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茶山。花蓮》,並不是真的有一座名為茶山的山。而是作者對台灣「花蓮」這塊土地以及居住在其間人們的比擬與情感投射。本曲是以四大族群的音樂作為融合基調,以三部箏融入台灣原住民打擊樂器“旮亘”、藉此傳達古樸的〝圓融宇宙觀〞;描寫花蓮的山川的美麗與多地震颱風的人文情懷。 整首樂曲分六段落:〈一〉裊裊‧山歌的散板〈二〉4/4拍悸動的小快板〈三〉6/8拍歡悅的中慢板〈四〉暴雨‧哀歌的彈性速度〈五〉4/4拍歡唱‧再起的快板〈六〉山歌‧餘韻的散板,速度變化鮮明。 樂曲調式為D─角調式、羽調式,延用古琴中〝正聲側弄〞手法,使樂曲在調性色彩上一開始即有〝側異〞的感覺;點出〝花蓮〞位處邊緣的特色。整首樂曲一開始以角調式呈現,除第〈四〉暴雨‧哀歌持續出現角調式的正支柱音〝變宮〞外,其他樂段多以副支柱音〝羽〞進行,使得整曲有持續變化未定的感覺,藉此傳達易經中〝變易〞←→〝不易〞←→〝簡易〞的宇宙觀。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