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章节
共1章节
共8章节
共5章节
共14章节
共6章节
导读:
人的体能中的力与气是紧密相伴、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因此古筝演奏者需要充沛的力与气,才能精神饱满地完成乐曲的演释。那么古筝演奏中该如何运气?何时吸气?何时呼气?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本节课,孙老师就为我们讲《气与古筝演奏》。
本期节目全文:
古筝弹奏中若干指法的演奏方法
一、抹托与托抹
抹托与托抹是古筝弹奏中最常用的基本指法之一。大指与食指是相邻的两个手指,它们之间的间距最小,动作配合时力度最为集中和灵动,因此抹托与托抹指法既适宜在慢速旋律中也适宜在快速旋律中运用。
快速弹奏时我们要注意如下几点:
1、弹奏时,食指与大指之间的虎口不要支撑为圆形,手掌要有垂落感。因为,食指与大指如果要构建成圆形图案时,食指与大指的各个关节、食指与大指的指根部位要积聚很多力量去维持这个图形的存在,这会产生两个不利于弹奏的问题:
(1)积聚力量的部位会僵硬;
(2)不利于臂、腕、掌的力通达到食指和大指的指尖,影响弹奏动作的顺畅。
另外我们在快速弹奏抹托与托抹时要注意其余手指的运动方向。
食指向掌心方向弹拨琴弦时,也就是弹食指抹的指法的时候,其余长在手掌前端的三根手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都要跟随食指向掌心方向运动。这样的运动方式,有集中手掌力量和增大手指弹拨琴弦的作用力等积极作用。
大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拨琴弦时,也就是弹大指托的指法的时候,其余长在手掌前端的4根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同时向掌外方向运动。这个动作既引来了肘部的作用力,又即时将前一个动作中4根手指的作用力发散掉。
3、大指、食指在往复弹拨琴弦时,要带动手腕的上下摆动。摆动的方式是这样的:长在手掌前端的4根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同时向掌心方向运动时,手腕凸起,可使手掌在向下垂落的同时,将臂力引导到手指指端。
二、勾托与托勾
勾托与托勾也是古筝弹奏中最常用的基本指法之一,一般运用在八度音程或超过八度音程的旋律音中,它们的弹奏要求与抹托、托抹指法相同。
1、弹奏时手掌与手指都要有垂落感。
2、中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拨琴弦时,也就是中指弹勾指法的时候,其余长在手掌前端的三根手指(食指、无名指、小指)都要跟随中指向掌心方向运动;
大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拨琴弦时,也就是弹大指托的指法的时候,其余长在手掌前端的4根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同时向掌外方向运动。这个动作既引来了肘部的作用力,又即时将4根手指在前一个动作中的作用力发散掉。
3、大指、中指在往复弹拨琴弦时,要带动手腕的上下摆动。摆动的方式是这样的:长在手掌前端的4根手指同时向掌心方向运动时,手腕凸起,使手掌在向下垂落的同时,将臂力引导到手指指端;大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拨琴弦时,手腕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因八度音程的两个音位的间距大,中指与大指的间隔也较大,快速弹奏时,还要掌握手掌重心快速移动的方法。方法如下:
(1)掌心放低,这样也就是放低了重心,弹奏起来省力;
(2)五个手指靠拢,使重心集中;
(3)中指勾弦时,大指不搭靠在大指的旋律音位上,而放在靠近中指弹拨琴弦的音位处;中指弹拨后要靠近大指弹拨琴弦的音位处。如果把中指、大指固定在相隔八度的音位上,它就要形成两个支点,那么这样就分散了作用力,并且容易使手指和掌关节紧张、僵硬。因此,在弹八度音程时,要掌握重心的快速移位,这样的话手掌的重心和作用力都容易集中,它既省力,又使手指和掌关节保持松弛;
(4)两根手指的运动是按圆弧形轨迹进行的。关于古筝演奏中具体的手指运行轨迹的规则大家可以看上一期的节目内容。
三、快速四点
勾托与抹托(或托勾与托抹)的指法合在一起运用,即形成古筝的快速四点的指法。快速四点的点子密集,由之形成的旋律色彩和乐曲气氛比较轻快秀丽,旋律的歌唱性强。因此,在南方传统筝曲和现代创作曲中,快速四点指法的运用比较多。
要弹好快速四点的方法同抹托、勾托的要求是一致的,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五根手指靠拢;
2、掌心要放低;
3、手掌的重心要快速移动;
4、手腕能随手指运动作上下摆动,摆动的幅度可随弹奏的速度和力度进行适当调节;
5、手肘处能随手指的运动进行前后运动;
