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家——何成育
人物访谈 07-01 嘉宾:何成育
喜欢
手机查看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下载中国古筝网APP

iphone应用下载 Android应用下载

相关内容

节目介绍

导读:   

  古筝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筝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了古筝的发展而不断地探索、创新,在四川成都,有一位老师,从事古筝专业工作近半个世纪之久,古筝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她锐意创新,博采众长,待人谦逊平和,演奏美轮美奂,对自己却是严格要求,做事力求完美……她就是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代四川古筝事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奠基人之一——何成育。

 

 

 

 

本期节目内容

 

 

书香门第走出的古筝演奏家 

    何成育,生于1942年,四川南充人。南充,是交通要冲之地,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和嘉陵江中游。温和湿润的气候、源源奔流的江水滋养了既善良平和又热情爽朗的何成育。父母都是思想开明的文化人,对子女管教严厉,也经常教育他们要有爱心有责任心,做事做到最好,这些都深深地印在何成育脑海中,也影响了她的一生。

 

幸运之至  先后师从多位筝界名家

    从小喜欢唱歌跳舞的何成育在初中毕业那年,得知四川音乐学院到南充来招生,她“毛遂自荐”,凭借过人的音乐天赋,顺利考取。1957年,何成育进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田耕时,开始了她的古筝艺术求学之旅。

    1960年何成育升入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开始向曹东扶先生学习古筝。曹先生治学严谨,教学生动,从不墨守成规,鼓励学生多向不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这使当时还是学生的何成育,受益匪浅。

     1963年,经曹东扶老师推荐,作为学院重点生派往沈阳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当时誉为“筝王”的赵玉斋。他的演奏令人叹为观止——功底扎实、技巧复杂、风格独特;同时他还勇于创新——不仅创作出《庆丰年》等曲,开创了双手演绎筝乐的先河;还改革出21弦筝,拓宽了演奏音域,增加了琴体共鸣;此外,他参与研制的转调筝,推动了古筝在新时代的发展。何成育深知能跟随这样的大师学习,机会难得,为不辜负老师和学校的厚望,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连春节都没回家过,坚持留在沈阳照常上课、练琴。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何成育完成了在沈阳整整一年的刻苦求学,回到四川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分配到四川省曲艺团担任古筝演奏员。由此,她开始走上独立探索古筝艺术的征途。

 

辉煌的演奏生涯

    初到曲艺团经常下乡演出的经历,虽然辛苦,但也使何成育大量吸收了民间艺术的精华,长期的艺术实践,令她形成了功底扎实、技艺娴熟、气度雍雅的演奏风范,以及“将内在的音乐揭示和外在的演奏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从事演奏工作四十多年间,何成育曾代表四川省多次赴京参加调演及到全国各大城市巡演,并先后出访法国、德国、匈牙利、荷兰、比利时、美国、日本、埃及、南非等二十多个国家。她所演奏的风格浓郁的东方乐曲受到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还多次应邀到香港、台湾进行交流演出并举办独奏音乐会,获得听众及音乐界人士的一致赞誉。

    作为国家一级演奏员,并且拥有丰富的演奏经验,何成育认为要想弹好古筝,以下几点至关重要:用心弹筝,让人感动;苦练基本功,它是达到乐曲演奏最佳效果的基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要 “走到哪学到哪,活到老学到老”。

    “走到哪学到哪,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何成育的信条,她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无论到哪里演出她总会到当地拜访古筝名家,诚心诚意的向他们学习。1974年,她就利用演出机会,专门到北京拜访筝界泰斗、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曹正先生,并向其学习筝艺。

 

锐意创新 大胆实践

    好学、善学,博采众长,使何成育的演奏艺术日臻精湛,日趋完善。除了在演奏方面的不懈追求,何成育还花了大量精力在音乐创作上。她的创作不局限于古筝独奏作品,而是让古筝与其他民族乐器乃至西洋管弦乐队合作,大力拓展古筝的表现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何成育与数位音乐家合作创作的二胡、古筝二重奏《剑门春意浓》,古筝协奏曲《漓江行》等作品最为引人瞩目,还发表了《从漓江行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王建墓石雕筝伎研究》等文章,并参与编写了由四川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古筝考级曲目》一书。

   其中在演奏《漓江行》时需要多次转调,为了完美演绎乐曲,何成育参与到对转调筝的研制,并大胆实践,这些均走在了时代前沿,为古筝这件乐器的音乐表现能力做了有益的尝试。何成育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做如此多的事,即是她凡事严格要求、要做就尽力做好的习惯使然。

 

工作中的“强人”  生活中的“良母”

    何成育待人谦逊平和,对自己却是严格要求,做事力求完美,工作中更体现了她“女强人”的风采。1985年,何成育因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被任命为四川省曲艺团业务副团长,1987年,又升任团长、书记。1996年,四川省舞蹈学校筹备建立新校区,何成育被调任四川省舞蹈学校任校长、党总支书记,全程领导、参与了新校区的筹备、建设工作。从演奏家转型到行政工作者,何成育仍然像她演奏筝曲一样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她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她的带领下,四川省舞蹈学校屡创佳绩。2003年,在全国第七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四川省舞蹈学校代表四川省一举夺得了12金、1O银、l4铜,在全国艺术院校名列前茅。人们在分享喜悦之时,都深知这一串荣誉的背后流淌着何校长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何成育虽然工作如此繁忙,但她也并没有疏忽对家庭的照顾、对子女的教育。大女儿刘媌在她的影响下,已成为国家二级演奏员。回忆起小时候练琴的情景,刘媌依稀记得当时心里很不舒服,可现在明白了母亲对她的良苦用心,她为自己是何成育的女儿感到骄傲、自豪。

 

不遗余力培养艺术新苗

    何成育虽然长期从事古筝演奏工作及之后的行政工作,但她一直视自己的老师为榜样,相信传承的力量,所以她始终把培养艺术新苗作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她被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及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聘为古筝专业导师,并于2007年创办了成育艺术中心,与女儿一起给热爱古筝的孩子传授技艺。

 

  

    从事古筝专业工作近半个世纪之久,何成育老师坚持古筝演奏、教学与创作,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古筝俨然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任凭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她的悲喜总与古筝相连,古筝也赋予了她不一样的艺术气质和精神财富。如今年已七旬的何成育仍奔波于多所高校及成育艺术中心教授古筝,还在编写一套古筝教材,她的生活内容依然全是古筝。在这里,让我们祝何成育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相关阅读:

 

《天下筝人》——何成育

 

《论文》——难忘恩师情 筝坛英名传

 

《论文》——王建墓石雕筝伎研究

   

《图片》——古筝演奏家 教育家何成育 

 

节目相关

  • 相关内容
  • 其他版本
  • 艺术家信息
  • 曲专题

评论0条评论

    登录中国古筝网账号,尊享高清画质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中国古筝网账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