聼説下雨的声音很美

level

😊

《谈筝论道》第96期原文

《薪火相传的浙派筝人》作者:盛 秧浙派古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与流变过程中,与多姿多彩的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彼此相伴,生生不息。近代以来,浙派古筝的发展与杭州摊簧、杭帮丝竹关系紧密,武林筝作为杭摊的伴奏乐器具有重要的角色地位,其中一些善弹古筝的乐人同时也是杭帮丝竹的主要成员。古筝乐人夏福宝、马仁斋、 陈望良、白少梅、张少庭、王云程等,和冯奎、陈其善、王玉亭等, 被称为“杭帮丝竹大家”。相关资料显示,清末民初时的浙派古筝传承主要有蒋荫椿、邱石如、王巽之等人。在浙派古筝代表性的传承人中,第二代健在的王宝善老师,自1970年代左右已主要从事评话艺术,浙派古筝艺术目前主要依靠第三、四、五代群体进行传承。因项斯华、范上娥、王昌元、张燕(已故)等第三代群体于上世纪末已经移居海外,对浙派古筝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传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为第三代的孙文妍及其第四代受传群体在全国各地,依托高校平台进行古筝人才的培养与推动浙派古筝艺术的发展。[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蒋荫椿之前的师传信息暂无详细记录,故把其列为浙派古筝艺术的第一代筝人,其受传群体依次排序。]一、以蒋荫椿为代表的第一代筝人蒋荫椿(生卒年不详),男,浙江人,民国时期盐商。他博学多才,是杭州金衙庄国乐研究社最早的成员之一,擅长杭帮丝竹,常参加杭州地区的丝竹乐合奏活动。1921年开始,蒋荫椿将十五弦丝弦筝(即杭筝)演奏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于王巽之。所传授的曲目主要有《三十三板》《灯月交辉》《小霓裳》《高山流水》《四合如意》《云庆》《霸王卸甲》《海青拿鹤》《将军令》《普庵咒》《月儿高》等,这些曲目既有杭州摊簧中的器乐曲牌、杭帮丝竹乐曲,也有弦索十三套中的古套曲。同一时期,邱石如先生也是一位颇有功力的古筝乐人,他16岁时随清末杭州南词名家王云程学习古筝演奏。曾参加上世纪50年代杭州市的文艺汇演,上台表演古筝独奏。他们都为浙派古筝在浙江地区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以王巽之为代表的第二代筝人在蒋荫椿、邱石如之后,以王巽之为代表的浙派古筝第二代传承人为浙派古筝在20世纪中后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正因为浙派古筝的快速发展促使中国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王巽之(1899—1972)浙江杭州市人。原名王其昌,又名王昌,别号逊之。其父为前清秀才,擅长书画。因幼年丧父,家无恒产,依靠做家庭教师和卖画为生。王巽之为他的次子,自幼随其学习文墨。自幼熟读诗书的王巽之,清末民初随丝竹乐人蒋荫椿先生习筝,为其后浙派古筝的继承和发展打下了基础。自19岁起,王巽之先后在严州官产事务处桐庐分处、杭州德奥侨民事务处,芜湖关监督公署、丹徒县政府等处任文书(书记),具有较高的社会身份与地位。1920年代左右,他是杭州国乐研究社的成员,该会会员除王巽之外,尚有吴毅丞、朱又雪、王云九等二十余位。他们都是当时江南民乐界的高手,擅长演奏《弦索十三套》及民间流传的丝竹乐。1923年起,王巽之因工作关系辗转于上海和杭州之间,因时常参与两地音乐活动,促进了浙江筝曲在上海的传播。1956年,王巽之被聘为上海音乐学院古筝教师,浙派筝艺在当代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梅开二度,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世纪后半叶,王巽之参与古筝乐器改革、创编浙派筝曲、编写浙江筝教材、整理译谱、探索浙派古筝的新技法,并培养新一代传承群体,对全国范围内的古筝艺术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王巽之与学生们合影( 1960年代)同为浙派第二代的筝人,杭州曲艺团王宝善老师曾于1957年随与蒋荫椿同一时期的邱石如先生学习古筝,由于文革时期的历史原因,参与杭摊的古筝演奏活动越来越少,但经王宝善老师的回忆,记录整理了多首邱石如传谱的古筝乐曲,其口述资料也为我们了解浙派古筝在杭摊中的使用情况提供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盛秧采访:浙派古筝第二代筝人 王宝善三、以孙文妍为代表的第三代筝人由于浙派古筝第二代传承人王巽之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古筝教学工作,使浙派古筝在专业院校得到新的发展,浙派古筝艺术的人才培养也得到了良好保障。