6、手掌、手腕、臂、肘处既要松动又要有稳定感。
四、左右手食指点弹
左右手食指点弹是指一拍中四个十六分音符按右、左、右、左食指点弹的顺序来完成的指法。
该指法最早被运用在雷雨声作曲的筝与高胡的重奏曲《春天来了》的曲谱中。
在21弦S型古筝出现后,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师生在整理《将军令》乐谱时,将该指法吸收了进来,并将重拍位置的音改为中指的八度低音。
经改动后的左右手点弹由四个同音位的单音,改为每拍有低一个八度音位或低两个八度音位的音作为根音。
这个改动将旋律间的音程扩大了,给旋律添加了厚度与色彩。后在演奏实践中,又将每拍的第一个音,改为中指向掌心内扫弦的指法,这给旋律增加了热烈或激越的气氛。因此,该指法也被现代创作筝曲广泛采纳。
弹奏该指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弹奏时五个手指靠拢,将作用力集中,这样也使动作更灵活;
(2)双手配合时,右手的用力要略强于左手用力,这样可使动作更为轻便顺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一只手用力大一些,一只手相对小一些,动作比较灵巧;而两手用相同力度弹奏的话,动作就比较笨重,因此主张右手用力略强于左手。
五、连托
连托的弹奏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指肚的一面帖在琴弦上,顺着下行级进的音程向前推进运动;一种由大指指端左侧的一点,抠住琴弦向前推进运动,并将级进的旋律音程的最末尾的一个音用大指提弹托的指法弹奏出来。
这两种奏法奏出的音质是不同的。相比而言,前一种弹法的音质比较宽厚,后一种弹法的音质比较集中、明亮。我们在演奏中应根据个人习惯以及乐曲要求来选择相对应的弹法。如果你在演奏时习惯用指肚贴弦来弹大指托的指法的话,弹奏连托时就应该使用第一种弹法;如果你习惯用提弹托的弹法的话,弹奏连托时就应该使用第二种方法。另外,现代筝曲中的大指托一般需要用提弹的弹奏方式,因此为了便于音色和演奏姿势的统一,我们在弹现代筝曲中的连托时,应选用第二种弹奏方法进行演奏。
六、摇指
摇指是指四个手指中的任何一指或多指(大、食、中、无名指)在一根或多根琴弦上,来回快速弹弦。 在演奏实践中一般多用大指来弹奏摇指指法。
在中国传统筝曲和民间筝曲曲谱中最早出现摇指指法的独奏筝谱,是蒋荫椿传谱的《将军令》。曲谱中,乐曲开始的第一个音的指法为长摇指。每小节结尾的鼓点声处的长音也为长摇指。进行中的旋律则由四点或夹弹指法来弹奏。这说明在1921年蒋荫椿传谱的《将军令》筝谱中已存在摇指的指法,但在这个曲谱中摇指的指法还比较简单,只在单音的长音上用。1958年以后,经过整理的《将军令》曲谱中开始启用了长摇指法来弹奏整个乐曲中的旋律音,增强了长摇指法在古筝弹奏中的表现功能。
就大指摇来说,它的方法目前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是手腕左右摆动的一种。下面我就讲解掌握正确摆动手腕的几点方法:
1、五指靠拢,小指扎桩;
2、小指扎桩的位置在摇指摇的音位处,这便于重心与作用力集中;
3、食指指端的左侧轻靠在大指旁,两根手指不要捏紧,应保持松弛;
4、大指要带动其余四根手指的掌关节、手腕和肘部向左侧轻轻敲击琴弦,让手部的重力垂落到被敲击的琴弦上;
5、手腕要低于掌心;
6、以上几点能顺畅连贯地进行后,可加快击弦的速度;
7、在连续快速向左侧击弦后,大指指端回拨时,会自然碰到琴弦,这就产生了我们所需要的大指在一条弦上来回拨弦的运动;
8、在弹奏摇指技法时出现的一切问题,基本上都来自手臂的重力垂落不到大指指端。所以摇指时不要把力含在手臂的任何一个部位,让力量得以通畅地到达大指指端。
七、扫摇
扫摇是由中指上行扫弦与大指摇组合起来的指法。扫摇指法是20世纪50年代,在21弦S型古筝改革成功后才出现的。在浙江传统筝曲《海青拿鹤》、创作筝曲《林冲夜奔》、《战台风》、《老贫农话家史》等几首乐曲中都有扫摇指法的运用。因该指法适宜表现热烈欢庆、宏伟激越等题材内容,后在新的创作筝曲中被广泛运用。
扫摇的指法起源于快速中指勾加大指托、劈、托的指法组合。后演变为中指在每拍的第一个音上向掌内快速扫弦(连勾)后连接大指摇来完成的指法组合。
扫摇指法的练习方法是这样的:
1、不断重复倚音在低八度音位上的大指摇。
练习此指法的方法是:
(1)中指勾弦的动作要轻;
(2)大指、中指要互相靠拢。中指弹奏时,大指要接近中指弹奏的琴弦的音位。大指弹奏时,中指要接近大指弹奏的琴弦的音位。
2、在上述第一步的动作能协调连贯地进行后,中指就可将单音改成向掌心内同时连勾几个音的扫弦动作了。
3、中指向掌心内扫弦时,不必加上外加力。因为形成惯性动作后,中指在向掌心方向扫弦时,会出现冲击力。这个冲击力,作为扫弦的力量就已经足够了。
4、中指与大指往复移位的运行是按顺时针轨迹方向运行的。
5、扫弦指法也是按顺时针的运动轨迹运行的。
相关视频:
相关阅读: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中国古筝网账号
评论7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