古筝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沈阳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羽之韵”筝乐团、“五弦”室内乐团艺术总监。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首批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器乐演奏人才”,沈阳音乐学院中青年音乐表演拔尖人才。主持了多项省级、院级课题,主编了《沈阳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古筝)》,参与编订录音《何占豪古筝重奏作品集》,出版了《贾晓莉古筝演奏基础教程》(编著)、《古筝艺术研究》(专著)。主讲课程《中国器乐演奏(古筝-现代筝曲)》入选2022年辽宁省一流本科课。荣获院级本科、研究生教学示范课教学名师。主讲的古筝精品课——古筝协奏曲《山水情》及指导的五弦室内团入围文旅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演活动。指导羽之韵室内乐团入围文旅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演活动(前身“文华艺术院校奖”)。举办了多场个人及师生音乐会,首演《梁山意像》《洛水辞》《山水情》《敖鲁古雅》《菩提》《打令调》《忆》等多部作品。邵笑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琵琶专业教师,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知名专业在线音乐教育平台“习音堂”金牌讲师。中央音乐学院琵琶专业硕士,师从于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李光华先生。近年来入选沈阳音乐学院中青年教师拔尖人才;北京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平湖派琵琶艺术演奏人材”。曾受邀担任北京乐器学会第一届琵琶师资高级研修班讲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与七届全国琵琶演奏/师资班辅导教师;《国乐大典》栏目专业媒体评审。曾在北京、沈阳举办多场个人专场音乐会,受邀作为独奏、领奏与中央民族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等合作参加重大演出活动。王琳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二胡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长福教授。曾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选”,沈阳音乐学院中青年音乐表演拔尖人才,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二胡骨干教师培训班”。曾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小型民族室内乐组银奖;文化艺术院校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小型民族乐器组合演奏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组合比赛铜奖;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民族乐器演奏比赛二胡青年组铜奖;第二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职业组(二胡)青年A组“民乐之星”;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常年活跃于舞台,举办个人独奏、重奏、师生音乐会,主持多部省级课题,所教学生中多人在国内比赛中获奖,多名毕业生任职于国内职业民族乐团。张优涵青年打击乐演奏家,沈阳音乐学院打击乐教师。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打击乐教师。深圳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客座打击乐演奏员、UNO打击乐团创立人。中国民管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理事、辽宁省打击乐学会秘书、黑龙江省打击乐学会理事。荣获文化部文华小型民族器乐演奏奖(最高奖),连续四届获得辽宁省音乐家协会民族器乐比赛第一名。参与录制贾达群打击乐作品专辑《响趣》全球发行。曾参演建国 70 周年国庆阅兵“千人交响乐团”、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东亚之韵·中日韩联合音乐会”、日本新泻·哈尔滨友好城市40 周年纪念音乐会、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开幕式、东亚音乐教育大会、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杭州国际音乐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第一届中国·俄罗斯贸易大会、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优秀展演、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 周年中国交响乐峰会等活动。赴日本、韩国、俄罗斯、欧洲多地参加音乐节,并多次在大型音乐会担任独奏、重奏等演出任务。刘明月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扬琴专业副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扬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多次举办"刘明月扬琴独奏音乐会及教学音乐会"。“与美国施坦威艺术家托马斯•潘多尔菲同台演出,并接受邀请参加其巡演;首演代表作品有扬琴协奏曲《战阵》《忆梦》《永不褪色的旋律》,《忆梦》入选中国扬琴高端论坛新作品展演。数次出访国外文化交流;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栏目录制;参加世界网络音乐节演出;参演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甲辰龙年元宵节融媒体直播《灯火暖神州》等。陈人杰沈阳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选。中央音乐学院学士、硕士。师从唐富先生、杨守成教授、陈欣若老师。她曾在达沃斯世界论坛、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室内乐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青年艺术节等演出中广受好评。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凤凰卫视、安徽卫视、内蒙古卫视等栏目的录制。 所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举办的“德润音才 筑梦未来”、菁彩主题艺术活动等赛事中屡获佳绩。主要创作作品:《胡旋·胡旋》《乐·千年》等。张梦怡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副教授,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助理研究员。2018沈阳音乐学院青年音乐表演拔尖人才,2019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曾举办多场个人及教学音乐会。在音乐脑科学和孤独症特殊音乐教育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中,发表多篇SCI、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及专著,获批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及科研奖项。在2025“第二届音乐脑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做专题学术汇报。在2024清华大学暑期训练营中举办音乐脑科学古筝专场音乐会。刘黎民乐系二胡专业副教授,弦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在读博士,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沈阳音乐学院2025年中青年教师拔尖人才。荣获辽宁省第九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之“万人”层次人选;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同年参与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节)目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室内乐《打令调》;第五届“敦煌杯”中国二胡演奏比赛职业白金组第二名;第五届文化部艺术院校奖小型民族器乐组合比赛银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组合比赛铜奖。近年来积极从事教学与演出实践,曾受邀参加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中国弓弦艺术节、“弓弦情”宋飞师生二胡音乐会、《风华国乐》、《赵季平作品专场音乐会——<大宅门写意>》等大型演出。多次成功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及师生音乐会。在核刊学报公开发表数篇论文及主持多项省级、院级课题。所教历届学生在国内各专业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在国家级民乐团体中担任二胡演奏员。

