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筝艺凛然,固史悟新”——听孙文妍老师讲座有感


筝艺的发展传承离不开代代宗师的潜心苦研,这场讲座致力于讲述海派筝文化的历史发展与传承创新。孙老师用一曲经典的浙派筝曲《高山流水》,并结合极具中华武术魅力的舞剑开启了本场讲座,刚柔并济、引人入醉,富有古韵沉香、如诗如画的意境,渲染了筝韵千载的历史厚积之氛围。


讲座着重介绍了唐筝音乐文化以及筝艺发展渊源,并通过弹唱、重奏、独奏等多种形式,从时间的维度与传统筝到蝶式筝的发展进程进行探究与分析。


精彩丰富及多样化的内容促成了这场讲座的完美教-创-演-研脉络,彰显了古筝海纳百川的文化魅力。同时,我们从演奏方面学到了气息的运用与力量变化的控制方法,更是了解了何宝泉教授的求真之路,以及研制蝶式筝的艰辛不易,希望新时代的我们能够继续带着这份成果向前走,深入推进筝艺文化发展,明确未来方向,为古筝的发扬光大贡献一份力量!


——钱彦冰



6月13日在上音歌剧院民乐排练厅,孙文妍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场新颖且丰富多彩的讲座。


与其他讲座不同的是,孙老师以“筝与剑术”合作的一曲浙派《高山流水》带来精彩的开场,筝的音韵典雅与剑术的柔刚并进,完美地诠释“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的意境,带给观众立体的听觉与视觉享受。


一曲完毕,孙老师即开始讲述“千年前的回响--唐乐”的复原、解译。唐乐在作曲与演奏技巧方面都有过鼎盛发展时期。叶栋先生对《敦煌乐谱》、唐传乐曲等进行多年的研究,终于在1981年首次全面解译《敦煌曲谱》,引起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此后,他仍在带领学生们对《仁智要录》及其他曲谱进行解译。叶栋先生对于曲谱的敬畏之心与坚持不懈的学术精神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接下来孙老师为我们展示《仁智要录》筝谱集中四卷《越调曲上卷》中的《春莺啭》,此曲是唐高宗在清晨闻悦耳的黄鹂啼转声后,命乐工白明达写成的一首乐曲。孙老师和吴老师带来筝与声乐的合作,再现了唐代简朴明快的曲调。


中国筝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发展成日本筝。此外,同时对唐传筝谱的研究与解读,证明了中国筝也是朝鲜伽倻琴的源头,经过多年的发展,伽倻琴已极具民族特色,与唐筝略有不同。一首《桔梗谣》,由张雨彤同学演绎,带我们领略了独特鲜明的朝鲜民族风格。


结束了多元的“筝的发展演绎”,讲座进入第二个主题:“上海浙派古筝艺术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形成,及对中国古筝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我们了解到浙派古筝来源于杭州筝,王巽之先生是浙派古筝的奠基人,在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下,浙派古筝在短短几十年间成为古筝各大流派之一,从仅五首曲目发展到现在的几十首。


我们首先欣赏了吴昊师姐演奏的《海青拿鹤》,此曲由琵琶曲改编而来,其中如扫摇等都是对原技法的创新,让曲目表达更加丰富。其次,何小栋老师等三位演奏者带来的江南丝竹曲目《凡忘工》 ,让大家体会到了民间乐曲的淳朴旋律。


接着孙老师与陈慧老师介绍了蝶式筝的发展。蝶式筝由何宝泉老师发明,外形如蝶,在五声音阶定弦的某些弦距之间增加了半音及变化音,解决了古筝快速转调的问题,减少了调式局限性,是非常成功的乐器改革成果。


聆听陈老师与宁老师演奏蝶式筝,旋律较为丰富,演奏技法新颖,感受到其与传统古筝演奏的不同与独特之处。


讲座尾声,从孙老师的话中可以感受到上音的老师们、前辈们对于音乐的探究以及创新、坚持的宝贵精神,同时感受到了她给予后辈们的期望,对浙派古筝传承的重视。感谢孙老师、何老师及所有出演老师们带给我们如此精彩的讲座,感恩前辈对于音乐的不

懈探索创新,收获颇多。                                                                                                                                                                                         

——袁洺漪



孙老师讲座感想:


孙老师在讲座中主要介绍浙江筝派于上音的起步与发展。从唐曲,蝶式筝等方面为我们讲解了浙派筝乐的渊源由来与发展进程。通过文字叙述以及弹拨演示的形式,我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了浙筝的魅力与独特所在。


如讲座中提到基础弹法上的不同,即在一根琴弦上快速托劈进行“摇指”的效果,极具地域特色。又如由何宝泉老师发明的“蝶式筝”,在具有三个八度的同时仍保留了传统五声音阶,做到了既能演奏传统筝曲同时又能演奏十二音列作品,可谓是极具创新意识且富有实用性。随后陈慧老师与宁玲娟老师上台示范蝶式筝二重奏《别港》,作为小辈的我们充分地了解到其背后创作思想及作品精神。


讲座结束后,我不禁感叹浙江筝派来路的风雨艰辛,孙老师等一众前辈们的大智慧,和派系曲目的独特魅力,收获颇多!


