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章节
共1章节
共1章节
共2章节
共5章节
共1章节
导读:
她是杰出的古筝教育家,她不但教学严谨,方法独特,她还极其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她是优秀的古筝演奏家,她的演奏,刚柔并济,南北兼容,典雅端庄,音色通透;她是湖北筝会会长,她广聚英杰,发展队伍,为湖北筝界今日的强大阵容立下汗马功劳。她就是筝界名家、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吴青。
本期节目内容
转角遇到“爱”
吴青,194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4岁那年的某天,她在街上闲逛,一转弯儿忽然看到一面墙上贴着张纸,凑近一看,原来是湖北艺术学院(今武汉音乐学院)的招生简章。她心头一动,立马跑回家跟妈妈要钱报名。可是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死缠烂打乃至哭下来之后妈妈终于给了她那一毛七分钱的照相钱和五毛钱的报名费。
吴青很争气,硬是凭借自己的天赋以“白丁”的身份考进了湖北艺术学院。
恩师许守诚
吴青进艺术学院后,被分配到古筝专业。她的启蒙老师是潮州筝艺大师、湖北艺术学院筝专业导师许守诚先生。许守诚先生是潮汕地区澄海人,自幼受潮州音乐熏陶,积淀了深厚的民族音乐素养。成年后曾在潮剧团工作,稔熟潮剧音乐曲牌、唱腔。他是潮州筝派一位有鲜明特点和长处的代表人物。对于吴青来说,受教于许守诚老师的11年中,许老师不但从艺术,也从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给她带来了终身的影响。
吴青至今清晰记得,许老师在给她示范潮州筝曲《雨溅海棠花》时,边弹边动情地哭,他自己感动了自己。所以吴青受他影响,一坐到古筝旁,就全神贯注,音乐里饱含情感。许老师演奏艺术中左手的婉转音韵,右手的通透音色,同样成为吴青的演奏特色。在做人上,许老师淡泊名利的性情也对吴青产生深刻影响,她始终以老师为典范,同样以此作为自己的人格追求。
恩师丁伯苓
丁伯苓老师是许守诚先生的妻子。吴青高二时,丁老师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到湖北艺术学院来任教。丁伯苓老师是河南南阳人,曾师从河南筝艺大师曹东扶、王省吾先生,进入沈阳音乐学院后,师从山东筝艺大师赵玉斋先生。她对“北派”筝曲及现代创作曲的精湛演绎给吴青带来了一股全新的空气。她的教导,结合许守诚先生的传授,令吴青得以将南北筝艺融会贯通,将传统与现代交汇融合,形成了南北兼容、刚柔并济的演奏特色。
丁伯苓老师爽朗洒脱的性格以及异常刻苦的学习精神也深深在吴青心里扎下根来,老师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影响她的一生。
“不择手段”招兵买马
1970年,品学兼优的吴青从湖北艺术学院毕业留校。20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正值“文革”时期,古筝也惨被打入“封资修”、“四旧”的行列,学习古筝的人相当少。吴青留校工作后,学校要隔上好几年才能招上一个古筝学生。那时,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古筝研究会会长的曹正先生给大伙儿打气,倡导大家“招兵买马”,“古筝从娃娃抓起”,在各地普及古筝。吴青谨遵前辈之言,回湖北后广聚英杰,将她的老同学以及社会上曾跟自己老师学习过的同仁都动员起来教古筝。
老师有了,学生哪儿来呢?除了正常渠道的招生,她还想尽办法到处“挖”学生。当时她的爱人在武汉音乐学院教务处工作,教务处底下有个“社会音乐部”,是面向社会招收学生的。当时就有个拉小提琴的的学生来报名,吴青的爱人问人家:你能不能学古筝呐?学生说古筝是什么啊?我们不认得老师嘞。然后他说,我认识,我带你去找!结果就把学生带到了吴青面前。这学生就这么阴差阳错地“被转专业”了。
如今的湖北,到处已插上了古筝的“红旗”,古筝师资、学生遍布全省,且在吴青等音乐院校专家的带领下,达到了相当的教学水平。
1994年,在吴青的多方奔走、组织下,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又名“楚天筝会”正式成立。筝会成立后,更加大大促进了湖北古筝事业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艺术水准不断提升,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自1970年留校任教,至今吴青已经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四十年。她秉承老师、先辈的教导,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她的教学注重系统性,科学严谨;强调共通性,博采众长;擅长启发性,灵活多彩。她不但要教给学生规范、科学的演奏方法,还要交给学生用心、用情地自主创造音乐。因此,她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即兴舞蹈、即兴演唱等“奇特”现象,而节目中受访学生也大加称赞吴老师这种特别的教学方式。
吴青老师不但擅长“教书”,还十分注重“育人”。甚至她认为学做人比学艺更重要。她容不得学生在品德上有半点瑕疵,她一定会想办法帮助他们改掉坏毛病,甚至不惜“恶言相向”。她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感化学生。
吴青说,自己这辈子最光荣的事情,就是培养了这些学生。而学生再去当老师,她就觉得意义更加非凡,因为她们又可以去影响一大批人。如今,吴青老师的弟子也出色地承继了她的优良传统,取得骄人的成就。如跟她学习十年的弟子高雁,如今已接替她,成为新一代湖北筝界领军人,率领湖北筝人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相关视频:
相关阅读: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中国古筝网账号
评论5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