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顶尖古筝教育家——孙文妍
人物访谈 06-01 嘉宾:孙文妍
喜欢
手机查看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下载中国古筝网APP

iphone应用下载 Android应用下载

相关内容

节目介绍

  孙文妍的父亲孙裕德是中国民族音乐大师,既是琵琶演奏大家,又以卓越的洞箫演奏技艺被乐界誉为“箫王”。身为他的女儿,孙文妍学习音乐,进入音乐院校,直至今天的成名成家,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并且也是顺理成章的。似乎她的人生本就应当这样发展,而事实却与之大相径庭。事实上,孙文妍从未跟随父亲学习过乐器演奏,也未曾以从事音乐事业为人生志向,可造化弄人,她还是“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读高中。

    她入学考试考的是洞箫,进校后被学校分配到琵琶专业,按理说学校这样的分配是再好不过了,有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师,更有身为琵琶大师的父亲,她的音乐学习比起一般同学来条件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定会一帆风顺,成果卓著。可事实再次出乎了人们的意料,孙文妍在入学第二年便转入了古筝专业。也由此展开了她辉煌的筝艺人生。
    孙文妍转专业之时,浙江筝派代表人物王巽之先生刚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不久。王巽之先生进入音乐学院之后,就立即开展了整理曲谱、拓展演奏技法、改革古筝形制等一系列的发展浙江筝派、弘扬古筝艺术的工作。孙文妍作为王巽之先生最初的弟子之一,就自然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先生的带领下,她与师姐妹们共同为浙江筝派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先生创新思想的影响下,她与师姐妹们也进行了许多在筝上的“小发明”,例如率先使用医用胶布缠裹甲片、将岳山上的骨条换为导音效果更好、价格更低廉的竹条等等,一个个不经意间产生的小灵感,却意外地大大促进了古筝艺术的发展。
    本科期间,在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孙文妍初次结识了当时风华正茂的何宝泉。这个见多识广、粗犷豪迈的北方小伙子令她眼前一亮。她们共同的筝艺事业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五十多年的古筝艺术生涯中,孙文妍与何宝泉教授共同编著了《幼儿古筝教程》、《少年儿童古筝教程》等十余册书籍,参与了12张古筝教学影碟的录制工作,在国内外出版古筝独奏专辑的音带、CD、录像带十余盒(片),并在国家核心期刊刊登大量专业论文。
    1985年,他们主编的《中国古筝教程》在新加坡正式出版。这是中国第一套系统、完整的古筝教程。
    1989年,他们共同创立了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乐团。
    1992年,在他们的多方组织下,上海音乐学院在国内率先推出古筝考级。
    1994年,《古筝考级曲集》应运而生。
    近来,孙文妍、何宝泉又与一级编辑金建民先生共同编著、出版了一部《古筝考级曲集名家指导》,以考级曲目为素材,从每首乐曲的产生背景、风格、内容、曲式结构、演奏要点、技术难点乃至乐曲作者等各方面对筝曲加以详细说明。他们期望通过这部书来完善古筝教学者、演奏者的知识结构,更好地指导人们教筝、学筝。
    教学近半个世纪,孙文妍积累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古筝教学方法。当被问及什么是优秀古筝教育者必备的素质,孙文妍的回答有两条:一、要努力学习。二、要“与人为善”。
    在教学中,孙文妍始终秉持“与人为善”的观念,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从她这里吸取知识。找孙文妍学习古筝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孙老师将学生留宿也是经常的事。至于“努力学习”,孙文妍是“活到老,学到老”,“走到哪,学到哪”。她连看报、看电视都不仅仅是消磨时间、娱乐而已,而是随时从中学东西,学了就用在古筝教学中。
    节目最后,主持人仍要刨根问底:“您为何有这样强烈的学习的动力?”她回答:“动力就是开心。否则就感到生活失去了意义。”

 

 

 

相关视频:

 

《名家讲名曲》——孙文妍讲《云庆》 

 

 《名家讲名曲》——孙文妍讲《月儿高》

 

《孙老师谈筝》——《古筝艺术的发展历史》等 

 

 

相关阅读:

 

《天下筝人》——孙文妍

 

孙文妍撰写的论文 

 

 

相关音频:

 

孙文妍古筝演奏录音 

节目相关

  • 相关内容
  • 其他版本
  • 艺术家信息
  • 曲专题

评论7条评论

    登录中国古筝网账号,尊享高清画质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中国古筝网账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