筝闻速递 发布

43小时前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1嘻  评论了文章

哇塞好

琴台知音古筝艺术节 | 敦煌名师大讲堂即将开课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激发青少年深刻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敦煌国乐•琴台知音2025古筝艺术节将在湖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的指导下于2025年7月下旬举办。活动秉承着促进筝乐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培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古筝表演艺术人才为宗旨,与各地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携手打造一台集专业性、普及性为一体的筝乐盛会。本次艺术节既是古筝专业演奏者、业余爱好者展现其演奏风采的良好机会,又是筝乐同仁教学相长的盛大聚会。活动详情时间2025年7月26日(周六)19:30-21:00地点武汉荷田大酒店特邀讲师何伊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古筝专业讲师,上海音乐学院古筝艺术硕士,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敦煌·五洲琴韵”第四届国际古筝比赛金奖获得者; 第四届“中国器乐赛”专业青年组特金奖获得者; 第十一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古筝大赛半决赛入围奖获得者;第二届“翰雅奖·中国传统筝曲演奏邀请赛”铜奖获得者。6岁习筝,启蒙于尹长平老师。2007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高雁教授,在校期间多次受到吴青副教授的悉心指导。201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王蔚教授。近年来,何伊多次在国内举办古筝独奏音乐会,与国内外多位作曲家合作并首演作品《Purple Lotus Bud》、《zhi》、《风铃吟》、《月江影》等,受到国内外音乐家的一致赞誉。她曾应邀参演“风、雅、颂”—范曾诗词艺术歌曲廖昌永独唱音乐会;全国艺术院校民族室内乐高峰论坛开幕式音乐会;当代加拿大作曲家室内作品音乐会;“长江之韵第二届中国弹拨乐艺术周”开幕式音乐会等。曾与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民族乐团等乐团合作大型民族音乐会等。任教以来,多次主持并参与《中日韩筝乐艺术研究》、《专业音乐院校古筝主科课程标准实践研究》、《融·钢琴与丝竹乐》、《古筝多元化表演形式的发展与融合》等省级、校级科研项目。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入选“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重大古筝比赛中斩获大奖,并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何伊的演奏风格清新大气,音色纯净,对音乐的表达虔诚淳朴,力求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获得更多艺术感悟。雷思雨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古筝专业讲师,武汉音乐学院文学硕士,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自幼习筝,启蒙于梁毅夫老师。2001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小,2004年免试直升附中,2010年、2014年均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期间分别师从高雁教授、尹璐教授、胡菁副教授、并长期求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李萌教授。曾获第六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古筝青年一组银奖;湖北省教育厅、文化厅主办的“长江之春”青年音乐家比赛古筝组铜奖;文化部举办的第三届文华艺术院校奖优秀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组合类比赛入围奖等奖项。曾成功举办古筝与交响乐专场音乐会,并与武汉爱乐乐团、东方交响乐团、武汉音乐学院中乐团成功合作演出多场大型音乐会,多次受邀参加各大音乐院校的交流演出活动及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节目录制。作为负责人和成员承担多项省级、院级研究课题,并参与多首单曲的古筝配乐录制工作。因所指导的学生先后在国内外古筝赛事中取得佳绩,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涂艳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宜昌市艺术工作者协会秘书长。1989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2002年返校深造并获琴筝教学法研究生学历。在三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其艺术成就尤为突出:2008年受国家文化部委任,担任第八届全国艺术节闭幕式大型古筝演奏执行总导演,指挥数百人古筝乐团完成全国直播演出,获得文化部嘉奖。教学成果斐然,培养的师生在省级以上专业赛事中屡获殊荣;创编的《洞庭新歌》等重奏作品被收录于专业丛书,多部改编曲目受邀在武汉音乐学院、琴台音乐厅、深圳音乐厅等重要艺术殿堂演出并录制专辑。学术研究方面,早年发表多篇古筝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对古筝教学法的理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数十年来秉持"传艺育人"的理念,以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培养了大批优秀古筝教育人才,为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课程内容课程将分三个课堂同时进行,每个课堂授课内容不同学员可根据自己演奏级别、所感兴趣的课程内容选择课堂听课演奏级、9-10级古筝考级曲目授课教师:何伊6-8级古筝考级曲目授课教师:雷思雨3-5级古筝考级曲目授课教师:涂艳课堂报名进入决赛选手可凭决赛晋级证免费听课;每个课堂容纳人数有限,请提前在决赛报名小程序上预约(小程序稍后在官方公众号上公布,请各位学员及时关注);每个课堂将择优选取优秀学员上台展示;授课教师将对学员的演奏技巧及其演奏的曲目内容做出细致的讲解;如需报名上台展示的学员,请于7月15日前联系艺术节组委会报名。招募详情报名时间2025年6月20日至2025年7月16日报名方式1.听课预约:请提前在决赛报名小程序上预约(小程序稍后在官方公众号上公布,请各位学员及时关注);2.上台展示:请提前跟组委会教师联系进行报名咨询。联系人:胡老师15072406415(微信同号)/胡老师18202783084(微信同号)。