在20世纪50-70年代的二三十年里,培养了孙文妍、项斯华、范上娥、王昌元、张燕、魏宏宁、郭雪君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浙派古筝第三代筝人。他们在20世纪后半叶里,不仅为浙派古筝艺术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中国古筝艺术的发展走向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使中国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浙派古筝第三代筝人 孙文妍点击欣赏《高山流水》演奏:孙文妍(一)孙文妍孙文妍,1940年生于上海一个具有浓郁艺术氛围的家庭。父亲孙裕德为中国著名琵琶、洞箫演奏家,享有“中国箫王”之美誉。孙裕德还善弹琵琶,二十二岁拜汪昱廷为师学习琵琶,并将他与张子谦、吴景略等人学习古琴的吟、揉技巧熟练运用在琵琶的演奏中。并于1941年创立了“上海国乐研究会”,因国乐会的成员们常在家中合奏江南丝竹,孙文妍在这种音乐氛围的环境中长大,也为其日后的民族音乐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孙文妍于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古筝专业,师承浙派古筝第二代传人王巽之。1959年以优秀的学习成绩毕业,并被保送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筝专业继续深造,在师从王巽之的同时,还先后师承曹正、任清之、高自成、郭鹰、王省吾、林毛根等各派名家,得众家之所长。在学习期间与项斯华、范上娥等协助王巽之编写上海音乐学院第一部古筝系列教程,该教程所用的乐曲大多为浙派古筝的传统曲目和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编配与创作的新作品,这为浙派古筝艺术在上海地区乃至专业院校领域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1965年毕业后留校从事古筝专业教学工作,期间曾撰写发表《介绍浙江筝艺流派奠基人王巽之先生—兼论浙江筝艺技法的形成与发展》《唐代筝曲的演奏初探》《后起之秀的浙江筝艺流派》《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考》等多篇论文,为人们认识浙派古筝艺术起到积极作用。在舞台实践与浙派古筝的传承传播上,孙文妍曾先后赴日本、南斯拉夫、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演出、讲学和举办独奏与师生音乐会,并兼任上海国乐研究会负责人,使浙派古筝艺术走向了世界性的舞台。从事古筝教育的数十年里,她出版了多部教材书籍、影碟与CD 专辑。2015年,荣获中国音协古筝学会颁发的“中国古筝艺术杰出成就奖”(第二批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市“浙派古筝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孙文妍先生在半个多世纪里,为浙派筝艺的传承、传播、弘扬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浙派古筝第三代筝人 项斯华点击欣赏《霸王卸甲》(浙江筝曲)演奏:项斯华(二)项斯华项斯华,1940年生于上海,早年于上海音乐学院专修钢琴,后来改习古筝,师承浙派筝家王巽之先生,曾随曹正、郭鹰、任清芝等名家学习其他流派筝乐。在校期间,首次尝试双筝演奏浙派传统曲目《海青拿鹤》,深受好评。毕业后先后任北京电影乐团、上海乐团筝演奏员,并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1975年,项斯华参加原文化部隶属的“录音录像小组”,以古筝演奏京剧唱腔《文姬归汉》等,作器乐“人声化”实验。1981年,项斯华移居香港,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演艺学院,1993年移居加拿大。项斯华的演奏风格朴实细腻,韵味悠长,享誉海内外,出版有《渔舟唱晚》《出水莲》《灯月交辉》《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和《项斯华中国筝名演集》等专辑,其中《项斯华中国筝名演集》荣获日本文部省艺术节大奖。在浙派古筝艺术上,她还积极关注、搜集与梳理研究浙江民间的古筝资料;发表的《浙江筝刍议》深入探讨了浙派古筝艺术的诸多相关问题,给人们以浙派古筝艺术全新的认识,并有《项斯华演奏中国筝谱》《古筝指序练习曲》等著述。