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edit by ZD
《旷野之声》
制作人:常静
曲/演奏:常静/张笛
曼谷录音:常静/张笛
野外录音:贺文进 孙清松【台】
鸟类和生态录音顾问:孙清松【台】
杜比全景声混音:宋逸伦
技术支持:张岩 封面设计:张笛
鸣谢:有待
导言:为两件民族乐器打造的杜比全景声专辑《旷野之声》,日前已全网上线。其中在苹果音乐(AppleMusic)平台上架的最高品质音频——杜比全景声版更值得聆听。欣喜之余,略作图片创作及后记,以期更好的传递效果。——张笛
(I)全景篇
久负盛名的杜比Dolby,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然而我们还是在第一次听到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音乐时,沦陷了。技术帮助我们实现了听觉在空间上非常具体而丰富的延伸。听者所听到的不仅仅是有点有线、有远有近、有虚有实的声音图景,而是被包裹在一团精密交织的声场中:无数不同的频段、从四面八方而来,或有序、或同时的向你袭来。这,就是一场盛宴!如果说传统立体声的极致是让人身临音乐的现场,那么杜比全景声的体验则是让人完全沉浸在另一个时空之中,有时像在“黑盒子”中,有时身处自然之中,又或是置身于某样乐器的内部,乃至意识漂浮在虚空,甚至其他维度里、子宫里,时间停止,今夕何夕。这是科技的狠活,也是声音设计者的狂欢。
杜比全景声实验室Dolby-Atmos Lab
(II)混音篇
当,人类的音乐活动....
还停留在没有扩音的现场年代。人们围绕着不同材料的震动 对乐器的影响,借助演奏环境和空间结构的物理反射,以及改造乐器的形制及出音孔(槽)等等物理手段,来形成乐器独特的声音和韵味。而这些乐器受制于制作、材料、演奏以及地域特点,只须满足在特定空间的演奏需要即可。经过了历史的磨合与融合,让这些乐器在独立质感的同时,与其他乐器之间也逐渐融合为绝妙的声响关系。去听听早期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作品,听三五人的小爵士乐队,听中国最传统的民间室内乐形式的演奏,等等。它们是今天声音发展最牢固的基石,也是混音技术最好的雏形,更是地域文化汇集一身的坐标。
后来,有了扩音的加持,我们来到了更大的物理空间,电子模拟声音的加入不仅秒杀了所有原声乐器延音的时长,更是强悍到可以占据所有原声乐器可能达到的频段。我们这些原声乐器怎么办?这就为演奏者 以及人工干预下的混音工作者 提出巨大的挑战。要么“原声”乐器改造自己融入“电声,要么把技术当手段,一起成就更为广阔壮丽的“声场”。至此,原声乐器和电声之新交响,开启了近半个世纪来最华丽的时代乐音。
尊重原声乐器本身声音,传递中国传统乐器本身的质感之美,是我们此次创作的首要原则。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一直在纽约学习音乐的宋逸伦的加入。在新生代混音师的助力下,技术与观念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营养和反应,使我们有缘联手创作出这张极具中国美学思想和国际视野的专辑。
(III)创作篇
创作的思路及——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提出一堆问题,摆好次序,然后自行解决。
「岩 : 杜比中国的技术总监张岩」
「静 : 古筝演奏及人声常静」
「笛 : 箫/笛/尺八等管乐演奏张笛」
「嘟 :杜比全景声混音师宋逸伦」
「贺:声景艺术家贺文进」
主创人员对话的摘录:
岩:想做一张中国乐器的杜比全景声专辑!苹果音乐是全世界最大的杜比全景声资源平台,但是缺少中国音乐人的作品。
静:这几年在学习诗经,还是想以《诗经》为题材。
笛:古老的乐器该怎么做?如何驰骋于三维的声场,点线乐器在三维空间里面如何展现细节、音色如何适应和变化、如何创造全新的结构和组合?置身全景声场之中如何营造必要的留白?
静:可以给古筝加一点效果器,变一下声音听听看。声音一变,听觉和弹法就变了。语言一变,文章就出来了。
笛:如何才能造出无尽深远的宇宙空间?
