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潮州筝曲《浪淘沙》三筝谱(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39小时前
《浪淘沙》是潮州音乐名曲。我手头有三份筝谱——《全国古筝演奏(业余)考级作品集》邱大成订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杨秀明演奏谱和《杨秀明潮州筝曲艺术》的《浪淘沙》筝谱。
-
以乐人用筝看客家筝的发展与变迁(作者:华钰敏)
国筝文化
03-02
本文立足于乐人用筝的视角,将客家筝置于乐人、乐事的发展变化中进行研究,较为全面地梳理与分析客家筝形制变迁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客家筝作为中国古筝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变迁不仅反映了古筝传统音乐文化的演变轨迹,也为后世民族乐器的改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
浅析潮州筝与中原文化(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02-10
潮州筝是一间百年老店,是中原音乐文化与潮州土著文化融合发展而成的一大古筝流派。
-
论文推介|彭丽颖:东亚及越南类筝乐器的传承、演变和发展
国筝文化
01-11
亚洲多国的类筝乐器均属于齐特(Zither)类乐器,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地理联系。古筝、日本筝、伽倻琴、蒙古筝和越南筝等乐器,最初都源于中国,但受到所属国的文化影响,逐渐发展出各自特色。本文通过文史研究、田野调查、比较、演奏实践等方法,分析比较这些乐器的形制、演奏法和音乐特色,探讨其传承、演变和发展,进而探索亚洲传统音乐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
焕发筝乐N种可能,有支乐团叫翡翠!(作者:谷宇飞)
国筝文化
01-09
1月5日晚,“锦上翡翠·弦韵和鸣”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上演。当晚演出精选了十首代表性的筝乐佳作,展示了乐团自2008年成立以来的艺术探索和创新成果,绽放出独属于“翡翠”的五色弦音。
-
田力女士抚十三弦丝弦筝忆往事(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01-06
视频中这台伴随着曹正先生的筝艺人生。曹老用这台筝先后为中央和地方广播电台录制了古筝曲数十首,制成《广播独弹十三弦》等盒式磁带、唱片,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传统筝乐音频资料。
-
“潮音筝韵·贾晓莉古筝专场音乐会”随感(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12-10
11月30日在温岭大剧院上演了“潮音筝韵·贾晓莉古筝专场音乐会”,其中三首潮州乐曲极堪注目。
-
竖弹古筝是民乐“创新”还是“流量”密码?
国筝文化
12-03
近日,一张图片刷屏古筝圈,想必不少筝友已经看过。图片说明:此次某主办方的教学活动,课上并非以“竖筝”为教学,而仅仅是让在场的学员体验一下古筝竖起来“演奏”的感觉如何。同时,为后期配合短视频博主的户外剧情拍摄,进行一下排练。
-
2024,潮州筝奏响广州城(撰文:吴兆明)
国筝文化
09-19
由司法部依法治国网、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正佳慈善基金会、广州市禾美公益基金会主办,等多个单位协办的“为爱发声”慈善音乐会系列之“刘秀冬潮州筝独奏音乐会”,8月11日在广州市天河区正佳大剧院隆重举行。
-
从简版《春涧流泉》浅议经典筝曲传承的守正与创新(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08-05
8月23日在澳门观看澳筝“评委大奖角逐赛”小选手演奏的《春涧流泉》,既兴奋,又不安!