筝闻速递 发布

43小时前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1嘻  评论了古筝曲
43小时前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1嘻  评论了文章

非常好

春望,阿尔卑斯山……

6月22日,指挥家吕嘉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为听众奉上了一场自然与浪漫交织的音乐会。音乐会演出了郭文景的古筝协奏曲《春望》和理查·施特劳斯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两部大型作品。用一句相当过时的话来讲,两部作品都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映衬个人的情感跌宕,又将个人心境投射在某种时代背景之下——自然、个人、心境,这三个关键词也概括了这两部作品的异同。古筝协奏曲《春望》,灵感来自杜甫的同名诗作,用木管结合马林巴的音色,为作品赋予凝重的宗教气氛,将人带入神圣时间的垂直场域。开头极具标识性的三音动机将全曲的悲凄质感凝固在音乐中的每个瞬间。随后铺陈出的三全音材料闪现出的并非印象主义的朦胧秘境,而是表现主义音乐的狰狞迷惘。当三支长号在低音区发出哀鸣,似乎整个作品的全部痛楚已经达到了某种极致,独奏古筝的出现只能是伴随着内心的反复质疑,对一个创伤时刻的不断闪回。古筝进入后,对三音动机的低半音呈现本身就在调性上体现出足够的压抑感,随之而来的音区跳跃和滑音突出了叙述主体断裂的思绪。整部作品中,木管组带着叹息式的乐句,与古筝急促的音型相互配合,增添了心理叙事的多层性。弦乐充满抒情气质的五声性旋律,每到高潮时,就会暗示出情绪上的炽热,但相较于整部协奏曲的和声张力而言,未免显出某种妥协性。我妄自菲薄地认为,这些句法清晰的五声性旋律是对杜甫笔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借花鸟映射内心哀怨的诗句的诠释,更体现个人的怀旧与脆弱。而乐队前奏的庄重晦暗是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借时间对比展现废墟颓败之大背景的回望式刻画。下半场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如果用一个字总结,那就是“大”。无论作品长度、乐队规模还是情感幅度,都配得上这个字。当晚的演出,吕嘉一改他在布鲁克纳交响曲演绎中重长线条起伏、突出声部层次、在速度上求稳的策略,采取了相当富于冲击力的速度,强化了22个段落之间的对比,也在点状思维上突出了音色之间的轮替。但恕我直言,我还是很难爱上这部作品,纵使是27支铜管的辉煌也无法真正昭示出雄浑与伟大。音乐中有太多生动的形象元素,如牛铃和鼓风机。但牛铃并不会创造出马勒《第六交响曲》末乐章的荒凉感与蒙太奇效果,而成了对乡间风情的鲜活透视。当然,严格地说,此铃非彼铃,但暗示性语汇和形象性描写之间,我依然认为存在审美价值的区隔。再说鼓风机,我记忆中最清晰的戏剧化用法恰恰出自施特劳斯的歌剧《没有影子的女人》,尽管该剧在内容题材上难以令人信服,但其中鼓风机营造出的危机感与咄咄逼人确可以作为教科书载入史册。相较之下,《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中,“攀登者遇上风暴的展示”,有浮夸之嫌。但从创作技法出发,我又不得不对理查·施特劳斯的妙笔大加赞叹。作品开头,同三音转调的推进,配器上空间化处理双调性的手法,弦乐依下行旋律线延展自然音音簇的音响设计都足够奠定该作的历史丰碑地位。只是,纵使是这样以管风琴独奏在结尾象征崇高的音乐,也不能免俗,一定要有那些奇光异彩来充当噱头。整场音乐会,最具后现代特质的现象发生在两次返场。上半场,演奏完《春望》后,担任本场音乐会独奏的青年古筝演奏家胡许愿,为大家返场了一首由她自己改编的游戏配乐《一梦江湖》。我一贯支持演奏家们从事创作,对游戏音乐也无偏见,但具体到这场音乐会,这个组合,总感觉这一悲剧之后的“庆典”来得太松弛也太精彩了。而下半场在谢幕时,6位在后台演奏的铜管演奏家走到台前,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将后台演奏的部分吹了两遍!一时间让人感到,崇高似乎也是一种表演。无论如何,排演出如此壮丽,如此具有难度的一场音乐会,音乐家们在极少失误的情况下,情感充沛地展现了每一幅自然与历史画卷,值得尊敬。这些奇妙的返场瞬间,我们也姑且看作是当下文化在解构时间意义过程中的一个侧影吧!来源:《音乐周报》文/代博 摄影/刘方

国筝文化 发布

43小时前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TA关注的人

TA的粉丝

暂无粉丝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