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至3日晚,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内金碧辉煌,筝星闪耀!一场筝音交织、古今碰撞的视听盛宴——《翡翠》古筝跨界融合作品音乐会(剧场版)连续两晚在这里精彩上演。这是继11月26日晚,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在长沙音乐厅上演的湖南民族乐团“金色绽放”系列音乐会同名音乐会版的全新亮相。翡翠筝团的青年古筝演奏家们用流畅娴熟的技艺,和着现代科技的光影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古老又极具代表性的乐器——古筝的魅力。
曹正先生1962年来潮汕采风,与先父结下金兰交,自此南北筝人,鱼雁往来,研筝乐,议世事,留下很多珍贵书信和手稿,兹摘录几则于下。
廿一离家七九回。青年郭鹰,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登陆上海滩,也带来流畅、华丽、旖旎委婉的潮州筝乐。
作为当代筝乐界的领军人物,正值壮年的王中山集演奏、教育、创作于一身,已经走过50年筝乐艺术的历程。其间他不断进取,硕果累累,也因此赢得多项荣誉: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民乐表演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2022年11月2日,王中山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华乐讲坛”之邀,以“讲述者”身份作了题为《中华文化视野下的筝乐之美及传承与发展》学术报告。他精心准备了PPT,但现场却是脱稿而谈,在既定的大小标题之内,“随意”发散开来,很跳跃,很放达,但他总能适时地把已经放出去很远的思想的“风筝”稳稳地拉回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上来。讲座近三个小时,王老师说、唱、弹一样不落,全方位展示了他幽默有趣、朴实健谈的一面。我在想,这些好的禀赋完全是来自于天赋吗?还是跟他后天的成长经历有关?他是怎样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跟别人有什么异同?
“以韵补声”是潮州筝家高哲睿先生的首倡定论,《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以下简称《略》)是高哲睿先生的力作。高哲睿先生为何提出“以韵补声”?《略》文是怎样写成的,下面让我们透过高哲睿、曹正二位筝家遗下的书信、文稿,寻找那段不为人知的筝乐往事。
《黄鹂词》是潮州十大套曲之一,基调柔和绮丽,曲速三变演奏。20世纪60年代初,高哲睿先生根据古筝演技特点,大胆取舍,仅保留“头板”、“三板”,充实了大量的按音技法,使之成为一首注重韵味,突出筝乐特点的古筝独奏曲。
作为新生代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青年演奏家,当天的演奏选曲仅仅是他筝乐创作领域的“冰山一角”。他的创作形式多样,涵盖纯筝独奏、重奏、协奏、室内乐等,每一首作品又都具有明显的中国风度、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每一首作品的推出又那么地应时应运,很快俘获一众古筝艺术爱好者的心。作为唯一一位两次蝉联入选的央视“光荣绽放”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 一度将自己创作的古筝作品带 到国家核心主流媒体上展示。他是新生代古筝演奏家群体中最多产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一名潮州筝传人,我特别关注潮州筝曲的章节。我发现,该书在潮州筝曲的用调中有三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洪明义先生,又名洪十,潮州音乐著名琵琶演奏家王泽如《乐界称琵琶王》弟子,是潮州细乐名家,琵琶演奏高手,在潮州音乐界有着很高的名望。下面介绍洪明义在上海居住时发生的一个有关潮州音乐的小故事。
2023年11月1日,贵州省音协古筝学会举办年度工作会议,并同时邀请潮州筝学会辜玉斌老师等人赴筑举办潮州筝讲座暨品弹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