2015年,项斯华荣获中国音协古筝学会颁发的“中国古筝艺术杰出成就奖”(第二批名录)。浙派古筝第三代筝人 范上娥点击欣赏《四合如意》(浙江筝曲)演奏:范上娥(三)范上娥范上娥,1943年生,广东潮阳人。195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1958年转学古筝,196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王巽之、曹正、郭鹰等名家。196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任北京电影乐团演奏员。期间录制了大量的影视音乐并担任独奏,出访欧洲、亚洲、美洲等十多个国家,深受当地民众欢迎。1981年,随中国音乐家代表团赴香港参加亚洲音乐节,与香港中乐团合作首演中国第一部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1983年,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为其出版《范上娥古筝独奏》专辑。1987年,编著出版《郭鹰演奏的潮州筝曲选》。1986年发表《古筝演奏中的音色问题》(《中国音乐》)。1990年移居海外,赴美做访问学者。1992年移居加拿大,创立有“范上娥古筝学院”。代表筝乐作品有《雪山春晓》《银河碧波》《幸福渠水到俺村》(合作)等。2015年,荣获中国音协古筝学会颁发的“中国古筝艺术杰出成就奖”(第二批名录)。浙派古筝第三代筝人 王昌元点击欣赏《海青拿鹤》演奏:王昌元(四)王昌元王昌元,1945年生,浙江杭州人。9岁随父王巽之先生习筝,12岁登台独奏,1960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后升入本科,师从王巽之及潮州筝家郭鹰。1962年,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双筝演奏,初露锋芒。1969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曾先后担任上海歌剧院、上海民族乐团古筝演奏员。学生时代即协助父亲王巽之拟定《林冲夜奔》《海青拿鹤》《高山流水》等筝曲的演奏指法。1984年,赴美国肯特大学研究世界音乐并教授古筝,并在美国各地巡回演出、讲学。其演奏风格刚健有力、稳重端庄,音色醇美,韵味浓郁。移植改编《梅花三弄》《广陵散》等曲目,其创作的古筝独奏曲《战台风》《洞庭新歌》等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筝乐名作至今广为流传。王昌元现旅居美国,在纽约成立了“纽约海外中乐团”和“王昌元筝艺术中心”,推广中国古筝艺术,为中国古筝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荣获中国音协古筝学会颁发的“中国古筝艺术杰出成就奖”(第二批名录)。浙派古筝第三代筝人 张燕(1945-1996)点击欣赏《将军令》(浙江筝曲)演奏:张燕(五)张燕张燕(1945-1996),原名张燕燕,江苏无锡人。11岁时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主修钢琴专业。1959年升入高中部,根据学校的安排和个人的喜爱转为古筝主修专业,师从王巽之,并选修竖琴。钢琴与竖琴的学习经历,为其后的古筝音乐创作产生重要影响。1963年升入大学部,其间又跟随郭鹰学习潮州筝乐。1971年起,先后在山东省歌舞团、东方歌舞团担任独奏演员。1983年12月移居美国,1990年张燕与美国林肯大学合作出版了教学录像带《筝艺》,全面介绍了中国筝的历史、流派风格、演奏特点以及表现方法。1992年受聘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全职教授。张燕一生先后创作了古筝独奏《浏阳河》《草原英雄小姐妹》,双筝合奏《双筝回旋协奏曲》《新月》《广陵叙事》;移植改编并以合辑录音出版的乐曲还有:《瑶族舞曲》《樱花》《雨丝》《宝贝》《美湖之诗》《将军令》《广陵散》《丰收锣鼓》等,改编的合奏筝曲有《月儿高》《渔舟唱晚》《百花吟》《火把节之夜》《霍拉舞曲》《丰收锣鼓》《孔雀飞舞》《丝路驼铃》等。浙派古筝第三代筝人郭雪君点击欣赏《三十三板》演奏:郭雪君(六)郭雪君郭雪君,1942年生,广东潮阳人。12 岁师承潮州筝家郭鹰,后师承浙江筝家王巽之,期间先后受到曹正、萧韵阁、林毛根、许守诚等筝家指导。196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担任上海民族乐团古筝独奏员,并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曾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受邀于各地演出和讲学,深受好评。