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莲》是一首潮州弦诗大套曲。杨广泉先生20世纪70年代末将之成功改编为弦诗乐《粉红莲》(多调),使之风靡潮州乐坛。受其启发和影响,杨秀明先生在《粉红莲》(多调)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古筝独奏曲,并以《诸宫调•粉红莲》名。《诸宫调•粉红莲》集潮乐诸调于一曲,被视为技术含量较高的潮州筝代表曲目,吸引众多的专业院校师生的关注、喜爱和研习。杨秀明先生和他的《诸宫调•粉红莲》对潮州筝乐的传承、传播和推广功不可没,但在《粉红莲》的名调、板拍、缭舵、舞台表演等方面也存在争议。潮州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原样传承潮州筝乐文化,玩转源于“二四谱”的多调自然互换,希望得到同仁更多的关注和深入研讨。
或许很多人会好奇,外国人会喜欢中国传统音乐吗?他们真的能跨越文化深入理解中国筝乐的内涵吗?我的答案是:通过一定的讲解、学习和艺术实践他们可以由浅入深,逐步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甚至会将它变为自己的爱好。
《寒鸦戏水》是最有影响的潮州筝曲,这首被誉为潮汕国际歌的名曲奏响华厦,走向世界!这首筝曲凝聚着南北筝家的深情厚谊!
《黄鹂词》是潮州弦诗乐十大套曲之一。潮筝独奏曲《黄鹂词》是高哲睿先生的代表作,更是曹正教授和高哲睿先生两位南北筝家研讨筝乐的成果!
我是一个以医为职业的音乐业余爱好者,有四十余年的弹筝历史。由于医疗的关系,长期与工农群众接触,使我对他们的勤劳、勇敢的高贵品质有深刻的印象。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和广大工农群众的冲天干劲,使我深深体会到,广大工农群众是革命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的主人翁,我们的文学艺术只有做到为他们而创作,为他们所利用,才是唯一的正确方向。
中庸是中国人的一种综合人格,它绝对不是肤浅的平均主义,我认为它是在来自四面八方动力与压力之下的一种动态平衡,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所谓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为什么康绵老会引起许美林先生和众筝友的关注?“文革”期间康绵总先生为中国古筝做了什么大事?让我们追溯历史,让我们从曹正先生的手书中寻找这段鲜为人知,几被遗忘的“文革”筝事!
第三届上音古筝周已落下帷幕。活动期间,学校非常有心地安排了一场“何宝泉、孙文妍执教60周年教学回顾研讨会”,作为儿子在此表达深深的谢意。 父母的古筝经历可以说是各不相同,最后却殊途同归。父亲是由儿时的邻居山东筝派大师王殿玉先生领入了古筝殿堂,自此先后师从王殿玉、曹东扶、罗九香、赵玉斋、张为昭、高自成等名家,融会贯通了山东、河南和客家筝派。
由陈俊麟先生主编的《潮州市民间音乐志》(1989.1.)有这样的辞条∶一九五五年【开始对外交往活动】;“随着潮州音乐在全国的影响,……有中央文工团民乐专家曹正专程来潮研究潮州音乐……。”曹正先生是中央文工团民乐专家吗?曹正先生1955年来过潮州吗?让我们追踪历史,还原真相。
《古筝的世界音乐元素》—— 佳美兰音乐篇 作者:邓海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