静:先从微距开始,微观世界之内也是无穷无尽。
笛:古筝使用电子的音色去描述微观世界,退去人间烟火之后的丰富细节,进入更加神秘和静谧的维度。
静:我想让宇宙浩瀚的声音听起来是一整块的,是有密度的肌理,声音即结构。
笛:用低音尺八铺底,进入一种恒定的类似冥想的状态。用一些线条和气流划出一闪而过的星芒。
静:笛声须要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人声则是从无穷远的深邃中透出来的光,透出神性与诗性。
嘟:宇宙最底层的音色,其实主要还是古筝、箫和尺八的声音,我把几个轨道合在了一起,还加了一些效果和倒放。
笛:还原诗经年代的声音,还需要找到合适的自然界的声音,让自然的声音介入到音乐之中,融为一体。
静:这方面老贺是专家!
贺:恰好我也正在以《诗经》为线索,采集里面提到的鸟的鸣叫,有一些录音可以与古代的文本对照上,有一些还需要考证。在鸟鸣录音方面,台湾的孙清松老师很有经验,是我的入门老师,他曾经给我推荐过张海华写的《诗经飞鸟》参考。素材方面,孙老师可以给予很多帮助和指导,他也很愿意跟艺术家交流。
岩:混音师通常会考虑该如何让声音运动起来,这是杜比全景声的一大特点,为什么会想到把各种声音安稳的放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动或者少动呢?
嘟:嗯,我倒想听听满屏跑的声音是个什么样子。
(IV)声景篇
黄腰柳莺,台湾画眉,田边溪流,殷山之雷....
野外录音的背后是一群爱鸟人士对它们的痴情与呵护。自然界的种种声音,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体现,生命力是音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音乐又全然在声音的延续之中,成为声音的一部分。于是声音、生命和音乐,交织为循环相生的整体。也就没有了谁是“伴奏”一说,有生命的声音都是主角,把它们相映成趣的、和谐的交织在一起,这一切是声音设计者与声景录制者们的功劳。
野外录音:贺文进(老贺)
鸟类录音顾问:孙清松(台)
野外声景录音现场
(V)曲目篇
风/旷野之声
箫声演绎着风声,风在旷野上轻抚万物。伐木切切,万物嘈嘈,如筝弦上的音符般雀跃。你来我往,浅吟低唱。风来兮,无影无形,风住兮,却在心中。
微/花之蕊
筝音的电子化演绎着微观的,一个不认识世界。可那却是寻常的花蕊。效果器的使用,让感官熟悉的温度退去。放大一千倍的花瓣上的世界,显现出异域的样子,那里有山川河流,有风雨闪电,有一团巨大而炽热的核心。一声雷牵动了层叠的地貌山峦,一滴雨退却了这个世界的洪荒。
野/山有扶苏
是一个诗经时代发生在山野间的小情歌。持续的律动留白,等着人们去联想树下丛边的那些可爱而单纯的打情骂俏。不见子充,乃见狡童。不见子都,乃见狂且(ju)。大公鸡与大水牛、画眉与蛤蟆,都见证了这场必然“跑偏了”的约会。
水/清溪
人们在白天喜欢傍在水边,正如夜晚喜欢围在火旁。火象征欲望,水代表智慧。谷中山泉的清澈不用看也知道,那无拘无束的声音,温柔而清亮。指尖划过水面的涟漪,和着荡笛之声摇曳,绵绵不绝于耳。循环往复之中,时间在某个瞬间停住,游荡着的脑海浮现出宁静的彼岸。
宇/星汉灿烂
每个人头上都有一片自己的星空,只是很久未曾凝视宇宙的深邃。凝视那亘古的黑暗,微光就在光年之外,夜以继日,向你而来。尺八、筝与人声,三个元素便是整首的全部。整首像是一个极致深远而宽广的宇宙背景,低频是由原声的变声效果而来,中频用到的是琴弓,而高频是管乐气流散射的声音。三个背景的重叠,仿佛恒星、行星与流星,她们自己发出的声音。人声从模糊到清晰,是神性的光辉,是希望与爱。
评论1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