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黄鹂鸣处筝韵浓(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演奏《黄鹂词》


《黄鹂词》是潮州十大套曲之一,基调柔和绮丽,曲速三变演奏。20世纪60年代初,高哲睿先生根据古筝演技特点,大胆取舍,仅保留“头板”、“三板”,充实了大量的按音技法,使之成为一首注重韵味,突出筝乐特点的古筝独奏曲。



全曲共分三段。首段从“头板”开始,乐音沉实,节奏缓慢,“吟”、“揉”、“波”、“滑”等按音技术的交替运用,突出深情、缠绵、思念的感情。“滑点连音”之后,速度减慢,强度减弱,第十六小节的“大撮”游指演奏,音色重浊而深沉,情意绵绵,继以双煞音作结。


第二段从第十七小节开始,“回滑”“重吟”之后,“#43”的出现略带伤感,其后高、低音乐句的二次反复,把乐曲推向小高潮。高音区强烈、悲切,低音区缓弱、委婉的对比,宛如亲友、故人久别重逢,互诉衷情,其后“波滑音”和低音区乐音再现,强化了缠绵、婉转、深情的主题。


第三段始于“三板”,为乐曲感情的延伸,节奏加快,句法紧凑,“采花”奏法把乐曲气氛引向高潮,“7、4”两音的前后呼应,感情冲动,恍若梦幻,随后乐曲戛然而止,意犹未尽,无限惆怅!


古筝独奏曲《黄鹂词》曲调舒缓、委婉、深情,抒发了对故人、亲友的思念之情,有诗为证:抚弦寄遐思,一曲黄鹂词。梦往人何在,魂归意更悲。音消情未尽,语咽泪先垂。①江上数峰碧,汪汪泪湿衣。

这是高哲睿先生于70年代写给友人的一首诗,也是古筝独奏曲《黄鹂词》意境和弹奏者内心感受的真切写照。高先生在这首筝曲的艺术处理中突出了两个字——“情”与“韵”。古筝界很多同行曾亲历先生演奏《黄鹂词》时情不自禁,涕泪俱下的动人场面,这种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源于高先生的生活积累和对乐曲的深层体会。


古筝独奏曲《黄鹂词》堪称潮州传统乐曲整理的成功之作。首先,它突破潮乐大套曲“曲速三变”的刻板演奏模式,赋予传统筝曲新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塑造了鲜活的艺术形象,实践了高先生“技术为乐曲服务”的筝学理念。再者,《黄鹂词》句法简练,节奏缓慢,“7、4”两音又频频出现,前后呼应,这就要求独奏者必须倚重左手按音技术的充分发挥和巧妙配合,使缓而不断,以韵带声。有鉴于此,高先生创造性地运用“分指按弦法”,通过大指、食指、中指在筝弦上的轮换按音,使弦音准确多变,细腻连贯,以韵补声。先生在发掘传统“老虎开牙”、“双短滑”等特色按音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滑点连音”、“上下八度下滑连音加吟”等综合手法,特别是将活五调中“#2”的按音手法移植到《黄鹂词》,从而产生了独特的韵味和扣人心弦的音乐效果。


古筝独奏曲《黄鹂词》得到众多名家的好评。曹正教授在给高先生的信中写道:“黄鹂词固不可以同山东筝曲‘莺啭黄鹂’(名应嘤啭黄鹂)相提并论,虽然从标题命意出发,都可以解释为‘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之作,但是其表现方法则大不相同,《黄鹂词》以写意、写情表现内在的思想取胜,而后者则是炫弄技术,玩弄音符而已;如从曲式板头而论,虽然都是属于‘八板’体系的六十八板曲,但黄鹂词则又超脱了俗套旧框,所以不使人感到它是‘八板’的变奏,的的确确是‘独具一格’的佳作。聆听吾兄弹奏,每个音都在扣动心弦,这是吾兄把思想感情凝结在指下弦上,所以它才能使人为音乐所动……可惜我不是文学家,尚不能用生花妙笔写出我内心的感受,但是相知者定能理解 我的心情的。”冯卉、曾葆翠老师在《潮音雅韵、筝坛奇葩》中评述道:“《黄鹂词》一曲,凝聚着高先生大量心血。它大胆地突破潮乐传统‘曲速三变’与和缓、级进的演奏模式,强调高低、强弱、虚实等音乐形式美的对比关系,借准确多变,细腻流畅的乐音去刻画心理感受,表现特定的艺术境界,捕捉和反映那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思绪和独特神韵……令听众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


高哲睿先生是一位亦医亦筝的人物。他行医为生,视古筝为第二生命,业余操缦数十年如一日。治学严谨,专心致志。从筝独奏曲《黄鹂词》我们可以窥见高先生对筝乐的理解和追求。


 ①乃套用唐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而为“江上数峰碧”,意即人不见也。


(原载《中国民乐》报)


延伸阅读:


高哲睿诗一首


甲寅冬月,岭东画家王兰若老师伉俪及一门兰桂临舍践约。家严感知音难逢,命余弹《黄鹂词》筝曲。该曲为怀念曹正世伯而整理。曲终家严为叙旧欢,百感交集,泣不成声。王老哲嗣璜生兄感其事为赋五律一首。家严步原韵,赋诗如此:抚弦寄遐思,一曲黄鹂词。梦往人何在,魂归意更悲。音消情未断,语咽泪先垂。江上数峰瑰,汪汪泣湿衣。



(高百坚谨志)


附王氏原诗:听高医师哲嗣子固兄弹《黄鹂词》筝曲——凄凄别友思,谱入黄鹂词。春归啼何切,雁孤意更悲。弦鸣情婉约,曲止泪先垂。座上无司马,人人泪湿衣。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