——胡晋尧



听完孙老师的讲座之后,让我对浙江筝派和蝶式筝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讲座过程中,孙老师通过“讲、演、弹”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浙派筝艺的形成过程、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和演奏方法。


孙老师还亲自演奏示范了《高山流水》,孙老师的演奏技术和韵味让我心中顿时产生了无比敬佩之情,与舞剑的配合,让我更加清晰地认知到了浙派古筝的鲜明特点和魅力。


吴昊老师演奏的《海青拿天鹅》让我感触颇深。老师将浙派的古筝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海青出巢翔云,与天鹅扑斗,以及天鹅脱纵败飞的情景就在我眼前。


陈慧老师对于蝶式筝的讲解十分精彩,通过讲、演结合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蝶式筝独有的风格。以“五声音阶相错补加音位”的排列法,制做出了第一台音域为三个八度的改良筝——蝶式筝。蝶式筝,仍保留了传统古筝上五声音位的排列方式,因采用五声音阶相错补加音位排列法,具备了既能演奏传统筝又能演奏十二音列作品的功能,达到了“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崇高愿景。


———叶洛榕



浙派的传承在上音,作为上音人应主动肩负起传承文化的重任。唐曲为我国先人留下的珍贵宝物,应让每位习筝人熟知。我们无不钦佩于孙文妍老师与何宝泉老师的研究精神,也深深敬佩前辈大师们对浙派古筝的传播与发扬作出的伟大贡献,致敬!


——何芊倩



本次讲座孙文妍老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上音古筝的发展。其中对于筝的各类曲谱的考究和古筝技法的由来令我印象深刻。在上海音乐学院,古筝的发展是包罗万象的,讲座上唐曲和伽倻琴的演奏展现了两个民族完全不同的风格特点,唐曲深远绵长、拥有着浓郁深厚的文化底蕴;伽倻琴则更为柔和纯净。何宝泉老师发明蝶式筝的过程也令我感触颇深,何老师一日一日坚持不懈地钻研,研制出十二律筝,而两边又分别是五声音阶,蝶式筝能够演奏的乐曲十分丰富。通过这次讲座,我感叹于上音古筝的发展经几代筝家传承接力结出的累累硕果和上海音乐学院不断探索创新,为古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的巨大的贡献。作为上音民乐系的学生,我要学习和延续他们的宝贵精神,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章芷嫣



6月13 日孙文妍老师与我们分享了浙派古筝的发展历史,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孙老师为我们整理了以下内容,千年绝响重闻上音的唐传筝曲;上海浙派古筝艺术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形成,及对中国古筝发展的影响与贡献—记王巽之先生;兼容五声音位和十二声音位排列的蝶式筝—记荣获全国民族乐器改革第一个最高奖(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获得者何宝泉先生。


在讲座中,我们欣赏到了清新典雅的唐传古曲《春莺啭》,独具特色的浙派传统筝曲《海青拿鹤》、《凡忘工》,现代创作乐曲《雅歌》,伽倻琴乐曲《桔梗谣》、以及用蝶式筝演奏的《野蜂飞舞》等等。


提到浙派传统筝曲,在讲座中,孙老师也特别提到了摇指、点指,以及扫摇的原理及形成,先是用中指勾然后摇,而后变成了,手指全部放松,自然打开,运用惯力,扫过去然后摇,就形成了扫摇。浙江筝曲明朗、细腻、绮丽、幽雅,旋律韵律和谐,曲风清秀优美,能表现出一种含蓄而优雅的气质。浙江筝派与其他中国古筝流派不同,它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以其清新、典雅而又富有现代感的“气质”,在国内享有盛名。


在讲到现代创作筝曲时,孙老师也特别提到,在上世纪时,浏阳河、战台风等曲目是在国内影响巨大的著名曲目,而如今,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创作,如何创新,来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蝶式筝,是由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何宝泉设计研制的,是目前我国民族乐器改革的成功范例之一。蝶式筝采用五声音阶相错补加音位的音位排列法,它既保留了传统的五声音阶的音位排列和一切传统的演奏技法,又可演奏十二半音体系的作品。弥补了传统21弦古筝转调困难的不足。


欣赏完整场讲座后,我认为作为晚辈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与传递这份精神与责任,学习与研究古筝的构造,发音原理,了解传统筝曲的风格、技法,认识与学习古筝的同族乐器,为古筝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张晓



孙老师的这场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深入了解了浙江筝派在上音的形成与发展,更是感受到为此作出巨大贡献的老师们卓越的教育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奋斗,我们应该在未来的日子坚定自己的决心和信念,为古筝艺术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纽小涵



自1956年王巽之先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学工作起,浙派筝便正式进入上海,在上海音乐学院起步与发展。在具有开放性、前瞻性的文化氛围里,浙派筝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演奏技法逐渐丰富,传统曲目及新创曲目都得到了广泛的传习。正是因为王巽之先生、何宝泉老师和孙文妍老师对浙派筝的深入挖掘与研究,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古筝教学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浙派筝将会创造更好的未来!


———蒋若冰



6.13日孙文妍与何小栋老师举办的“古筝文化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起步与发展”在孙文妍老师与剑术合作的浙派《高山流水》下拉开了序幕。古筝与剑术、伽倻琴、蝶式筝、唐曲、江南丝竹的展示令观众大饱眼福,亲眼目睹了起步晚立足点高的浙派古筝艺术发展成果,展现了上音各代老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讲座上所展示的浙派古筝发展的宝贵历史资料再次令我们感受到浙派古筝在上音以至全国发展与传承的魅力,作为晚辈,我们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将浙派古筝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潘静一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