其演奏风格含蓄、细腻,录有《寒鸦戏水》《霸王卸甲》《杨柳春风》等 CD 唱片和《学好古筝》《中国传统筝演奏技法》等教学系列片,著有《青少年学古筝》《古筝考级曲集》《古筝考级练习曲集》(上海音乐学院校外音乐考级系列)、《古筝经典》等著述。曾多次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录制专题节目。发表有《同源异支、争奇斗艳——浅谈古筝流派》《典雅、柔丽、精彩纷呈——介绍浙江筝派的艺术特色》《王巽之和浙派古筝》等多篇文论。2015年,荣获中国音协古筝学会颁发的“中国古筝艺术杰出成就奖”(第二批名录)。汤咪扫 (1933-2015年9月14日)除以上王巽之的嫡传弟子外,还有部分浙江筝家学者为浙派古筝传统筝乐的发展做出努力,如:汤咪扫,1960年受聘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古筝教师,曾师从曹正、赵玉斋,任教期间带领学生向浙江民间老艺人邱石如和吴汝全学习杭筝,并将学习成果总结成《武林筝》集,为抢救浙江传统古筝艺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还有王刚强、蒋宝海、张亮、张剑、徐晓英、王前进等众多前辈筝家也为浙江地区的古筝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四、第四代及其之后的新生代筝人孙文妍、盛秧同台演奏浙派筝曲以孙文妍为代表的第三代浙派筝人,依托上海音乐学院的院校平台先后培养了阎爱华、潘文、王蔚、罗小慈、祁瑶、宋小璐、罗晶、盛秧等第四代受传群体。近些年,他们也基于自身实际,为浙派古筝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浙派筝人三代同堂颁奖音乐会合影留念浙派古筝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上述一脉筝家的力量,也离不开浙江各地高职院校、各演出团体的筝家与演奏家们。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毛丽华、曾玉珍,浙江歌舞剧院顾晓燕、曹筱红,温州市瓯剧团徐俊雅,宁波市艺术剧院民族乐团葛梅君、章英等。她们以浙江筝乐的研究与发展为重心作出诸多努力,常年开展教学、科研及演出实践活动,为浙派古筝艺术和浙江古筝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历史悠久的浙派古筝艺术,因薪火相传而生生不息,当代的浙派古筝艺术,更将在与众筝家的共同守护中,绵延流长。本文作者介绍盛秧盛秧,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筝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创新团队专家,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领军人才。出版发行专辑有《跟我学古筝》、《西楚霸王》、《浙派古筝名曲》等。发表论文有《春雨楼头尺八箫——尺八源流辩》 、《弘一大师“清凉歌”考论》 、《浙派古筝渊源谈》 、《姜蘷的〈大乐议〉与南宋音乐文化》 、《复兴之路 古树新花——评析<秦筝文谱>与陕西筝派》 等。2003年出版专著《浙派古筝》,荣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进步)奖。主编《学筝一百课》、古筝重奏教材《筝重奏曲集》(一)(二)(三)、《中国古筝知识要览》等。从教二十年来,培养大批的优秀古筝演奏人才,创建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乐团,是全国唯一一支获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三大国家赛事优秀奖项的筝团。作为浙派筝艺的第四代受传者,盛秧重新编配《将军令》《月儿高》等浙派传统乐曲,创作《别离吟》《梦回临安》等具有浙江风格的新作品;出版发行《浙派古筝名曲》《西泠话雨》《梦回临安》等多部浙派筝乐专辑;专著《浙派古筝》及公开发表的多篇论述浙派古筝艺术的论文为广大筝乐学习者了解浙派古筝艺术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曾荣获: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五届、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园丁奖”、第五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点击查看原文:《谈筝论道》第96期导读

