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谈筝论道第56期原文

《打雁》

演奏:王建



河南筝派代表王省吾

王建

        

        王省吾先生(1904—1968),河南省驻马店泌阳县人,河南筝派代表人物之一,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为继承和发展河南板头曲和河南大调曲子,作出了重要贡献。泌阳地处中原腹地,西边与新野、唐河、桐柏相邻,北边与河南遂平魏子猷的故乡搭界,往来宾客如云。泌阳三面环山,唯独往南阳方向的西边没有山,距离南阳又近,所以泌阳的大调曲子和板头曲很兴盛,有很当地多大调曲子板头曲的爱好者。受地域影响,泌阳的大调曲子独树一帜,同时也造就了一代宗师王省吾的出现。

 

        王省吾先生八岁便跟随祖父王周南(人称“王二胡琴”)学唱大调曲子,十二岁开始学习古筝,其演奏方法较多受到当时声望颇高的陈老幺先生的影响。王省吾老师对音乐艺术非常执着,大家长年累月的唱完大调还是大调,要么就是换换方式演奏一下牌子曲。王省吾老师却远不止这些,他还要到外地讲课,而且一有就空忙着到处收集整理传统曲目,想办法把一部分短小零乱的小曲牌集中起来,按其调式调性接近的连在一起把抒情:把慢一点的放在前面,如《关雎》、《闺中怨》;稍快一点的放在中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如《四季忙》、《百鸟朝凤》、《夺筝》、《拔景》(一、二、三)和《鉴铃》。通过他的这样一番“规整”,乐曲结构完整、更加丰满,左右手都能派上用场,效果也就截然不同。经他整理所传曲目有五十余首之多,如:《花流水》、《河南曲剧曲牌连奏》、《丹西调》、《盼夫归》等,在河南筝曲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他的曲目古朴、典雅、苍劲、凝重,发音坚实清晰,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

 

        他的演奏风格严谨、古朴大方。他的音乐讲究发音苍劲、凝重、清纯,反映了王省吾先生对艺术传承的准确、忠实的态度。比如,从乐曲《哭周瑜》就能看出王省吾的音乐风格。乐曲采用:4╱2拍节奏,速度为中板,音乐情感沉痛。从谱面上看,以下是几位老师的风格来做个对比;

 









        以上王省吾老师的《哭周瑜》和曹正老师的《哭周瑜》有很多相同之处,王省吾老师的速度上比他们都慢一点。曹东扶先生的《哭周瑜》左手技法上丰富了很多,这与当时的环境和氛围有所不同,当时南阳大调曲子在民间很盛行,其中有三弦赵殿臣(赵曼琴老师的父亲)、琵琶丁心秀等,都是弹奏大调曲子的大家。其中丁心秀老师的《鼓子闹台》获全国大奖。曹东扶老师和他们在一起也经常变花样搞创新,创作一首新曲子,使拉弦子拉不出,就算成功了,民间叫“撂弦子”,所以也就造就了板头曲上的多种左手技法出现。任清芝老师到河南省曲剧团以后,为了突出筝在乐队中的作用,采用曲剧曲牌创作了很多新的曲目,如《哭周瑜》就是以曲剧曲牌里边的名字命名。


        王省吾老师曾经给我父亲王永安讲过《关雎》这首曲子:受过去几千年旧封建礼教的影响,男女婚配也必须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即父母包办才行,绝不允许私自接触。此曲便揭示出那个时代相当一部分女性的那种无限思念、无限怨恨和万般无奈的复杂心情。     

 

        曲子一开始

 

        

        便表现出怨恨和无奈。接下来:

 

 

        无限哀思,急于摆脱左思右盼仍找不出办法。思念到无以言表的境地:

 

 

        最后也没有办法只好为此吧!

 

 

        我父亲说,每次听到王省吾老师练乐或是演出,心里总是久久不能平息,被他和他的曲友的音乐所打动,感觉到世间再没有比这更幸福更美好的东西了,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练好筝这一行”。

 

        王省吾老师在当时由于出身富农,处事很谨慎,为人低调作风谦逊、待人以诚。在教学上,王省吾先生持开放态度。据刘家贵老师说,当时如果学生想学习别人的作品他也不反对,还支持,特别是学习曹东扶先生创编的板头曲和山东乐曲他都教。据我父亲讲,王省吾老师的《花流水》《关睢》和《銮铃》这也是的他代表作之一,后来我父亲和当时的乔金明老师,还有泌阳的几位老艺人把王省吾的十首曲子组成了一首《十曲联奏》,这十首曲子分别是《关睢》《闺中怨》《四季忙》《百鸟朝凤》《夺筝》《拔景》《征西一、二、三》最后以《銮铃》收尾,当时在我们泌阳很盛行,图为我小时候和几位小乐手在一起练习《十曲联奏》:筝王建, 三弦韩朋,琵琶乔红(乔金明老师的女儿)、 二胡张付中,我们一起练习这《十曲联奏》这首曲子紧凑又好听,现在这首曲子是我们泌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荣获河南省第五届舞蹈音乐大赛一等奖,和数次市级大奖。

 

        因为我从小出生于泌阳,接触到的板头曲都是王省吾老师的作品比较多,包括和其它三弦,琵琶等乐器。与老师合奏的大调曲子也是王省吾老师的居多。我们也和偶尔经过泌阳的南阳曲友一起互相学习交流南阳大调曲子,仅一个板头曲(当地称“鼓子头”)就学习了很多种弹法。在乔金明(也是王省吾老师的学生)老师家,曲友们呼吸着泌阳河水的气息,围桌而坐,一玩就是半夜凌晨,感觉到那个时候才是最快乐的。

 

        为了发扬筝乐事业,王省吾四处奔走、授艺讲学。1954年,王省吾先生被聘请到中央音乐学院录音、讲学,为民族乐器专业的学生们上筝和三弦课。1955年,他参加了古筝琴弦数量的改制,将古筝琴弦由13根或16根弦改为18根弦;1956年,他参加了中南局在武汉举办的民间器乐汇演。 1962年,王省吾先生应邀到西安音乐学院讲学和演奏,在此期间他把河南筝乐系统全面地传播到陕西地区,丰富了当地的筝乐。1963年8月,王省吾先生参加在西安召开的高等音乐学院古筝教材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曹东扶先生等人,为学习古筝艺术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1958年,由刘家贵老师记谱,王省吾《古筝独奏曲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了板头曲37首、曲牌14首。为撰写这篇文章,我专门走访了刘家贵先生,据先生回忆说,当时接到学校教研组通知,为了教学方便和需要,让听音比较好的刘家贵将王省吾先生整理的曲目记谱,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教材,于是留下来这份宝贵的音乐遗产。

 

点击试听相关音频:谈筝论道第56期


点击查看谈筝论道第56期导读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