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现代古筝高等教育奠基人——李柯
人物访谈 08-01 嘉宾:李柯
喜欢
手机查看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下载中国古筝网APP

iphone应用下载 Android应用下载

相关内容

节目介绍

导读:

    她在中国古筝艺术高等教育刚刚起步之时开始习筝,承袭了多位老一辈筝家的艺术精髓;她又在古筝教育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需求之下走上教学岗位,共同参与建设了中国高水平的现代古筝艺术教学体系。她是建国后西南地区古筝艺术承上启下的重要传承人,她是中国古筝艺术高等教育高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她是四川现代古筝艺术高等教育的奠基人,她就是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李柯。
 

 

 

本期节目内容

 


走进川音 传承筝艺
    四川音乐学院,坐落于天府之国四川成都,创建于1939年,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学府。1959年春天,田耕时老师来此任教,由此创建了四川音乐学院的古筝专业。同一年夏天,刚刚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的李柯进校了,她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即师从田耕时老师。
    就读附中期间,李柯学习刻苦,出类拔萃,高中毕业后顺利升入本科就读。1963年,品学兼优的李柯被学校派往西安音乐学院进修,师从山东流派筝艺名家高自成先生。
 

临危受命 力挽狂澜
    1964年10月,李柯结束了在西安整整一年的求学,返回四川音乐学院。1966年,李柯毕业离校并参加工作。在之后的十年“文革”期间,四川音乐学院的古筝专业教学受到不小的冲击。
    “文革”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次年四川音乐学院也恢复了古筝专业课程。但此时,这儿既无教师,又无教材,已是一无所有。校领导想到了当年的优秀毕业生李柯,便几经周折将其调了回来。由此,李柯走上了古筝教学岗位。自上岗的第一天起,李柯就不得不面临在一穷二白的现状下,重建四川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的艰巨任务。
 

多方求教 博采众长
    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面对这样的窘境,李柯不是望而却步,畏缩不前,而是迎难而上, 勇挑重担。1978年调回四川音乐学院重建古筝专业后,她并不急于上讲台教学,而她最想做的,是向前辈及同仁多方求教。因此,这一年的11月底,她首先来到沈阳音乐学院,向筝坛大师赵玉斋先生求学。
    1979年3月底,李柯向赵玉斋老师的学习暂告一段落,与赵先生作别后,她又继续来到了北京,向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求教。
 

锐意进取 勇于创新
    李柯在北京求学期间除了向曹正教授及同仁虚心求教,还自行琢磨出一套练习悬腕摇的有效方法,并将这一学习心得总结成一篇学术论文《古筝的摇指》,与大家分享。
    1979年6月回到四川音乐学院后,李柯便开始调整自己的思绪,准备全心投入教学了。她开始有步骤地为川音的古筝专业编制发展规划。她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为附中、本科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既确定了教学大纲,接下来又一件棘手的任务就是编写教材,因为那个年代市面上根本没有现成的古筝教材可以拿来照搬,这便对李柯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面对此难题,李柯继续不假思索地迎难而上,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之余,便开始了教材的编写。她不但要做数量上的积累,同时为适应教学需求,她还按基础训练、练习曲、乐曲这三个类别来分别编排设计,让三者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学习,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李柯根据一批优秀钢琴曲移编了77首古筝练习曲,汇编成册,还为适应学生们演奏现代七声作品的需要,编了一本七声音阶的练习曲集。此外她编写的双手弹拨、摇指练习曲等,都令学生们的学习有了更加系统的训练程序、更加完善的学习角度,也收获了更好的学习成果。在一次次课堂中,李柯还逐渐总结出一套十分受用的古筝教学经验,如以C调入门、以双手同时训练入门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不辱使命 坚守岗位
    做了三十多年老教师的李柯,今天终于可以松一口气,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打拼,她不但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光荣完成了历史交给她的使命。但本应退休的她,仍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她的教学工作。她认为既然岗位还需要她,她就会继续干下去,为古筝事业继续添砖加瓦。 

 

 

 

相关阅读:

 

《天下筝人》——李柯

 

《论文》——论古筝的“颤音”

 

《论文》——论传统筝曲的教学

 

《论文》——四川古筝发展概貌

 

《图片》——现代四川古筝专业高等教育奠基人——李柯

节目相关

  • 相关内容
  • 其他版本
  • 艺术家信息
  • 曲专题

评论2条评论

    登录中国古筝网账号,尊享高清画质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中国古筝网账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