王英睿 发布

11-30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

「世界古筝大赛2022」现已正式启动报名

世界古筝大赛“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古筝,又称筝、秦筝,经过两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最有中华民族音乐特色的拨弦乐器。为了在全世界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新加坡亚洲艺术协会集结全球顶尖古筝大师担任评委,举办首届“世界古筝大赛”,邀请全球华族音乐文化爱好者参加。本次比赛表演作品由参赛者按照比赛组委会要求自行拍摄并在本网站提交,比赛结束后,优秀作品将在亚洲艺术协会官网长期展示。主 办亚洲艺术协会(新加坡)比赛名称世界古筝大赛 2022参赛资格全球古筝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时间表报名及上传作品即日起至11月30日公布获奖名单2022年12月31日于亚洲艺术协会网站公布并邮件通知参赛者参赛流程录制演奏视频表演者表演前面对镜头播报“我是XXX今天是XXXX年XX月XX日以下节目为新加坡亚洲艺术协会举办的世界古筝大赛演奏”随后无剪切状态下直接进行古筝表演官网提交报名表并上传作品于新加坡时间2022年11月30日24点之前提交视频文件的网盘链接和乐谱文档等待评奖信息预计2022年12月31日作品时长总演奏时长不超过 30 分钟分组业余幼儿组:6周岁以下业余儿童A组:7-8周岁业余儿童B组:9-10周岁业余儿童C组:11-12周岁业余少年A组:13-14周岁业余少年B组:15-17周岁业余青年组:18-44周岁业余中老年组:45周岁以上专业少年A组:11-14周岁专业少年B组:15-17周岁专业青年A组:18-22周岁专业青年B组:23-35周岁重奏组参赛曲目要求业余幼儿组自选曲目一首业余儿童组和业余少年组自选两首风格不同的自选曲目业余成人组两首风格不同的自选曲目其中一首必须是传统乐曲业余中老年组两首风格不同的自选曲目其中一首必须是传统乐曲重奏组两首风格不同的自选曲目专业组两首自选曲目一首为现代创作(不含移植改编曲目,包含原创乐曲)一首传统曲目评 委王蔚古筝艺术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雪君著名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荷蓓蓓美国民乐先锋艺术家电影《花木兰》主题曲演奏者奖项及展览特等奖(5%)颁发电子奖状并获邀录制获奖视频金奖(10%)颁发电子奖状并获邀录制获奖视频银奖(25%)颁发电子奖状铜奖(60%)颁发电子奖状最佳原创奖(若干)颁发电子奖状并获邀录制获奖视频最佳导师奖(若干)颁发电子奖状并获邀录制获奖视频报名费用69 新加坡元(业余组)99 新加坡元(专业组)99 新加坡元(重奏组)比赛详细规则及报名详见亚洲艺术协会官方网站https://www.artassociation.asia/wgc/报名咨询(微信)AAA_Singapore关于亚洲艺术协会亚洲艺术协会成立于魅力之都新加坡,以促进亚洲各国文化艺术交流为己任,集结了全世界大批在文化艺术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著名人物。亚洲艺术协会设有声乐、乐器、舞蹈、摄影、美术、微电影、演讲与口才、设计等多个门类,举办有“世界公益绘画大赛”、“亚洲新闻摄影大赛”、“世界古筝大赛”、“Art on Climate 气候变迁插画大赛”、“亚洲艺术盛典”、“亚洲大师营”、“世界遗产绘画大赛”等多项艺术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欢迎世界各国优秀艺术家申请加入,共同促进人类艺术文化交流。更多请浏览亚洲艺术协会官方网站:https://www.artassociation.asia/

筝闻速递 发布

11-30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这种比赛很好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首届中国音乐评论比赛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重要指示和批示为指引,推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发展和繁荣,进一步提升音乐评论的水平,培育优秀的音乐评论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音乐生态和学术氛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首届中国音乐评论比赛”。赛事由中国文艺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研究中心、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联合承办,《人民音乐》《音乐周报》为赛事特邀合作媒体。具体事项公告如下。一、参赛对象及分组本次比赛面向全国各院校、艺术团体和文艺机构;分为社会人士组(非在读学生)和在读学生组(含本科、硕士、博士在读学生),在读学生组需提供在学证明。二、评论对象本次比赛的评论对象为近三年来(2019年1月1日至今)由中国作曲家创作并在国内公开首演的作品,作品的体裁、题材、类别不限。三、评论要求评论侧重于音乐作品本身或与特定作品相关的艺术问题;参赛文章须体现评论的时效性,区别于一般的作品分析文章或研究论文;字数约5000-10000字。不得套作、抄袭,无知识产权纠纷。四、评审与奖项比赛将聘请专家担任评委。届时将根据不同组别,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3000元;三等奖3名,奖金2000元,优秀奖4名,奖金800元。奖项严格根据比赛要求和文章质量评选,宁缺毋滥。获奖者除了获颁奖金(税前)和获奖证书以外,将有机会受邀参加针对本次比赛召开的学术研讨会。获奖作品将优先推荐刊物发表。五、截稿日期与联系方式乐评文章截稿日期:2023年4月1日。请参赛者于截止日期前,以“乐评比赛:姓名+文章标题”为邮件标题,将乐评文章、参赛报名表及在读证明(在读学生适用),一并发送至邮箱:ccomddyy2022@163.com。详情及后续相关信息请参见赛事官网:https://www.ccom.edu.cn/未尽事宜,另行公布。主办: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中国文艺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研究中心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合作媒体:《人民音乐》《音乐周报》《首届中国音乐评论比赛参赛报名表》