-
吴诗立先生的筝艺人生(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07-02
前言:7月3日是古筝家吴诗立先生的忌日。特发此文,缅怀吴老。
-
对传承岭南筝乐文化的思考——暨创建肇庆特色筝乐
高百坚
04-26
岭南是南派古筝的福地。潮州筝历史最长,清末民初就形成了以洪派臣、李嘉听为始祖,以潮安、澄海为传承地的两大潮州筝主流筝派;客家筝始于何育斋,成于罗九香,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发祥地为大埔;广府筝是岭南三大筝派中的后起之秀,1955年刘天一的《纺织忙》,开创了粤乐筝独奏的先河。潮州筝、客家筝、广府三大筝派的形成分别脱胎于潮州弦诗乐、客家汉乐、广东音乐,与戏曲、方言、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
赤“翡”青“翠”,金童玉女上演跨界筝音——古筝跨界融合作品《翡翠》剧场版浙音盛大亮相
韩建勇
01-15
12月2日至3日晚,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内金碧辉煌,筝星闪耀!一场筝音交织、古今碰撞的视听盛宴——《翡翠》古筝跨界融合作品音乐会(剧场版)连续两晚在这里精彩上演。这是继11月26日晚,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在长沙音乐厅上演的湖南民族乐团“金色绽放”系列音乐会同名音乐会版的全新亮相。翡翠筝团的青年古筝演奏家们用流畅娴熟的技艺,和着现代科技的光影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古老又极具代表性的乐器——古筝的魅力。
-
重读曹老手书,思考中国古筝现状 ——写在曹正先生寿诞之际
高百坚
01-02
曹正先生1962年来潮汕采风,与先父结下金兰交,自此南北筝人,鱼雁往来,研筝乐,议世事,留下很多珍贵书信和手稿,兹摘录几则于下。
-
那筝那弦那书那画——郭鹰先生艺术人生掠影(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12-15
廿一离家七九回。青年郭鹰,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登陆上海滩,也带来流畅、华丽、旖旎委婉的潮州筝乐。
-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王中山的筝乐人生
王英睿
12-11
作为当代筝乐界的领军人物,正值壮年的王中山集演奏、教育、创作于一身,已经走过50年筝乐艺术的历程。其间他不断进取,硕果累累,也因此赢得多项荣誉: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民乐表演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2022年11月2日,王中山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华乐讲坛”之邀,以“讲述者”身份作了题为《中华文化视野下的筝乐之美及传承与发展》学术报告。他精心准备了PPT,但现场却是脱稿而谈,在既定的大小标题之内,“随意”发散开来,很跳跃,很放达,但他总能适时地把已经放出去很远的思想的“风筝”稳稳地拉回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上来。讲座近三个小时,王老师说、唱、弹一样不落,全方位展示了他幽默有趣、朴实健谈的一面。我在想,这些好的禀赋完全是来自于天赋吗?还是跟他后天的成长经历有关?他是怎样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跟别人有什么异同?
-
《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是怎样写成的(高烁烁)
高百坚
12-01
“以韵补声”是潮州筝家高哲睿先生的首倡定论,《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以下简称《略》)是高哲睿先生的力作。高哲睿先生为何提出“以韵补声”?《略》文是怎样写成的,下面让我们透过高哲睿、曹正二位筝家遗下的书信、文稿,寻找那段不为人知的筝乐往事。
-
黄鹂鸣处筝韵浓(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11-23
《黄鹂词》是潮州十大套曲之一,基调柔和绮丽,曲速三变演奏。20世纪60年代初,高哲睿先生根据古筝演技特点,大胆取舍,仅保留“头板”、“三板”,充实了大量的按音技法,使之成为一首注重韵味,突出筝乐特点的古筝独奏曲。
-
当代古筝艺术创作的一股清流——简评刘乐和他的纯筝三部曲
韩建勇
11-22
作为新生代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青年演奏家,当天的演奏选曲仅仅是他筝乐创作领域的“冰山一角”。他的创作形式多样,涵盖纯筝独奏、重奏、协奏、室内乐等,每一首作品又都具有明显的中国风度、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每一首作品的推出又那么地应时应运,很快俘获一众古筝艺术爱好者的心。作为唯一一位两次蝉联入选的央视“光荣绽放”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 一度将自己创作的古筝作品带 到国家核心主流媒体上展示。他是新生代古筝演奏家群体中最多产的代表人物之一。
-
《华乐大典》潮州筝曲用调之商榷(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11-20
作为一名潮州筝传人,我特别关注潮州筝曲的章节。我发现,该书在潮州筝曲的用调中有三个值得商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