筝闻速递 发布

11-30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ಡωಡ„)栓Q

从湖南湘潭到美国佛罗里达,王佳让美国人爱上中国古筝

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这几年掀起了古筝热。一名叫王佳的湖南女子在当地通过古筝教学,收获了众多粉丝。王佳用高超的古筝技术,演绎出众多动人的乐章,被誉为当地的中华传统文化大使。大洋彼岸弹古筝,外国友人齐称赞王佳弹奏古筝的样子极美,衣袂飘飘,娴静如皎花照水,一曲终了常常让现场的听众皆如痴如醉,有的甚至泪流满面。1987年出生的她,4岁开始学习古筝,6岁开始登台演奏;师从古筝演奏家李敏敏,后得李磊,刘刚等著名教授指导;她曾先后在国家大剧院、湖南大剧院、长沙音乐厅演出,其代表作品有《渔舟梦晚》《高山流水》《彝族舞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2014年,为了进一步进修音乐,她来到了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据王佳所述,初到佛罗里达之时,她喜欢一个人穿梭于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经常见到与市民生活融为一体的各种街头演出;虽然形式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感染力。以至于有很多路人驻足围观,甚至跟着节奏跳起舞来,她自己非常享受这种悠闲轻松的音乐氛围,但却为没有见到中国乐器表演而遗憾。“大家一起享受音乐、拥抱阳光的感觉这么美好,作为一名古筝演奏家,是不是应该让这一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让更多的人所认识?”于是,练习古筝30年,热爱音乐的王佳于是有了在佛罗里达州教古筝的想法,并很快将想法付诸行动。在聊起第一次演出时,王佳表示“很紧张”,虽然此前已在国内登台过无数次,但“这一古老的东方乐器在此鲜为人知,很怕无人问津”,然而,她没想到“外国朋友们对古筝的喜爱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首次演出,王佳选取了几首不同风格的曲目,有轻柔温和的流行音乐,也有流传已久的传统乐曲。令王佳惊喜的是,外国友人纷纷被这陌生而又动听的琴音吸引停留,热情的掌声和流露出的喜悦之情给了王佳莫大的鼓励;除此之外,她还经常抽时间给社区老人免费演奏古筝,好几名老人表示,借助悠扬的古筝之音,他们的焦虑情绪减轻了,晚上也更容易入睡了。这样的反馈听多了,王佳的动力也更足了,这也是支撑她在国外坚持表演的动力。将古典与潮流相结合,为中国民乐发力王佳认为,现在国内的孩子大多是在学西洋乐器,感觉民乐已经在轻渐没落。所以自己在佛罗里达州传播古筝,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爱好,也是想为中国的传统民乐做点事,通过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欣赏我们的国乐,来激励我们的孩子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作为国内著名的青年古筝演奏家,王佳是佛州民族管弦乐学会的会长,佛州古筝艺术委员会会长,还担任佛州民族乐团团长,她曾长期致力于民乐研究,其演奏技法烟热团腻,台形象清丽清婉,风格优准灵动,对乐曲的驾驭也是游刃有余,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王佳,让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王佳产生了将古筝民乐完美地融合进摇滚、电子音乐等全球流行音乐的想法,她认为,民乐与潮流的关系就像是两个朋友,过去可能没有什么大的相交,但是在越来越多人喜欢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两者可以结合进行推广。对于时常被大家提起的“新国潮”正是以传统的东西做底,再融入潮流的元素为形式增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跟上年轻人的脚步。这种美妙的结合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在她看来,“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基于这样的融合,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听她演奏,跟随她学习古筝。在表演现场,还有不少好友负责录像,将表演的视频放在各网络平台,跟国内外的朋友分享,一起感受“音乐无国界”的魅力。很多外国人们表示,通过古筝重新认识了中国及其传统文化,每当听到这样的话,王佳尤其开心与自豪。致力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相伴30年的古筝,早已成为王佳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艺术没有边界,古筝就是她最大的舞台,这些年,王佳丽一直在努力进行中国文化的输出。她表示,因为身处国外的音乐环境中,发现很多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是相对较浅和片面。所以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技术,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我们的传统瑰宝,那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王佳认为,进行“文化输出”,首先要扎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更好传递文化精华。因此,今后她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更好地保障每场演出的品质,让动人的琴音飘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世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中西文化传播和交流做更多的事情。

筝闻速递 发布

11-30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优美经典曲

烦恼的时候来听听这首心静的古筝曲

所属视频栏目:相约筝音阁

04-06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优美古筝曲 知不知道

好听且心静~

所属视频栏目:相约筝音阁

04-06
1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相约筝音阁

那天的云是否都已料到~ 心乱的时候一起来听听经典歌曲

04-06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音乐人已认证

TA关注的人

TA的粉丝

暂无粉丝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